数字赋能,服务升级,打造企聚罗湖生态圈

时间:2021-09-02

嘉宾: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上午好,今天由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带来“数字赋能,服务升级,打造企聚罗湖生态圈”主题发布。下面有请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上台分享。

  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区企服中心对各位百忙之中莅临发布会现场,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一直以来,罗湖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先后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办法,推出一系列服务企业的有力举措,并取得显著成绩,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服务,2020年,罗湖区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专职、专责、专业服务辖区企业。在企服中心成立一周年暨企服平台二期正式上线之际,非常荣幸地与在座的各位一起,做一场“数字赋能 服务升级 打造企聚罗湖生态圈”的主题分享。下面,我重点围绕如何服务企业,从三个方面简要向大家做个报告。首先,第一个方面的服务呢,是从政策扶持方面。今年年初,我们全面修订并出台了《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3个实施细则,包括《招商引资实施细则》、《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整体简称“1+3”政策体系。新版政策从空间保障、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研发支持、环境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设置,突出引增量、稳存量、优环境,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无死角的服务。一是支持更有力。罗湖区大多数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全市各区属于最高,比如总部企业购房扶持从最高6000万元提高至最高8000万元,为全市最高。二是支持更精准。主要针对罗湖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的产业链关键环节给予支持,这些领域包括总部经济、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工业及黄金珠宝、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建筑装饰等。三是支持更全面。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到壮大,全生命周期都有配套相应的扶持政策。其次,第二个方面的服务呢,是从空间保障方面。随着“双区”建设、综合改革等工作推进,罗湖高端产业空间加速释放。未来5-10年还将释放180多公顷的土地,从而集中释放出大量的、成片的、优质的产业新空间约990万平米。这将有力地支撑起“一主、两区、三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深港口岸经济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三大产业带发展。我们一方面,加大土地整备力度,深化联合建楼新模式,分批解决上市公司、总部企业、税收或营收贡献大户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创新性产业用房的筹集和管理,搭建社会物业、股份公司物业、国企物业和区属物业统筹共享平台,完善政府物业支持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再者,第三个方面的服务呢,是从体系构建方面。这里,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阐述。第1个方面,是构建全区联动、协同发力的企业服务体系。要服务全区近18万家商事主体,如果单纯依靠产业部门及各街道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这个任务的,因此,我们一直在致力构建全区联动、协同发力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在政府体系内部,我们构建了“区级领导挂点服务”+“企服中心服务中枢”+“产业部门归口服务”+“职能部门联动支持”+“各街道办属地保障”的全区联动大服务模式,辖区所有企业按照行业分类由相关产业部门开展行业服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做到“底数清”“联系紧”“沟通畅”。另一方面,在专业市场领域,我们依托市场力量开展更广泛的企业服务,积极调动各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高素质人才力量,引导集聚型重点商业楼宇、园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公益服务点,建立近百人的企业服务专家志愿者队伍数据库,按需服务,实现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紧密结合。第2个方面,是构建分类服务、共同发展的企业培育体系。重点企业实行责任制管理和清单式服务,在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的基础上,针对辖区上市企业、挂点重点企业、市领导挂点罗湖骨干企业、直通车企业、亿元营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关注企业七大领域企业,进一步明确部门及领导服务责任,提升服务企业准确度、精细度。民企及中小企业实施分级分类进阶培育,不断加强覆盖面、提升成熟度、实现规范化,及时推出并持续推进多项企业动能提升举措,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探索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第三方服务体系,构建“小升规”“规做精”“精上市”“市做强”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梯级培育体系,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第3个方面,是构建造血优先、持续输血的融资服务体系。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企业发展难题。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尤为突出。一是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进行上市潜力企业挖掘,有针对性加强企业上市工作。支持中金辐照完成挂牌上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7家,上市公司净资产规模5749亿元。二是率先与深圳人民银行合作稳企业、保就业。引导深圳人民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及高新投集团组成罗湖区“稳企业、保就业”专项工作小组,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传统外贸、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企业和档口个体户。2020年,罗湖组共走访企业4256家,已有444家企业获得授信,发放贷款金额共15.6亿元。

  主持人:我想请问陈主任,罗湖在企业扶持政策方面是否有什么创新举措?

  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三是创新推出金融机构风险代偿资金。与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罗湖区金融机构风险代偿专项扶持计划资金池合作协议》,该合作协议作为深圳区级首创的扶持政策,撬动金融机构对辖区中小企业的放贷。经初步统计,共878个项目,撬动融资合计近20亿元。四是率先打造银企对接品牌活动。推出并承办了“惠•易•罗湖”系列融资对接会24场,覆盖辖区文旅行业、黄金珠宝、科技创新行业等2000余家中小企业。协调83家企业获得融资支持,融资金额近百亿元。第4个方面,是构建充满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罗湖将数字经济作为率先突破的主阵地。我们正在研究出台相关的规划及政策,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贸易等系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我们正在推进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结合我区产业结构特点,梳理转型产业清单,引导中小企业适应市场方向,推进黄金珠宝、商贸零售等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正在加快推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以数字为本质、为基底的数字产业发展,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第5个方面,是构建共同参与、互利共赢的惠企活动体系。2021年,我们推出“企聚罗湖”活动品牌,面向企业、企业家分别推出“服务·聚力”和“支持·逐梦”两大主题,活动呈现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活动类型丰富,包括开展产业扶持、行业交流、供需对接会等活动,打造企业家日、高管培训班、荣誉颁发等特色活动。第二个特点是企业参与积极。我们举办的每一场活动得到辖区企业的积极参与,其中,我们举办的中小企业政策宣讲,考虑疫情的因素,我们计划活动规模控制在150人以内,通过H5邀请企业报名参加,报名系统开放4个小时就满员,我们赶紧关闭了报名系统。同时,我们举办了空间开放日活动,原本组织8家企业报名参加,结果15家企业踊跃报名参加,尚未参加的企业也在申请下一次参加的机会。第三个特点是服务对象广泛。我们企聚罗湖品牌活动既包括了对大、中、小、微型企业的服务,也包括了对各类人才的服务。2021年,我们推出企聚罗湖品牌活动4个月以来,有2场是针对重大企业的活动,有3场是针对中下微型企业的服务,现场参与的企业近1000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覆盖企业近万家。第6个方面,是构建功能齐全、运行通畅的服务平台体系。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着重分享的“数字赋能、服务升级”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的这一指示精神,通过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以数字化助推政企良性互动,从而构建实现“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的矩阵式服务模式。

  主持人:2019年,罗湖区就上线运营了企业服务平台,我想请问2021年,我们是否对系统进行深化开发呢?

  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早在2019年,罗湖区就上线运营了企业服务平台,开启了信息化服务企业1.0时代。2021年,我们又深化开发了企业服务平台二期,开启了2.0时代。该平台构建方案荣获了2021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能够为全区企业提供功能齐全、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具体体现在“两库”、“两窗”。下面,我通过一个短视频来了解一下这个平台的相关情况。一是建成“共享政策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为解决企业获得信息不对称、了解过程相对复杂这一服务痛点,按照“入口统一”的原则,罗湖区企业服务平台(二期)在服务中开设“享政策”栏目,实时归集了各类惠企政策和申报系统。企业可以通过此栏目,获取所有的惠企政策,无需再浏览其它部门的网站。企业也可根据关键热词进行政策订阅,可获得后续政策推送。目前,企业服务平台收录省、市、区最新政策955条,每天主动推送2—4条惠企政策资讯,共发布惠企政策、重要资讯792条,发布减税降费信息26项。二是建成“服务资源库”,为企业提供一门式专业服务。为高效服务企业,企服平台(二期)还建成了“服务资源库”,汇集全区产业用地用房、社会存量物业及城市更新、棚改新增空间等产业空间信息,联接产业资金申请、菁英人才申请、人才住房申请等服务端口。企业可通过“找服务”“寻空间”等栏目,自主选择空间物业资源、经济发展数据、产业扶持政策、资金监管、企业信用、创业服务、投融资服务、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各类优质公共服务或专业服务。

  通过“服务超市”,进行在线沟通与服务,企业可在线实时购买服务产品,待服务完成后,企业还可进行服务效果点评。2021,该平台服务企业将达5000家,将逐步实现辖区企业服务全覆盖。三是连接“专业服务”窗口,为企业解决一链式惠企事项办理。该平台与网上注册、网上办税等平台链接,接入研发平台、政府采购、人才招聘等平台,提供公租房申请、仪器设备共享等信息,提供创业空间地图、社保开户、银行开户、水电气办理、选址决策参考等信息。该平台开设“评估融通”,通过各项指标,对企业的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政策效果等进行评估。四是开设“诉求反映”窗口,为企业解决一网式诉求融通。为快速流转办理企业问题,企服平台(二期)开设“诉求反映”窗口,用于企业提交诉求反馈,在企业端可提交诉求、查看进度、诉求处理满意度评价。企业服务平台和政府办公系统打通,一网式实现企业问题的签收、流转、反馈、办理及督办。重点企业问题要求承办部门5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问题办理及回复,经企业回复满意后方可办结问题,企业回复不满意返回承办部门重新办理。当然,也可能因部分企业问题受到体制机制或相关资源的约束难以达到企业的预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跟企业解释清楚,争取企业的理解。目前,辖区企业诉求按照5个工作日首办时限予以回复,平均办结时间控制在4.7天,企业回复办理满意率超过95%。

  主持人:请问企服平台二期上线后,给罗湖区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什么变化?

  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企业服务平台二期上线后,给我们的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在五大方面。第一大变化,是实现了产业扶持政策精准推送。产业扶持政策存在众多、分散的特点,国家、省、市、区都有不同的扶持政策,不同的部门也有不同的扶持政策,很多企业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错过了产业扶持政策的申报。为此,我们在企业服务平台开发了政策计算器功能,基于企业动态数据整合,通过平台智能计算模型,系统自动匹配企业适用政策。在此基础上,监测企业动态,精准智能推送企业政策申报、信息公示及行政处罚等企业日常经营相关信息,提醒企业实时了解最新政策、做好信息“预警”,避免因信息遗漏导致错过政府补贴,实现企业“一对一”服务,变企业主动找政策为系统精准送政策。目前,罗湖区的高管团队奖,通过数据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邀请近200家企业按时提交申报材料,符合高管团队奖申报条件的企业此项政策知晓率达到100%。第二大变化,是实现了服务企业范围覆盖全区。罗湖区民营企业数量约占我区企业总数的85%;民营企业从业人数约占全区所有从业人数的86.7%,中小企业构成了罗湖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罗湖区发展的潜力版、绩优股。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在抗风险能力、融资能力普遍比大企业差,更需要政府“扶一把”“送一程”。目前,我们的服务对象已经从聚焦重点企业拓展到辖区所有企业的服务,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涵盖辖区所有企业的数据库,按行业开展数据分析,进行企业培育,举全区之力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让中小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优越感。在这里举个例子,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罗湖区旅游业遭受重大冲击。罗湖区的龙腾捷旅为国内最大B2B酒店供应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罗湖区积极与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对接,短短两周内完成了从收集资料到审批放款的全流程,提供500万元贷款支持其业务发展。第三大变化,是实现了惠企信息全区共享共用。我们依托企业服务平台,各部门、各街道办、各企业在线上共用、共享、共完善相关数据,用机制激发平台活力,实现产业空间资源、经济发展数据、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资金监管、企业信用情况等涉企相关数据的汇集。目前,已录入重点对接扶持的557家企业信息,收录企业信息、软件著作权、专利信息、住房保障信息等各类信息8万余条并定期更新。企服超市已入驻68家企业,发布99个特色产品;寻空间板块发布122个物业,建筑面积738.62万平方米,其中,可出租面积316.88万平方米,可出售面积152.85万平方米,所有信息及时更新。比如区内企业柏星龙创意包装,就向我们反馈,以前寻找产业空间,需要挨个楼盘跑,费时费力,现在有了企业服务平台寻空间功能,一键预览罗湖所有产业空间,方便快捷,很快能找到心仪的产业空间。第四大变化,是实现了产业图谱快速分析。围绕罗湖区主要产业,对产业的上下游以及代表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全方位展示罗湖区的产业全貌,为预测产业发展,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指引。如以前企业服务信息不对称,现在通过云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查看反馈过来的数据,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做出决策。通过归集企业的信用数据,识别存在风险的企业,推送风险预警提示。

  通过产业图谱分析,我们精准匹配了68家专精特新潜力型企业,联合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市软件行业协会承办转型培训,辅导5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推荐2家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同时,我们匹配了38家潜力上市企业,纳入企业上市苗圃计划,有针对性开展上市培育工作。第五大变化,是实现了产业链生态圈自主更新。罗湖区作为深圳市的成熟城区,已形成以“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商贸业”三大支柱产业,“文化创意+黄金珠宝”两大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之间关联度大、互补性强,存在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会。我们利用数字化方式,更准确地勾勒本地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引导产业集群聚集,构建本地重点产业的产业链生态圈。同时,通过智慧化、多维化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服务机构、企业与政府的互通、互促,针对性强链、增链、补链,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加速区域经济升级。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应该说,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滋养企业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丰厚土壤。营商环境做得好不好,最终将由企业来直接评价。未来,我们继续秉持“用心用情、精细精准,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的工作理念,高质量服务好辖区各类企业,让扎根工作生活于此的企业感受到浓浓的温暖和关爱,助力企业腾飞,为建设“湾区枢纽 万象罗湖”增光添彩。各位嘉宾朋友们、媒体朋友们,今天的分享环节到此结束。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主任的精彩分享,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目前,在帮助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方面做了哪些相关工作?搭建了怎样的沟通平台?效果如何?

  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非常感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紧扣了今天的“生态圈”构建的这么一个主题,同时又是对今天分享内容的这么一个总结、深化和提升。我想,可以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以及政企、企企两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首先,从线上平台来说,就是我们今天发布的企业服务平台2.0。针对政企交流,我们设置了“提诉求”和“聚活动”两个板块。首先,通过“提诉求”板块,企业每个所提的诉求,都有对口的产业部门统一来处理和跟进,我们还配套了相应的诉求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政企之间的畅顺、畅通、畅快交流。其次,通过“聚活动”板块,企业可以提出自己所需要的活动需求和建议,由对口的产业部门来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的活动服务。针对企企交流,我们设置了“寻空间”和“找服务”两个板块。辖区企业既可以在我们的线上平台发布自己的空间产品、服务产品,同时也可以寻找其他企业所发布的和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产品,从而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直接交流和业务对接。其次,从线下平台来说,针对政企交流,除了我们所构建的区级领导挂点服务、企服中心中枢服务、产业部门对口服务、职能部门联动服务、各街道办属地服务,以及行业宣讲、企业家日、政企沙龙等交流方式之外,我们还进一步探索从企业“被动接受”向企业“主动点单”转变,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经营需要,提出自己所需的课程安排、人员匹配,进一步更有主观能动性地推动“小升规、规做精、精上市、市做强”。针对企企交流,我们则搭建了以要素交流、供需对接、协同发展为核心的“汇”通罗湖系列活动,从而促进辖区企业之间携手、互助、共进、多赢。举个例子,我们于7月份组织举办了辖区的优质空间开放日活动,搭建了辖区发展商企业与空间需求企业之间的直接交流平台,推介近140万平米优质产业空间,100多家企业前来洽谈,直接推动租售物业近10万平米。可以说,我们围绕生态圈建设,通过打造这么一个“线上线下融合、入口出口合一”的矩阵式的沟通体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不断促进辖区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一起在罗湖这片热土上唱响更多春天的故事。

  提问:罗湖未来会有关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规划吗?

  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晓军: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即是目前行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罗湖区对于这块工作,自然也不会缺席,近年来一直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产业升级、提升动能的重要抓手,实施了挖潜、育苗、引苗三项行动。第一是挖潜行动。罗湖全区有近20万家商事主体,分布在各行各业,各有特色,其中不乏许多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具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优势和潜力。近期,我们正在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价值挖掘,通过数据比对,按年度、按季度分析企业的成长性,实施企业精准画像,从而挖掘建立专精特新数据库。这是挖苗行动。第二是育苗行动。前不久,我们特别联合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市软件行业协会,承办了专精特新申请培育会,向辖区企业介绍政策支持和进行技术指导,2021年共辅导5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推荐2家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不断培育申报专精特新企业。这是育苗行动。第三是引苗行动。目前,罗湖优质产业空间加速释放,产业扶持政策力度空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们也全面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科技创新氛围也日渐浓郁,一批行业龙头落户罗湖,并吸引了其产业链上下游的一批创新型企业入驻罗湖,成为吸引专精特新企业的价值高地和价格洼地。这是引苗行动。

  所以,我们通过上述挖潜、育苗、引苗三项行动,来系统规划和具体落实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