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自2017年启动罗湖区社区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以来,我区社区健康服务在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社康中心业务用房、基本设备设施、医养融合、医卫融合、家庭医生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截至2020年6月,全区60家社康中心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共1448名,其中全科医生445人,每万人口常住居民配备全科医生达4.21名。2019年,医院集团社康中心诊疗量占集团门急诊诊疗量的49.25%,与2015年27.66%相比具有显著提升,社康中心向区级医院上转4.07万人次,医院下转3.51万人次,双向转诊达7.58万人次,与2016年1.5万人次相比增加了4.05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卫生健康领域提出了实现“病有良医”的总体目标,要求深圳在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方面先行先试。2020年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深府〔2020〕25 号),提出到到2022年,率先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率先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健康“守门人”制度,推进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全科与专科协同服务。
针对当前我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按照各级对强基层的工作要求,制定《罗湖区社区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二、主要目的
完善我区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丰富社康服务内涵,规范社康服务行为,加强社康服务监管,保障社康服务质量,提升社康以及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从六个大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
(一)加强社康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明确社康机构的设置规划应按照《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服务人口总量、社区人口分布和结构,现有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布局等因素作为设置社康机构的主要依据。根据《2020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第六十七条: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在每个社区至少设立一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要求,到2025年,我区规划设置社康机构83家。《行动计划》对社康机构的软硬件配置、装修风格、药品配备和管理等提出要求,从而实现统一化、同质化管理。
(二)提升社区健康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社区健康服务要发展就要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外引进和内培养人才、医院专家下沉社区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全国卫生健康大会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行动计划》提出我区将着力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以区中医院为龙头,辖区各社康机构和中医诊所为网底的罗湖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及中医“治未病”网络,并实现社康机构中医药服务“五个100%”。到2025年,建立起有较完善的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3-5家有明显中医药特色的社康中心,其中医门诊量的比例不低于总门诊量的40%。
(三)做优社区健康服务
社康机构属于医疗卫生单位,既承担基本医疗服务,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社康机构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流程等仍停留在以治病为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不到位。因此,为实现“病有良医”和“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工作目标,下一步我区将着力于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家庭医生服务,从而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居民健康,增强居民对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健全社康机构服务补偿机制
我区将从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三方面着力保证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
(五)强化社康机构行业管理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督促社康机构履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社康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的内容管理机制。监管考核方面,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绩效考核中的支撑作用。规范服务运行方面,加强对社康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执业的监管,加大医疗行业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加强医保监管。
(六)加快社区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
目前,医院、社康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数据不对接,市民健康服务大数据无法全面整合利用。社康机构信息化服务与市民存在服务对接“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此,下一步我区将以市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系统二期开发建设项目和中国平安集团合作的区域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契机,提升我区卫生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