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围绕罗湖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目标,结合城区定位、区情实际和产业基础,对推进消费型经济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全域消费”新格局,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重大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以罗湖全域为对象,全面优化消费的空间格局、多产融合、业态布局,全面提升消费产品及服务、基础设施及环境等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结构优化、质量一流、发展均衡、服务高效的“全域消费”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先行先试,探索改革路径。在上级支持下,全面推进消费型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瞄准罗湖消费领域“痛点”,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探索释放消费升级“潜力”,以政策创新为消费型经济改革“加力”,以产业蓬勃发展为罗湖振兴“助力”。
消费引领,提升供给水平。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引导商贸流通业厚植优势、补齐短板,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扩大高质有效供给,增强商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消费质量和能级,引领转型升级方向,推动高端消费回流,在更高产业层次、更广辐射范围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服务供给。
创新开路,增强供给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与商贸流通业的跨界联动,鼓励商业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和方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传统行业的渗透融合,催生新需求,培育新消费,发展新业态,打造新动力。
市场主导,优化政府服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壮大企业梯队,调动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良性市场竞争中加快向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规划引导、空间布局、转型升级、企业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工作目标
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通过深化消费型经济综合改革,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搭建新平台,拓展新空间。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
(一)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凸显。消费指数、商业坪效稳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居全市各区(新区)前二位,增速不低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网络销售增速不低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实现增加值占全区 GDP 比重不低于 20%。
(二)商业竞争力和创新力提升。罗湖的商品流通集散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消费内涵丰富,消费需求增长,消费能级提升,培育一批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的优质商圈,一批经营绩效好、竞争能力强的商业企业,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
(三)消费型经济改革走在前列。消改与旧改、棚改、医改、教改等改革协同推进,在振兴传统商业城区、构建互联网时代消费中心、吸引我国居民海外购买力回流和外国人士来华消费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新做法、新经验。
(四)“全域消费”格局初步成型。布吉河创意休闲走廊启动建设;东门、人民南等传统商圈“针灸式”、“经络式”改造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蔡屋围、湖贝等高端商圈建设实现新的突破;笋岗-清水河、水贝-布心等特色商圈转型升级;“口岸经济带”成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消费和商务服务业的核心地带。
四、重点任务
以国际一流消费中心城市为标杆,推动商业空间升级、城区环境升级,以消费升级、时代新潮流为牵引,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业态升级。
(一)构建“一河六圈一带”全域消费新格局
对标纽约、东京、中国香港等国际一流消费中心城市,围绕布吉河、蔡屋围、湖贝、笋岗-清水河、水贝-布心、人民南、东门及口岸毗邻区,以城市更新、公共配套工程为抓手,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力打造全新消费空间。
布吉河创意休闲走廊。整治贯穿罗湖的布吉河水系,推进河道改造和景观提升,修建滨水绿带和步行道。对标“芝加哥河”,以“滨水休闲走廊”、“黄金水岸酒吧街”、“文化河口”三大核心项目为引擎,整体提升人文、生态及景观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商业带。
蔡屋围金融商业核心区。主要发展金融、总部基地、高端商业、休闲旅游,打造国际消费核心区。通过城市更新拓展万象城周边地区,集约开发建设蔡屋围金融和高端商业“密集发展区”,打造代表深圳形象的地标型城市建筑群和靓丽城市景观。
东门大众时尚消费区。推动主力店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精品专卖和时尚小件。引进品牌和特色餐饮,完善街区餐饮休闲功能。增加景观小品、停车场、标识等设施的建设,增强商业区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东门购物休闲环境,通过高密度、小尺度街区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打造“24小时都市活动中心”。
人民南口岸消费集聚区。依托口岸优势,改造升级口岸、火车站片区,发展各类中高端商业和娱乐服务业,完善片区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与周边片区的商业联通、人流串行,将罗湖口岸及火车站打造成为外来消费人群的就地消费圈和集散地。
湖贝现代综合商业区。加快湖贝片区城市更新进程,推动旧村的保护性改造,结合岭南文化,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融合,建成汇集购物中心、总部办公、会议展览、社区公园等元素的商业综合体,打造成深圳新的商业名片、新生活空间和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
笋岗-清水河时尚特色商贸区。发展特色商贸、创新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商贸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和品牌代理企业总部进驻,形成高端商务集聚区;促进金融产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创新金融中心。以汽车为主题,集展销、体验、设计、定制、金融服务等为一体,打造汽车文化体验中心和汽车用品高端消费市场。建设时尚工艺创意文化中心和时尚服饰设计中心。
水贝-布心珠宝时尚集聚区。推进片区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围绕黄金珠宝产业链,发展高端珠宝、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技术研发等特色服务,打造以研发、展示交易、精品制作和体验旅游为主,辅以特色商业、教育培训、主题酒店、时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口岸经济带。沿一线巡逻道,串联罗湖、文锦渡、莲塘三个口岸,联动人民南、东门和深南东片区,打造融合消费发展新模式、复合城市服务功能、聚集服务业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消费及商务核心区。
实施区域“四道连通”。建设集步道、绿道、廊道、河道为一体的全域综合慢行系统,围绕深圳河、布吉河、沙湾河打造“一横两纵”河道慢行体系,围绕蔡屋围、东门、人民南三大商圈打造“金三角消费环”,围绕口岸经济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打造“特色消费径”。
加强全域地下空间开发。借鉴国际城市经验,全面规划罗湖全域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拓展地下商业空间;鼓励、支持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环境舒适的罗湖地下商圈和地下消费动线,改善全域消费环境及消费体验。
(二)支持传统商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商圈由单纯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制造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竞争向融合协同共享新生态转变。
改造传统商圈。按照实施“针灸式”改造、“经络式”升级的思路,在东门、人民南等传统商圈选择一批“针灸点”,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知名机构企业+国企集体企业+商业物业业主”组成联合体,共同实施一批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
活化商业物业。紧扣盘活“烂尾楼”、降低空置率的目标,鼓励商业物业业主集中所有权或经营权,按照区政府确定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自行实施或委托实施统一的综合改造。鼓励境内外知名机构及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承接罗湖区商业企业委托,输出轻资产管理、运营和服务,参与实施传统商业综合改造。
鼓励分享流量。支持实体商业企业之间、知名电商与实体零售企业之间打通会员机制、分享流量。支持不同商厦之间,通过打通隔墙、开放通道、建设连廊优化动线等方式,加强商业空间联系、增强空间通达性。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引进老字号品牌、国内外知名品牌、特色品牌、质量和成长潜力品牌以及“深圳手信”,提高商品丰富度和品牌集聚度。引导企业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在兼顾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同时,适应中高端消费群体需求,着力增加智能、时尚、健康、绿色商品品种,改变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
发展特色消费。深度挖掘、推广我区特色消费项目,推动我区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推动水贝-布心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零售消费发展,鼓励本地黄金珠宝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外品牌集聚,打造“高端旗舰店”、“精品珠宝街”,形成奢侈品高端消费街区。
(三)创新商业业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
引导实体零售企业“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以消费升级趋势为指引,支持商业企业集聚资源、补齐短板、创新业态,扩大优质、时尚、新兴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增强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创新经营理念。引导实体零售企业“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集聚资源、补齐短板、创新业态,扩大优质、时尚、新兴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增强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创新经营方式。鼓励专业市场、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向统一管理、集约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支持社区商业拓展便民增值服务,向“社区智能便利店+电子商务平台+集成网络终端”方向发展。
创新服务体验。鼓励大型商业网点注重公共空间打造,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影像现实(CR)等技术提升时尚体验度,加快由传统零售卖场向展示场所、体验场所、社交场所、休闲场所和公共服务载体转型。
创新零售业态。鼓励实体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增加体验式、个性化、主题化业态,探索发展买手制百货店、体验式购物店、主题概念店、会员制商店、个人定制店等新型实体零售业态。
创新物种孵化。鼓励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企业、知名电商平台在罗湖辖区创设、布局、发展商业新物种;鼓励专业机构或组织为商业新物种提供场地、资金、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综合服务。
创新零供关系。鼓励零售企业与供应商构建新型零供关系,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加强冷链系统、检验检测系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
(四)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全渠道发展
顺应“互联网+”趋势。促进线下体验、服务、物流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相融合,推动辖区传统商贸流通业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全渠道布局。
构建智慧零售生态。运用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技术、数据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流程再造、科学选址、智能选品、精准营销、定制服务和协同管理等项目。鼓励设立科技型、网络型子公司,建设网上商城,提高网络销售比重,打造智慧商店,对符合条件的,支持其按规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国内外知名电商落户罗湖,大力引进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国际业务总部,以及营销中心、数据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功能性区域中心。鼓励知名电商企业与辖区实体零售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形式设立新零售企业;向辖区实体零售企业有条件开放脱敏数据,提供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画像、客户关系管理、商业动线规划等服务。
鼓励跨境电商集聚。支持知名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辖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直购店)、公共保税仓、出口集货仓,打造消费品进出口物流、信息流集散分拨中心。支持罗湖企业建设海外仓。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引导企业拓展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包括资本合作、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管理创新、网络互通等灵活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商业先进理念、新兴技术、新型业态、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带动商业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商业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开展国际经营的本土跨国商业企业。
(五)推进跨界融合,打造全消费链
顺应技术融合、业态融合、行业融合、市场融合发展新趋势,以“更全面、更高效、更优质地服务消费者”为目标,加强行业联动,推动跨界融合,打造全消费链条。
加强商旅文体娱联动。坚持“示范项目共推、客流资源共享、体系标准共建、载体平台互联、市场主体互动、宣传渠道互通”,推动商业、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联动,支持实施一批跨界联动项目和活动,在重点商圈、商业综合体引入一批艺术欣赏、文化展览、艺术节庆等活动,促进商品消费与文化活动、艺术欣赏、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生态农业等不同领域消费的融合联动,鼓励倡导层次丰富的体验式消费发展。
提升跨界平台。鼓励“礼享罗湖”、“罗湖时尚周”、“罗湖时尚之夜”等平台跨界发展,推动时尚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跨界融合。鼓励相关机构和企业,围绕特色美食、黄金珠宝、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电子竞技等主题,在罗湖辖区打造特色商场、商街、商圈。
融合创新创业创客。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引入创新、设计、时尚、个性元素,加速商业业态迭代升级。鼓励辖区黄金珠宝、服装、家居、工艺美术等传统行业企业,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向集设计、展示、体验、定制、智能制造于一体的新零售企业转型。
实施“旅游+”战略。落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相关工作,推动“全域旅游”与“全域消费”的有机统一,串联罗湖自然景观、人文场馆、特色商圈、产业集聚区,推动旅游与罗湖历史记忆、文化底蕴、改革开放精髓相结合,打造“最罗湖”、“潮生活”、“悠记忆”的旅游消费链。
(六)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
聚焦消费品质保障和服务水平提升,营造品质消费环境、培育现代消费文化,不断增强对海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显示度的罗湖消费品牌。
实施质量共建行动。深入推进实施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创建培育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和跨区域协同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手段,构建生产与流通领域协同、线上与线下一体的监管体系。
推动安全便捷支付。鼓励知名电商平台与辖区企业合作,打造“移动支付”商场、商街、商圈。争取扩大国际通用信用卡适用范围,增设国际货币汇兑便捷窗口,方便国外游客在深消费。鼓励金融机构与辖区企业合作打造“安全预付”店铺,向企业提供基于应收账款、大数据的授信评估、金融理财及短期贷款等配套金融服务。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诚信商户评选,建立健全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加快建立综合消费维权投诉处理大平台,构建跨部门快速协调机制,实行“一窗受理、全程跟进”消费投诉处理工作模式。引入非诉第三方人民调解机制,建立反应快速、灵活便捷、公平公正的纠纷化解机制。探索小额消费仲裁和云仲裁,为消费者提供友好、迅捷的仲裁服务。
营造罗湖消费氛围。鼓励辖区企业举办促进消费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商业氛围。在保障公共安全的情况下,简化审批流程,放宽对企业开展户外营销活动、外墙广告的限制。
五、保障措施
完善政策体系。各相关部门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并遵照《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支持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和操作规程。
强化项目支撑。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围绕目标任务,聚焦重点行业,加快策划、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尽快形成行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良好势头。
推进改革创新。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和产业基础,改革攻坚、创新思路,探索“代研”、“代建”、EPC、PPP等模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合作,确保各改革项目高效率落地、高质量实施、可持续运营。
提升决策咨询。鼓励境内外知名机构及企业作为咨询顾问,承接区政府相关部门委托,为罗湖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总部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提供高水平、专业化、针对性的创意方案。
加强监测评估。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采取统计监测、专项审计、第三方测评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本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绩效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