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
×

下一个五年,罗湖向哪?

来源:新时代新罗湖 发布时间:2021-12-20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作为深圳的最早建成区,罗湖身上有很多的标签,也承载了很多的深圳记忆。无数个“全国第一”从这里诞生,“春天的故事”从这里书写。

luohu.gif

  “十三五”期间,罗湖成了各大榜单中的常客。

  全国经济百强区第15位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708.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375.3亿元,年均增长6.2%,位列全国经济百强区第15位。

  “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五名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帮助企业减负担、增活力,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五名。

  改革创新绩效考核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积极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创新绩效考核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全市唯一绩效考核“特别贡献奖”

  强力推进“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成功破解“中国棚改第一难”,彻底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获评全市唯一绩效考核“特别贡献奖”。

  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累计列入更新计划项目84个,开工45个、建成33个,供应土地119公顷,新增产业空间446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40万平方米。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地铁线网密度全市第二

  已开通地铁线路增至7条,总里程超过36公里,线网密度跃居全市第二。

  国家《绿色智慧物业蓝皮书》优秀案例

  全市率先推出无物业管理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及规范化管理,作为优秀案例入选国家《绿色智慧物业蓝皮书》。

  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市第一

  PM2.5年均浓度降至18.2微克/立方米,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7%,位居全市第一。

  “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

  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1.18平方公里。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称号。

  国家医改典型,总理点赞

  全国率先开展基层医疗集团改革,罗湖医改入选国家医改典型,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

  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第七名

  投入教育经费220亿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7所,新增学位10510个,实现辖区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百分百能入学,获评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第七名。

  全国“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胜奖”

  “数字化思乐课堂”被评为“2020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获评全国“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胜奖”。

  中国曲艺牡丹奖

  全市首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评书《为民服务》获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09剧场《军哥剧说》获评全市首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文化类银奖)全省首个“书香城区”

  以悠·图书馆为特色的总分馆体系建设荣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文化类银奖),获评全省首个“书香城区”。

  大湾区首个“全国围棋之乡”

  竞技体育赛训成效显著,获得市以上赛事金牌212枚,获评大湾区首个“全国围棋之乡”。

  第十一届“省双拥模范区”

  建立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全力做好优抚安置、关爱帮扶和拥军优属,获评第十一届“省双拥模范区”。

  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持续强化资金扶持、深化产业合作、畅通劳务协作,对口帮扶的陆丰市26个贫困村以及广西西林县、隆林县全部脱贫,获评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第六届“广东志愿服务金奖(集体)”

  区义工联“全年不打烊”提供常态化特色志愿服务,获评第六届“广东志愿服务金奖(集体)”。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级)第一名

  坚持勤政为民,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五年荣获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级)第一名。

  连续四年全市法治建设考评第一

  构建“1+4+1”政府法律服务制度体系,连续四年在全市法治建设考评中荣获第一。

  “圳治——2020深圳治理现代化年度十大优秀案例”

  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渔邨模式”,获评“圳治——2020深圳治理现代化年度十大优秀案例”。

  新时期迎来新变化,“十四五”到来,罗湖也提出了新目标。

  到2025年,

  罗湖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5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每平方公里GDP产出突破41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

  未来五年,罗湖将突出向“新”

  产业向“新”: 打造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体系,形成一批百亿级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改革向“新”争取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急需的政策纳入授权事项清单,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

  融合向“新”: 利用深港优势做好融合文章,打造多领域深层次协同合作的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

  建设向“新”:公共配套全面焕新,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具体如何实现?一起去围观下

  产业向“新”
  建设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体系,积极融入深圳科技创新版图

坚持产业立区的罗湖,产业的新体现在于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更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创新。打造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体系。

luohu2.gif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发挥深南总部经济主廊道引领作用,引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部企业;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在罗湖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对接香港资源,争取跨国企业在罗湖设立湾区双总部。新增总部企业20家以上,提升总部企业配置资源、辐射带动的能级和作用。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

  依托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大力发展财富管理、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业态,引进持牌金融机构30家以上;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内涵式发展,打造“一河六圈”全域消费格局;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业,打造软件信息服务、人力资源、设计及装饰、旅行社等特色专业服务业集群。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布局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新材料、大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等7大产业集群,打造新兴产业专业园区10个以上,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引进培育重点产业头部企业20家以上,形成一批百亿级科技创新产业集聚。

  提升发展特色产业

  设立珠宝玉石原材料交易平台,打造国际知名的珠宝玉石集散中心。建设视效创意产业基地、工艺美术集聚区、国际时尚创意设计产业园、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提升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影响力,吸引优质影视、传媒、动漫、创意设计企业入驻,培育和塑造一批受市场欢迎的原创 IP ,打造湾区文化创意高地。

  产业创新需要载体

  要释放更多创新细胞的潜能,创新主体不可或缺。过去五年,罗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载体总数基本实现翻倍,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厚。未来五年,罗湖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增强发展动能上取得新突破,积极融入深圳科技创新版图。

  “十四五”期间,罗湖计划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现创新载体达到150个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引进营收10亿元以上重点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同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投入企业科技创新扶持资金6亿元以上,推动重大科创基础设施与重点科创产业项目加快落地;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发产品服务,支持创新技术、创新产品进入市场。

luohu3.jpg

  融合向“新”,打好“深港融合”牌 做强枢纽经济,打造“深港30分、湾区1小时”通勤圈

  湾区潮涌,深港相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下,罗湖充分发挥深港优势。强调深港融合,举全区之力建好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提升枢纽功能,做强枢纽经济。

luohu4.gif

  深港融合,交通先行

  未来罗湖交通,有这些大动作

  ●加快推进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枢纽片区改造升级,推动香港东铁北延至罗湖口岸

  ●推动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试点开通“港车北上”

  ●转移文锦渡口岸生鲜货运功能,实施口岸及周边升级改造

  ●建成深汕高铁罗湖北站,进一步优化对外交通,推动深港设施联通,打造“深港30分、湾区1小时”通勤圈

  强化深港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也要重视实现规则机制“软联通”。

  罗湖将探索深港两地在通信通勤、创业就业、就学就医、休闲消费等领域规则衔接,打造社会民生规则集成创新、先行先试标杆区域。深度对接香港“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打造品牌型创新创业基地5个,吸引港澳青年人才8000名以上。

luohu5.gif

  做强枢纽经济,更要推动深港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共赢,打造双城经济典范。

  ●建设全球消费引领区,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

  ●推进金融市场联动发展,创新跨境支付方式,拓宽深港跨境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引进优质外资金融机构,支持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建设跨境保险服务中心

  ●建立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平台,提升创意设计国际化水平,推动深港两地在消费、金融、文创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改革向“新”,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罗湖经验”

  改革是罗湖的“金字招牌”,也是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下一个五年,罗湖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罗湖经验”,激活要素流动,优化营商环境。争取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急需的政策纳入授权事项清单。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推动罗湖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大力发展各类要素交易平台,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发挥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落户。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拓宽融资渠道,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和质押贷款,充分发挥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平台作用,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拓展产业空间,是城区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罗湖将继续用好用足,城市更新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大创新产业空间建设,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

  完善更新实施方式。创新“查违清退+土地整备”联动机制,开展更新整备融合试点,大力拓展连片土地空间,释放产业用地40万平方米,新增优质产业空间300万平方米。建立城市更新产业导入前置审查机制,打造一批高品质高效益专业特色楼宇(园区)。

  提升空间利用效能。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盘活低效闲置产业空间,对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办公楼进行有机更新,提升空间利用水平。鼓励土地空间多元功能混合使用,探索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推动产城融合互促发展。

  重塑空间发展格局。聚焦“一主两区三带”发展平台,加快湖贝、蔡屋围统筹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笔架山河、布吉河沿线更新改造,完成直接供应用地45公顷、空间储备用地20公顷以上。

luohu6.jpg

  建成湖贝一期、创新金融总部基地、城脉金融中心大厦、金威工业遗址文化公园等一批地标性建筑。高标准谋划建设大望梧桐片区,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中央生态区”,打造最具魅力的“鹏城绿心”。

  建设向“新”,提升发展形象,构建湾区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区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在改善城区环境上,罗湖也通过焕新一点点实现。

  未来五年,罗湖充分释放辖区生态资源禀赋,通过精心打磨完善城区建设管理,仔细雕琢提升发展形象,打造湾区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区。

  以“小切口”推动城区环境品质“大提升”。推动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完成77条道路品质提升。新建19处立体停车设施,深化错峰共享智慧停车改革,进一步破解“停车难”。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建成“无废城区”。

luohu7.jpg

  将绿色发展融入城区肌理,打造“城畔山水、花漾罗湖”。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加快推进笔架山河、清水河、布吉河(罗湖段)上游复明,打造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标杆项目;新建改造10个社区公园、75个社区共建花园,新增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做好东湖公园、儿童公园等市属公园接管提升,优化生态质量。

luohu8.gif

  涵养城区文化品味,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建成“一馆一中心”、粤海体育休闲公园等重大文体项目,新增文体设施空间1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基层“10分钟文体圈”;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体交流合作,整合“三山四湖”自然资源,深挖改革开放、现代都市等人文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典范。

教育、医疗、住房等,都是备受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罗湖紧盯“民生七优”目标,聚焦解民忧暖民心,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学位建设攻坚行动,新增幼儿园23所、学位 8000个,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4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万个。全面深化集团化办学,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加大特色优质高中建设,促进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luohu9.jpg

  持续深化罗湖医改

  建立区级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康中心统筹协调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完成区中医院创“三甲”、推动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建设示范型社区医院,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6名以上。建设区域检验中心、互联网医院,打造一批高水平医教研创新与转化平台,新增10个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

luohu10.jpg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持续开展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9万套(间),供应2.5万套(间)。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实现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布局“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现长者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

luohu11.jpg

  下一个五年,罗湖向“新”。加快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也是将发展蓝图绘进现实的动力。

已编辑图片

luohu12.jpg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