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深圳市罗湖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罗湖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6-25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2012年,面对外部低增长、内部紧约束的双重困难,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开路、质量至上”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一中心两基地”建设,辖区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2年本区生产总值(GDP)1359.05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8.6%。第一产业增加值0.10亿元,下降16.1%;第二产业增加值107.20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251.75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为0.0:7.9:92.1。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83.12亿元,增长11.1%,占全区GDP比重达65.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918.76亿元,增长8.9%,占GDP67.6%,占第三产业73.4%,贡献率为68.5%;金融、商贸物流、黄金珠宝和文化创意四大重点产业增加值917.65亿元,增长10.1%,占GDP67.5%,贡献率为78.1%,其中,金融业增加值531.82亿元,增长10.0%;商贸物流业增加值333.99亿元,增长10.0%;黄金珠宝业增加值32.62亿元,增长18.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62.14亿元,增长12.1%;

  2012年末,罗湖区常住人口93.64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户籍人口50.62万人,增长5.6%;非户籍人口43.02万人,下降4.7%。全年人均GDP为145555元,增长7.9%,按2012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3060美元;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2430元,增长11.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

表1  本区生产总值构成(初步核算)

指    标

绝对数

  (亿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

上年比重(%)

本区生产总值

1359.05

8.6

100.0

100.0

第一产业

0.10

-16.1

0.0

0.0

第二产业

107.20

5.6

7.9

8.9

工业

90.71

7.2

6.7

7.4

建筑业

16.49

-2.8

1.2

1.5

第三产业

1251.75

8.9

92.1

9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7.28

4.7

4.2

4.4

批发和零售业

241.61

12.3

17.8

16.5

住宿和餐饮业

35.10

4.4

2.6

2.6

金融业

531.82

10.0

39.1

38.9

房地产业

133.38

5.7

9.8

11.1

其他服务业

252.55

7.3

18.6

17.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

  表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以上年同期为100)

2.8

# 食品

4.5

烟酒

3.7

衣着

5.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3.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0

交通和通信

-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0

居住

1.6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10亿元,比上年下降16.1%。林果场面积2500亩,下降69.2%;产量385吨,下降28.4%。水产品产量1367吨,增长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804.15亿元,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331.65亿元,增长65.1%。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0.3%,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5.9%,降低1.0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9.40亿元,下降29.2%,其中利润总额30.8亿元,下降33.7%。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74297元/人·年,增长16.1%。企业亏损面8.6%,降低1.0个百分点。

表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类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801.37

  801.37

11.2

# 轻工业

701.07

14.7

重工业

100.30

-8.2

# 民营经济

517.47

27.3

国有经济

51.45

5.0

港澳台及外商独资

80.42

-33.9

与港澳台及外商合资

109.56

-3.2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1.01

-19.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2.66

-18.3

医药制造业

2.19

29.8

农副食品加工业

15.50

-7.3

饮料制造业

1.68

-22.5

# 高新技术企业

42.78

-18.8

表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冷冻水产品

万吨

0.90

6.4

饮料酒

万升

5659.90

-25.3

服装

万件

1743.12

59.0

天然皮革制手提包(袋)、背包

万个

61.96

1.3

塑料制品

万吨

1.55

12.4

电话单机

万部

295.53

11.9

电子元件

万只

14.48

-4.9

万只

344.65

-15.7

半导体存储盘

万个

85.35

-31.2

汽车音响

万部

40.28

-49.4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49亿元,比上年下降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6.0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45.05亿元,增长5.9%;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41.03亿元,增长14.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0.33亿元,下降47.4%;第三产业投资85.75亿元,增长10.4%。

  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房销售面积9.36万平方米,增长32.4%。商品房销售额27.12亿元,增长73.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20.91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4.12亿元,增长15.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总额分类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通讯器材类下降3.1%,汽车类下降0.5%。

表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分行业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103.38

17.0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02.80

10.2

日用品类

27.99

20.8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41.20

1.4

中西药品类

4.13

8.6

文化办公用品类

1.92

1.4

家具类

2.71

10.8

通讯器材类

20.08

-3.1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0.20

120.4

汽车类

137.00

-0.5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59.6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进口总额107.69亿美元,增长8.1%;出口总额251.99亿美元,下降6.8%。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44.93亿美元,下降21.1%,占出口总额的57.5%;加工贸易出口61.21亿美元,增长28.2%;其它贸易出口(其中94.9%是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45.85亿美元,增长17.3%。从十大类传统大宗商品出口额看,增长最快的是家用电器、高新技术产品和电讯设备及器材,分别增长28.4%、13.8%和5.7%。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出口下降2.0%,对中国香港和北美洲出口增长24.0%和3.8%,对欧洲、非洲出口分别下降20.4%、26.4%。

表6  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359.68

-2.8

1、进口总额

107.69

8.1

# 一般贸易

90.81

9.6

加工贸易

10.00

-9.4

其他贸易

6.88

19.2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5.03

-12.1

# 内资企业

88.98

10.1

# 民营企业

51.52

8.3

# 亚    洲

233.05

0.4

# 中国香港

110.23

23.1

欧    洲

45.69

-11.5

北 美 洲

34.08

4.9

非    洲

15.08

-9.3

2、出口总额

251.99

-6.8

# 一般贸易

144.93

-21.1

加工贸易

61.21

28.2

其他贸易

45.85

17.3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贸易

43.53

12.8

# 内资企业

237.51

-6.3

# 民营企业

182.45

-10.3

# 亚    洲

167.13

-2.0

# 中国香港

108.66

24.0

欧    洲

29.93

-20.4

北 美 洲

26.67

3.8

非    洲

9.31

-26.4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88个,比上年下降7.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3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7.11亿美元,下降61.9%。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共新批项目111个,下降3.5%。中国香港仍是外资主要来源地,贡献了全区83.3%的新批项目和94.0%的合同额。

表7  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情况

指      标

企业(项目)数

合同外资金额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绝对数(个)

增长(%)

绝对数

  (亿美元)

增长
           (%)

绝对数

  (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总计

288

-7.1

7.11

-61.9

8.39

# 制造业

6

20.0

-0.01

-123.4

0.13

建筑业

1

-50.0

0.04

-86.7

0.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

-42.9

0.10

136.3

0.1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

50.0

0.06

98.4

0.02

批发和零售业

156

-7.7

1.36

-70.5

2.60

住宿和餐饮业

7

40.0

0.06

-38.1

0.15

房地产业

1

-66.7

-0.08

-103.2

1.5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4

-5.6

4.64

-49.0

1.9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4

0.0

0.49

-54.1

1.2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

-50.0 

0.00

-98.1

0.0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

0.0

0.16

-3.7

0.6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2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81.14亿吨公里,下降4.6%。旅客周转量48.87亿人公里,增长6.5%。

表8  货物和旅客周转量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181.14

-4.6

铁路

亿吨公里

0.86

-1.4

公路

亿吨公里

37.65

12.0

水运

亿吨公里

142.63

-8.2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48.87

6.5

铁路

亿人公里

20.00

-0.7

公路

亿人公里

28.41

12.0

水运

亿人公里

0.47

22.3

  全年纳入统计范围的宾馆、酒店等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539.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平均房价为368元/天,增长1.5%;客房收入11.89亿元,下降5.0%;客房平均入住率为65.5%,下降1.0个百分点。旅行社组团国内游客302.46万人次,增长10.2%。旅行社接待入境游客147.10万人次,增长16.0%。初步统计显示,年末辖区拥有星级酒店4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旅行社20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2家,国内旅行社167家。旅游景点(景区)3个。全年旅游企业实现旅游收入135.88亿元,增长17.7%。

表9  旅游业接待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

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

539.29

2.9

国内游客

448.95

4.0

入境游客

90.34

-1.9

外国游客

49.24

1.0

港、澳、台游客

41.11

-5.3

旅行社组团国内游客

302.46

10.2

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

166.38

16.7

旅行社外联接待入境游客

147.10

16.0

旅游景点(景区)接待游客

202.93

1.3

  八、财政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0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52.24亿元,增长7.8%。在税收收入中,营业税12.98亿元,下降4.2%;企业所得税9.64亿元,下降1.3%;个人所得税5.58亿元,下降7.9%。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69亿元,其中九大类民生支出的经费为43.10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2.7%。

表10  公共财政收支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56.02

7.3

# 税收

52.24

7.8

# 增值税

5.59

29.7

营业税

12.98

-4.2

企业所得税

9.64

-1.3

个人所得税

5.58

-7.9

房产税

2.03

6.1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68.69

1.6

# 一般公共服务

9.59

15.9

公共安全

8.60

6.5

教育

15.56

22.2

科学技术

0.86

70.6

文化体育与传媒

0.45

1.1

社会保障和就业

8.51

45.9

医疗卫生

3.07

2.8

节能环保

1.04

-74.6

城乡社区事务

7.16

-38.5

  全年国地税之和(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代征税)为30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税89.10亿元,增长12.1%;地税212.78亿元,增长10.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221所,比上年增加2所。其中,高等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1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小学59所,幼儿园143所。各级各类学校(园)毕业生4.08万人,招生4.50万人,在校生17.60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园)有教职工1.1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82万人。高等教育学校、普通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分别有0.02万人、0.27万人、0.25万人和0.26万人。

表11  各级各类学校(园)情况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学校(园)数

221

0.9

高等教育学校

1

-0.5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

持平

普通中学

17

持平

小学

59

1.7

幼儿园

143

1.4

专任教师

万人

0.82

-1.2

高等教育学校

万人

0.02

持平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万人

0.02

持平

普通中学

万人

0.27

3.8

小学

万人

0.25

持平

幼儿园

万人

0.26

8.3

在校学生

万人

17.60

-6.4

高等教育学校

万人

2.63

39.0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万人

0.47

-6.0

普通中学

万人

4.51

0.7

小学

万人

6.77

1.8

幼儿园

万人

3.22

6.6

  注:1、统计时点为每年9月。

  2、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及深圳的实际情况,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合并统称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括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2012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迁,高等教育增长数据为剔除外迁后的同口径对比。

  3、本表数据为辖区统计口径。

  截至年末,全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56家,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4家,比上年增长25.0%。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3685件,增长27.7%,其中,发明专利501件,增长17.9%;实用新型专利1089件,增长24.2%;外观设计专利2095件,增长32.3%。专利申请授权量2716件,增长26.3%。辖区37家企业组团参展第十四届“高交会”,其中互联网或电子商务企业19家,自主创新成果显著的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一代信息技术11家。全年全区有91个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获得立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700个,区级文化馆1座,文体广场97个,博物馆、纪念馆3座,电影院、影剧院8座。公共图书馆(包括街道及社区图书分馆)98座,总藏量(不包括市级图书馆分切给区的数据)179.91万册(万件),其中总藏书量164.18万册(万件)。电视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承办了第八届“文博会”的五个分会场。

  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含私营和个体卫生机构)281间,其中,医院22间,妇幼保健院1间,疾病控制中心1间。设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48间。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139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035人,注册护士4191人。全年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完成诊疗总量1348万人次,其中门诊和急诊诊疗量依次为1043万人次和112万人次。医院实际开放床位5147张。每诊疗人次费用为247元,每出院者费用为11491元。年末辖区千人医生数(指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千人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分别为4.31人和5.50张。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8926例,死亡4人。其中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228例,死亡8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常住人口)0.86/10万。

表12  各类卫生机构情况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一、卫生机构数

281


1、医院

22


# 综合医院

9


专科医院

12


中医院

1


2、门诊部

65


3、私人诊所

112


4、企事业内部医务室

72


5、妇幼保健院

1


6、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

1


7、卫生监督所

2


8、健康教育所

2


9、其它卫生事业机构

4


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48

2.1

三、卫生技术人员

10139

2.7

# 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4035

3.2

注册护士

4191

2.4

四、总诊疗人次

万人次

1348

5.5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5147

37.8

病床使用率

%

101

提高4.0个百分点

孕产妇死亡率

1/10万

7.48


每诊疗人次费用

247

14.8

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

9

持平

每出院者费用

11491

3.0

  注: 1、本表数据为辖区所有公立医院及私营医院。

  2、2007年起健康体检人次纳入总诊疗人次的统计范围。

  3、年末辖区千人医生数和千人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的分母按上年度辖区年末常住人口计算。

  4、2012年卫生医疗机构含停业、换证机构,与上年统计口径不可比。

  年末拥有健身路径282条,其中更新30条,新建20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及以上的体育锻炼者占调查总数的 46.4%,全区国民体质测定合格及以上比率为92.3%,其中达到优秀的占94.7%。年末体育系统共有运动员356人,专职教练员11人。体育健儿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牌59枚,其中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28枚。

  十一、居民生活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30元,增长11.4%。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708元,增长8.9%。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8%,下降0.7个百分点。年末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0.5辆、家用电脑123台。全年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6平方米。

  十二、劳动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单位从业人员40.44万人(不含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上年增加1.8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9.89万人,增加1.81万人;其他从业人员0.56万人,增加0.04万人。在岗职工中从事第一产业的0.01万人、第二产业9.60万人、第三产业30.27万人。第一、二、三产业的在岗职工人数之比为0.1:24.1:75.8。全年促进7507名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

  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3071元,增长10.3%。

表13  在岗职工人数和工资收入情况

指       标

年末人数

年平均工资

绝对数(人)

增长(%)

绝对数(元)

增长(%)

全区在岗职工

398859

4.8

73071

10.3

一、按执行会计制度类别分组





1.企业

349998

5.4

66433

11.4

2.事业

19964

-4.7

129017

10.2

3.机关

28430

3.4

115703

6.9

4.民间非营利组织

456

44.3

37261

40.0

5.其他

11

--

48273

--

二、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





1.农、林、牧、渔业

191

-79.0

43378

39.3

2.采矿业

0

持平

0

持平

3.制造业

38412

-12.7

39238

15.4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861

23.7

208915

44.0

5.建筑业

51705

7.3

43920

7.3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863

-7.2

61884

18.6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716

-3.1

65329

8.8

8.批发和零售业

57406

7.0

47658

13.8

9.住宿和餐饮业

40817

24.3

28420

-9.4

10.金融业

40790

11.1

203740

8.1

11.房地产业

33123

12.0

50461

1.5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4208

8.8

43010

-6.3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5410

-11.4

97801

47.7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972

-37.5

91024

74.8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4479

23.5

42156

-1.6

16.教育

12460

-3.5

91296

1.8

17.卫生和社会工作

10292

3.9

139746

14.6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830

13.2

80568

3.6

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0324

1.9

113045

6.8

  注:在岗职工调查范围为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不含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37.88亿元,增长27.2%。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9.93万人,增长14.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80万人,增长11.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0万人,增长9.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5.82万人,增长9.5%;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59万人,下降0.7%。

  年末拥有社区服务中心(不含街道一级)125个。文体广场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拥有社会福利中心1所,床位300张,年末入住老人265人。社会捐助中心接收社会捐赠361.80万元。截至年末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月,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为1056元/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60元/月。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803人,下降1.4%。年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972人,下降5.8%。

表14  社会保障相关标准            单位:元/月

指    标

本年末

上年末

最低工资标准

1500

1320

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

1056

88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560

510

  十三、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辖区土地面积78.36平方公里。年末道路总长205公里,立交桥13座,人行天桥42座。全年清运生活垃圾37.57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5165.52公顷,绿化覆盖率为64.5%。园林绿地面积为4945.1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1509公顷,拥有公园128个,其中市政公园13个,社区公园115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I级和II级的天数为365天,增加3天。其中,I级221天,增加57天;II级144天,减少54天。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为1.34,增长4.7%。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06毫克/立方米、0.043毫克/立方米和0.049毫克/立方米,依次下降33.3%、6.5%和10.9%。区域环境噪声合格率91.7%。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56.80分贝,下降0.9%;主要交通干道噪声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69.6分贝,与上年持平。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0%,与上年持平。

  十四、安全

  全年共发生交通(一般以上,下同)、生产安全、火灾等各类事故150起,比上年下降3.2%;死亡23人,下降4.2%;受伤65人,下降25.3%;直接经济损失210.24万元,下降18.0%。其中交通事故55起,死亡21人,受伤65人,直接经济损失29.8万元。

表15  安全事故情况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合    计




事故起数

150

-3.2

死亡人数

23

-4.2

受伤人数

65

-25.3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210.24

-18.0

一般以上交通事故




事故起数

55

-34.5

死亡人数

21

-4.6

受伤人数

65

-29.4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29.8

-41.5

火灾事故




事故起数

93

-63.4

死亡人数

0

持平

受伤人数

0

持平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52.44

-55.8

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起数

2

-33.3

死亡人数

2

持平

受伤人数

0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128

18.5

森林火灾




事故起数

0

持平

死亡人数

0

持平

受伤人数

0

持平

烧山面积

M2

0

持平

  十五、其他

  全年万元GDP建设用地为2.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0%;水耗为9.2立方米,下降9.1%;电耗为308.4千瓦时,下降4.7%。

  年末有律师事务所59家,比上年下降1.7%。执业律师626人,增长11.8%,其中,专职律师610人,增长12.1%;法律援助律师10人,与上年持平。全年法律援助案件有446件,下降0.9%,其中,法院指定法律援助108件,下降9.2%;公民申请法律援助338件,增长2.1%。拥有公证处1家,与上年持平,办结各类公证12822件,增长53.9%。

  全年登记结婚9662对,比上年增长29.7%;登记离婚1745对,增长44.6%。年末注册登记的社团有145个,增长3.6 %。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本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工业出口交货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工业及出口的相关指标增速按同口径计算。

  4、生产性服务业采用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包括金融服务(金融业),流通服务(不含客运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业),信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商务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五部分。

  现代服务业的测算采用省统计局的标准,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九个行业,

  四大重点产业包括金融、商贸物流、黄金珠宝和文化创意产业。其中商贸物流包括商贸业和物流业,商贸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物流业是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黄金珠宝是指黄金珠宝生产、加工、批发、零售,按法人企业口径统计,不含个体户。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进行统计,其中黄金珠宝包括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四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合计剔除了黄金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和商贸业之间的重叠部分。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含国防、军工),非房地产开发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

  6、交通运输邮电数据由市统计局统一下算,其中铁路和水运按企业注册地划分,公路按各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割,邮电业务量按报告期各区居民通讯费用支出总量占全市的比重分割。

  7、建筑业增加值按在地口径核算。

  8、旅游业统计范围为纳入区旅游局在统范围的旅游业企业。

  9、2012年起,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更名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更名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更名后的指标统计范围和口径与原来一致。

  10、社保参保人数指年内曾参加过保险的人数,增长速度按同口径增长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为符合相关标准的本市户籍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为符合相关标准的本区户籍人员。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