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罗湖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总结

来源:罗湖区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24-12-31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一、强化思想建设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制定《中共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度学习计划》等学习要点计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常态化学习内容。2024年已开展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支部委员会9次,党员大会3次,半天学习日学习7次。

  二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干部警示教育大会2次,党组书记讲专题党课1次,组织全体党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2次,通过深入剖析身边案例,做到以案释法、以案示警,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开展精准招商引资

  2024年以来,共引进科技企业169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62家(其中42家同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其他高成长性企业73家。积极推动“数税双收”工作,共推动33家企业入罗湖“四上”库、81家企业入基本库。同时,高频率开展市外招商,赴19座城市开展招商活动40次,拜访企业及机构共147家,举办市外招商专题活动共7次。

  一是精准遴选目标企业。聚焦软件信息服务、大健康产业领域,梳理21个榜单共计约3000家企业,结合企业在深布局情况,甄选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高和产业集聚性强的重大项目,按照招商优先级形成招商目标企业清单,共计928家企业,分级分类,联动各相关单位,多渠道寻找对接机会,已联系658家,已与126家企业开展实质性洽谈。

  二是精准引进优质企业。2024年共引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大健康领域企业99家,占比59%。

  三是精准开展市外招商。国外瞄准欧洲,国内瞄准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等软件信息服务、大健康产业领域经济活跃区域,精准开展市外招才引智。全年赴法国巴黎、瑞士洛桑、瑞士日内瓦、意大利米兰、香港、广州、上海等地进行40次市外精准上门招商,共对接139家优质企业、科研院校及协会,其中软件信息服务、大健康领域相关项目99个,占比71.2%;举办“科技互联 智创未来——罗湖国际创新交流暨数智创新专场活动”等市外专场招才引智活动7场,吸引百余家外资企业、市外企业、人才团队项目参与;赴北京、南京等地开展展会招商4次。以此推动落地市外投资相关企业40家,占全年新引进企业数量的23.66%。

  四是瞄准重点领域举办双创大赛。成功举办第十六届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罗湖区大梧桐创新创业大赛,成功报名数587个,其中,企业组134个,团队组/市外项目453个,市外项目占比77.17%。在参赛项目中,含软信产业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270个,占比46%。此外,在大健康领域,创新开设未来产业赛,聚焦生命健康、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方向,吸引11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报名。

  五是重点攻坚目标产业领域企业纳统。2024年推动33家企业入罗湖“四上”库,推动81家企业入基本库。

  三、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出台重点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印发出台《罗湖区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4-2026年)》《罗湖区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4-2026年)》《罗湖区培育发展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4-2026年)》《罗湖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等4个行动方案及“六个一”工作体系,推动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二是积极融入全市战新产业布局。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市属单位,推动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大健康、安全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罗湖;推动清水河片区纳入全市十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三是积极谋划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编制《深圳市罗湖区促进生命健康发展行动方案》《罗湖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工作方案》,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创新突出、要素齐全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高地。

  四是加快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成功推动罗湖区智丰大厦被市里授牌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园区,正在推动中海慧智大厦、深房广场等物业加快建设专业园区(楼宇)。

  五是强化产业规划布局宣传。通过“2024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巡展”活动,在大湾区主要城市向海内外展示罗湖区创新成果,推介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重点战新产业规划布局。

  四、加快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

  一是修订出台专项产业政策。出台实施《深圳市罗湖区扶持软件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罗湖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产业政策,从企业落户、空间扶持、创新研发扶持等环节支持企业发展。

  二是强化专班经济调度。成立科技服务业专班,会同区住建局、各街道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定期调度,对规上企业开展“一对一”定点上门服务。

  三是打造市级软件名园。推动罗投控软件园成功认定为市级特色软件名园,中设广场、莲塘互联网产业园纳入全市建设软件产业园区清单。

  四是制定科技服务业细分领域发展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罗湖区“1+N+X”服务业发展体系相关工作要求,加快发展罗湖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定并印发细分领域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工业与专业设计服务业以及质检技术服务业工作措施,促进行业企业快速发展。

  五、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生态体系

  一是完善规划布局。制定出台《罗湖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十个一”的具体举措,即“组建一个工作专班、打造一批专业园区(楼宇)、落地一批创新中心、紧跟一张目标招引清单、建立一个供需对接平台、打造一系列示范应用场景、出台一套专项政策、设立一支种子基金、统筹一组智算资源、谋划一个备案服务中心”。

  二是牵头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全区各相关部门成立由区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明确人工智能工作专班人员议事规则、人员配置方案及工作任务清单。完善联席会议、督办落实等各项制度建设,统筹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招商引资、应用场景落地等工作。

  三是全面梳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会同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围绕辖区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和传统行业等领域充分挖掘应用需求,形成政府侧、市场侧2类场景的应用场景清单,共梳理政务服务、基层治理、医疗健康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49个。面向社会发布场景清单和六大项目需求,动员区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场景共建。

  六、加强深港合作

  一是加强深港产业互补合作。赴香港拜访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对接了解香港沙岭片区打造数据中心、香港在罗芳水质净化厂对面地块打造深港跨境新型工业园规划情况,推动香港北部都会区沙岭国际数据产业园与罗湖区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布局发展形成互补与呼应。

  二是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已走访调研相关企业引导申报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协同罗湖深港指挥部打造深港青年创新基地。

  三是强化深港产学研合作。多次赴港拜访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高校或机构,考察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领域成果转化项目。落地7个香港科创项目。

  七、推动战新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战新产业发展统筹,研究制定《罗湖区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并根据工作方案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经济工作推动行业经济发展。加强企业入库培育,扩大战新产业集群,已结合企业服务活动开展5场战新政策宣讲及入库指导培训会,推动了成长性较好企业入库。

  二是积极推动R&D经费投入提升。围绕市里明确的R&D经费投入考核指标,开展任务分工。密切跟进企业研发投入填报入表工作,针对2023年度研发填报前50强企业,联动卫健局、商务局、文体局,大力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宣贯研发投入对企业重要性,科学合理、依法依规归集研发投入数据,做到应报尽报。

  三是推动专利创造水平快速提升。围绕专利运用、专利培育与布局等内容以进企业、进园区的形式开展了6场专利专题辅导培训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专利问题。根据最新专利数据,我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893件,同期提升31.47%;发明专利授权量1473件,同期提升14.98%;知识产权质押金额50.58亿元,完成率168.60%,位列全市各区第二。

  四是国高企业培育工作有序开展。制定《2024年罗湖区培育国高企业工作方案》,已开展国高培育活动5场,涵盖辖区多个园区和街道,参加企业200多家,积极发动辖区企业申报国高资质。针对重点培育企业,开展上门走访,为60多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开通国高咨询服务专线,解答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年成功动员228家企业申报国高企业,197家通过,同比增长12.5%,总数达713家,同比增长15.37%。

  八、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工业稳存量和稳增长。成立“产业部门+属地街道”协调联动的工业经济调度专班,强化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经济调度及走访服务。全年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42.25亿元,增速17.5%

  二是积极推动工业数字化改造。推动22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第二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工作。联合数字化转型龙头企业探索建设黄金珠宝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就合作方案达成初步意见。

  九、做好稳企安商工作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辖区企业扎根罗湖发展,出台《罗湖区科技创新潜力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在创产用房、扶持资金等方面对潜力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全年已协调创产用房诉求项13项,有效降低企业用房成本;已走访服务455家科技企业,完成区领导挂点服务走访企业164家;累计开展“智创罗湖”等惠企服务活动16场,组织辖区科技中小企走进行业龙头企业交流;依托诉求平台协调解决企业诉求85项、人才房诉求68项。

  十、持续开展人才工作

  一是修订出台2024版“菁英人才”政策实施细则。包括《罗湖区科技创新团队引进支持申请指引》《罗湖区港澳创新创业团队孵化支持申请指引》《罗湖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补贴申请指引》《罗湖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认定申请指引》《罗湖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经费支持申请指引》《罗湖区深港人才科研合作项目支持申请指引》,并按要求宣传落实,完成各级专项人才工作。

  二是新增1家广东省院士工作站,1家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目前,罗湖区已建广东省院士工作站2个,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9个,深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

  三是抓好科技人才软科学研究。2024年罗湖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完成,同意立项58个,同意结题60个。

  四是做好人才服务。落实2家公司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扶持奖励;为2家公司发放菁英人才奖励。

  十一、深化科普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定期召开区科协常委会,研究年度工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科协等交流基层组织建设、社区科普教育等经验。

  二是深挖科普资源。新增2家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家深圳市科普基地。目前,全区建有1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7家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0家深圳市科普基地,涉及12家单位。

  三是坚持科普创作。联动深圳市安全科普教育基地(2023-2024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共同制作《罗湖科普读本(六)》,首次创作科普短视频,在“罗湖发布”视频号、“看罗湖”抖音号发布6部安全主题科普短视频。

  四是拓展科普活动。联动街道社区、科普基地,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50余场、全国科普日暨深圳(罗湖)科普月系列活动60余场;邀请6名院士走进校园开展专题科普讲座,全区中小学线上直播,首次与罗湖区对口帮扶地区师生线上互动;对接市科协,开展10场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新‘芯’之火 可以燎原”科普巡展走进4所学校;顺利举办罗湖区中小学第七届大创客节活动;创新开展科普对口帮扶工作,赠予隆林罗湖小学和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科普资源,选聘科学副校长。

  五是科普工作成绩斐然。2024年2月,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被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表现突出参与单位”。6月,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罗湖区中医院、深圳市安全教育基地分别获得2024年深圳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三等奖。8月,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全国195个获奖单位中广东省仅5个单位获评。

  十二、理顺工作机制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结对地区调研推动工作。结合机构改革情况,理顺对口帮扶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帮扶工作无缝衔接。制定2024年对口帮扶工作计划,充分发动辖区学校、医院、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与广西隆林、西林两县结对,实现隆林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十三五”期间原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2024年7月完成第二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干部轮换,安排14个区直单位并协调16个市直单位组团帮扶陆丰8个镇,持续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二是深化产业合作。持续安排2套物业支持广西两县驻深圳招商,并新增1套物业支持潮安区在深圳驻点招商工作,推动陆丰康佳半导体园区作为罗湖在陆丰设立的“飞地园区”,全年实现产值6.6亿元;推动陆丰临港产业园建设,全年实现产值69.1亿元。持续支持潮州在罗湖设立的“潮州—罗湖创享岛”建设,目前已入驻9家潮州企业;罗湖-陆丰创新岛于8月19日揭牌,目前入驻企业6家。

  三是实施消费帮扶。助力当地加强宣传,在2024年罗湖区迎春花市中免费为结对地区提供3个展销摊位,在市、区各类活动中协调给结对地区免费展位进行展示、宣传和销售。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