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罗湖区审计局在市审计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政治属性,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是巩固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把牢审计工作方向。强化区委审计委员会把方向、谋大局、促改革作用,充分发挥区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能,组织召开两次区委审计委员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及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通过呈送阅件、审计报告、审计专报等方式汇报审计成果,进一步强化审计成果运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区委审计委员会秘书科、审计整改监督科,将资产审计科和重大政策审计科合并为重大政策和资产审计科,实现审计计划、执行、审理、整改四权分离,促进提升审计监督及整改质效。
二是强化区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形成监督合力。持续推进多层级监督协同贯通机制,区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巡察、审计整改集体约谈会议,对八届区委第七轮巡察及2024年上半年审计项目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体约谈;选派12人次审计骨干参加市委区委巡察、纪委监委办案、组织部专项检查等工作,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道办等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充分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助力构建辖区大监督格局,推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三是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服务人大监督。代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作《深圳市罗湖区202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罗湖区202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罗湖区2023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督促责任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上缴资金、规范账务管理,区人大对审计整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积极配合区人大对原区国资局、区建筑工务署、罗湖医院集团等3个单位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满意度测评工作,推动“人大+审计”监督全面跟踪问效。
二、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高质量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确保重大政策落地生效。一是围绕综合网格改革、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区基层治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推动我区基层治理工作完善制度、改进管理。二是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密切关注辖区产业政策、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关键领域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情况,注重反映措施“半”落实、不衔接、不配套甚至重叠等问题,有效服务宏观决策,推动改革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2.高质量开展财政审计,大力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一是开展区2023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以基层财政运行为切入点,研究分析2019-2023年财政“三本预算”收支运行情况,揭示财政收支管理等方面问题,从“开源”“节流”方面提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的意见建议。二是以审计监督助力推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选取2个“阳光预审”单位开展部门预算审计,揭示人才补贴发放审核等方面存在问题,推动被审单位规范管理。
3.高质量开展民生审计,以审计“力度”呵护民生“温度”。一是以残疾人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罗湖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事业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儿童康复服务、生活和就业补贴发放、职康中心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打通跨部门数据共享系统、加强补贴审核把关力度、规范康复服务机构日常监管等审计建议,助力兜紧兜牢民生底线。二是聚焦教学科研、食堂运转、课后服务等教育民生领域,重点关注政策执行、资金绩效、项目进展等关键点,及时揭示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通过查错纠弊,完善监管漏洞,促进辖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育人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4.高质量开展公共投资审计,围绕城区建设重点精准高效提供监督服务。一是对2014年至2023年立项的15个区数字城区类投资项目跟踪监督,及时指出施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加强政府采购内控管理、严格把关工程资金支出、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助力罗湖智慧城区项目科学、规范建设。二是对罗湖区2018年至2022年立项的8个区城区品质提升类项目开展审计监督,重点关注规划实施、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工程投资、建设领域典型性、倾向性问题,通过督促整改、立行立改,推动规范项目建设、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5.高质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构建权力运行“防病、查病、治病”全链条体系。召开全区经济责任工作联席会议,会同各成员单位研究谋划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沿着资金、项目流向监督公权力运行,重点关注领导干部重大民生政策落实、重点民生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公权力决策等情况,充分发挥“探头”和预警作用,促进秉公依法廉洁用权。
三、牢牢把握审计专业优势,促进提升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紧盯“屡审屡犯”问题,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发放《审计提醒告知书》47份,梳理汇总形成《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促使全区各单位自查自纠、规范管理,推动审计监督向事前防御转变。与区纪委监委深度联动,共同谋划建设整改监督数字化监督系统建设,实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动态“清单制”管理;整合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监督资源,形成“审计督促、政府督查、部门监管、人大监督”多维联动的审计整改工作模式,推动整改全链条的闭环衔接,实现整改工作精细化和模式化。
二是统筹推进内部审计指导与监督工作,促进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质量。全面梳理辖区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印发《罗湖区内部审计项目工作指引》,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成立内审专项检查组,对十个街道2021-2023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积极推动研究型内审落地落实,联合区相关单位向市内部审计协会共报送内审论文25篇,14篇获评市级及以上优秀论文,其中我局报送的《落实“三如”要求 基于SFIC模型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研究——以基层审计机关实践为例》获评全国优秀论文,为全市审计系统唯一获奖论文。
四、牢牢把握经济监督“特种部队”定位,深入推动审计队伍建设提级提能
一是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研究学习计划,明确“责任人”“任务书”“时间表”,画好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路线图。采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学习方式,织密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党纪学习教育网,线上用好“微载体”,设置党纪学习监督员“每日一督”,定期转发深圳智慧党建“党纪每日一学”,引导党员干部利用碎片时间“掌上”学廉、“指尖”学廉;线下通过领导领学、专家讲学、视频教学、实地观学、个人自学等“五学”联动,组织开展专题辅导2次、集中学习8次,交流研讨3次、实地学习1次,引导审计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实化。
二是加强清廉机关建设。通过讲授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剖析违纪典型案例、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发挥廉洁文化浸润熏陶、春风化雨作用,增强审计干部廉洁从审意识;将监督带入审计和工作现场,加强审前调查、审中实施、审后评估各环节跟踪,建立“党组书记抓总体+班子成员抓重点+各科室负责人抓细节”联动谈话机制,灵活运用关怀式、提醒式、批评式等“谈心谈话套餐”,层层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39人次,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开展集体廉政谈话2次,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意识。队伍呈现出风清气正、奋勇争先的良好面貌。
三是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始终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员领导干部领学督学”机制,组织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3次、党组会议25次、党支部委员会11次、支部党员大会4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审计队伍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将党建“文化力”转化为局机关“发展力”,以文化生活常态化为主线,开展红色观影、绿道徒步、法治宣传等形式多元、载体多种及内容多样的党建活动,举办审计案例教学、经验交流、培训心得分享等讲座,以相互学习促共同进步;以联创共建为契机,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深入社区、群众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文明城市创建、帮扶困难群众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获评“罗湖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