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罗湖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实干笃行,用高质量法治赋能“三力三区”建设,努力为罗湖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一、对标一流,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
(一)着眼全局谋划法治罗湖建设。聚力法治建设改革创新,统筹开展法治“深调研”,选题数量从2023年的4个增至2024年的17个,力争为罗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破题思路和模式;开展2024年法治改革创新项目和法治政府建设优秀项目遴选,深挖10个创新性、引领性、典型性项目参加全市评选。统筹推进全区涉外法治建设,全面摸底我区近年来涉外法治建设及人才队伍情况,为对外开放向前推进积蓄法治动能。印发《〈关于加快打造企业合规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强化跟踪督办,推动企业合规建设向纵深推进。建立以案释法和法治信息报送机制,积极唱响罗湖法治“好声音”。建立我区与汕尾陆丰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法治建设工作结对提升机制,开展法治建设领域信息经验交流,加强重大法治建设项目互动,不断提高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工作水平。
(二)当好智囊履行法律参谋职责。修订发布《深圳市罗湖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指引》,建立从决策草案形成、评估审查到公开发布的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有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力保障全区重点建设项目、专项维稳工作“抓落实、见成效”。
(三)强化监督推进行政执法现代化。聚焦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规范,指导推动《罗湖区“综合查一次”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出台,强化行政执法涉企监督,解决多头监管和重复行政检查等问题;开展“两项清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及减轻处罚清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清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围绕涉企乱罚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职权下放重放轻管、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执法监督,提升执法效能;统筹开展涉企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宣讲专项行动,让企业了解“两项清单”,帮助企业提升维权意识。聚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罗湖区“直播式”执法活动品牌,借助新媒体等网络力量,围绕社会热点、民生关注风口、执法时令特点等主题,每季度组织执法部门开展执法直播,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扩大执法震慑力和影响力,展现罗湖法治风采。
(四)建章立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构建区行政复议应诉“1+2”政策体系,推动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打造“阳光复议”,复议普通程序案件100%依法听取意见,实现从“书面审理”到“开门办案”转变。提升办案质效,通过繁简分流方式,推动简案快办、繁案精审,压缩办案期限,提高案件质量。
二、凝聚合力,全力推动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中心聚力“招、稳、服”。积极宣讲罗湖区支持律师行业发展政策,践行“心诚+行程”,先后到南京、上海、北京与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座谈,直达宣介罗湖区法律服务业政策。牵头制定《深圳市罗湖区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全面提升罗湖法律服务业能级。做好靶向服务,及时为律所解决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二)精准服务促律师行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积极培育高附加值律师事务所,截至6月,我区有5家律所成为深圳市律协首批认定的专精特新律所,1家律所代理的两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100件典型案例,1家律所代理的案件入选全国法院系统2023年度优秀案例二等奖。实施法治人才学历提升工程,探索与高等院校法学院建立法治人才学历提升合作桥梁,为辖区律师继续教育提供平台。
三、瞄准热点,致力打造深港法律交流罗湖名片
(一)大力推进深港法律交流合作。创新打造“法治罗湖行”深港青少年法治交流活动品牌,以研学交流、专家释法、实地参观等形式,定期组织香港教育界师生走进司法机关、法治教育基地和律师事务所,开展观摩庭审、法治讲座、法律沙龙等活动,加深香港师生、教育界人士对内地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了解,从法治层面增培香港同胞爱国情怀。召开区深港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搭建香港律所、律师与辖区律所、律师交流合作平台,会上,北京市两高律所事务所与香港萧一峰律师行正式签订联营协议。
四、稳字当头,从严从实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一)构建立体化“大调解”体系。印发《深圳市罗湖区“1+3+N”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推动区级、街道、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实体化运作,建立诉调、访调、警调、行调、专调、商调等多元分类解纷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持续扩大调解组织网络,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商事调解组织及相关产业服务机构,在商事调解工作中推出“引进+监管+扶持”“调解+公证”“互联网+调解”等赋能举措,形成独具特色的商事调解“罗湖样本”,上半年,新设立商事调解组织5家,全区商事调解组织增至11家,登记在册调解员312名。探索建立全市首个家校社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新机制,以建设家校社共建法治服务中心为框架,下设调解、普法、安全教育等模块,形成校园法治安全教育和矛盾纠纷调处合力,就地化解家校矛盾纠纷。
(二)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社区矫正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社区矫正全流程工作指引,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检查。指导各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健全完善情况通报、定期自查自纠等制度,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及时解决疑难复杂问题,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社区矫正风险隐患排查,有效防范重大风险。注重教育矫治,建立“矫正中心+戒毒所”长期协作联动机制,对辖区社矫安帮对象开展禁毒教育。加强帮扶关怀,开展社矫安帮对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举办心理讲座,引导社矫安帮对象增强信心,走向阳光。截至6月30日,全区在册社矫对象、列管安置帮教对象情况稳定可控。
五、整合资源,努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度
(一)强化公共法律服务统筹力度。在罗湖政府在线网站上线“法治资源导览”模块,集中收录公布辖区252个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信息,进一步缩短服务半径,为企业、群众架起法律服务“民心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设,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律师组建志愿者队伍,入驻公法中心、调解组织,为企业园区、社区群众、深港家庭、在深港人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
(二)推动重点对象法治素养提升。紧抓“关键少数”,建立健全区政府常务会议“局长讲法”活动机制,以讲促学、以学促用,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聚焦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率先在全市吹响民法典宣传号角,依托“有度”普法平台,举办“法韵悠长,典佑民心”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超3万人参与民法典知识问答,指导各部门、各街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宣传活动,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态势。
(三)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服务。积极推行法律援助申请个人诚信承诺制,缓解群众多次跑、来回跑难题。多形式多层次广泛宣传法律援助,依托“i罗湖”等线上平台推出系列主题宣传短视频,重点宣传新修订《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指导群众多渠道获得优质法律援助服务。上半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3宗,接待来访来电咨询9327人次。
(四)进一步扩宽公证服务领域。大力支持公证事业发展,积极开拓信用卡赋强公证业务,与银行构建深度合作战略关系,为银行和逾期持卡人的信用卡分期还款方案办理赋强公证,有效解决信用卡纠纷。上半年,罗湖公证处办理公证案件7533件。
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
(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议题学习,采取“党组成员领学解读、中层干部参学交流、主要领导评学导读”模式,推动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半年,局党组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6次。
(二)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新旧《条例》相对照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全面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内涵要义、实践要求。召开警示教育会,以案例明法纪促整改,强化警示震慑效应。从严从实从速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巡察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建立整改工作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强化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深化干部关心关爱工作。印发《罗湖区司法局2024年“有度”法治讲堂活动方案》,围绕最新及常用法律法规、业务实践等主题,制定2024年局“有度”讲堂全年活动计划表,坚持每两周一次“开讲”,做到科长带头、年轻干部全覆盖、法律专务有展示,进一步开拓干部思维,提升业务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先进典型宣传,2024年,我区法律援助处曾晓峰同志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我局依托政务新媒体、新闻媒体矩阵广泛宣传,用英模精神引领全体干部敬业奉献、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