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罗湖区金融服务署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罗湖区金融服务署 发布时间:2024-06-28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2024年上半年,罗湖区金融服务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和罗湖加快创建“三力三区”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

  (一)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工程”。先后赴欧洲、北京、上海多地招商引资,瞄准引进持牌金融机构、数字人民币产业链企业、资本市场服务机构等主体并推进企业纳统入库,推动辖区写字楼去化。完成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财富管理、数字人民币等政策修订升级。

  (二)坚持把金融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助力龙头机构提升发展能级,协同辖区银行向总行争取资源倾斜,支持国有大行做大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动外资银行谋划跨国企业财资中心。出台银行、保险、证券、数字金融和其他金融业等细分领域“五个一”配套政策【一个行业底册、一个专项政策、一个集聚园区、一个招引清单、一个服务专班】。积极应对核算规则调整,银行业法人口径下,罗湖区重点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全市,对全市存贷款规模分解任务贡献突出;保险业完成上半年保费增速目标。推动辖区头部证券营业部导入新发产品交易账户;推动辖区营业部新开可转债交易账户。

  (三)坚持把金融创新作为改革着力点。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改革试点,“建设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获评深圳市2023年度优秀改革案例;推进便利支付环境建设,全市首批共10家“便利支付示范商圈”入围,我区占3家;持续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嘉年华系列活动,首创使用回乡证、护照申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通过香港八达通APP和外卡进行充值,推动聚合收付手机APP和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商用化,推动境外来深人士共享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果。加快黄金金融创新步伐依托黄金流转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黄金回购流转业务,推动黄金回购及现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红岭金融品牌活动举办“桥接市场,塑造未来:构筑中泰经济新动力”合作交流会,着力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化金融平台。举办深圳创投日“走进北京”罗湖专场活动,签约人民网“828巨人港”,完成第一届红岭金融创新示范项目评审工作,评选通过18个项目。

  (四)坚持把“一带五区”作为重要抓手。围绕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布局财富管理、私募基金、数字人民币、保险创新、黄金金融“五大园区”。财富园区推出“财富管理十条”政策,聚焦理财、资管、公募、第三方财富主体洽谈招引。私募园区开设全市独一的私募投资企业联合会商工作服务窗口,引进头部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再创新高。数币园区已入驻近十家数币产业链龙头及潜力企业,正在筹建深圳首个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创新空间。保险园区制定行业发展措施,聚焦小散工程安全生产责任险、医养大健康领域保险、社会公共救助保险等研究创新场景与落地方案,围绕共建保险创新特色集聚区争取监管支持。黄金金融园区汇集千家知名黄金珠宝品牌,打造“水贝7×24小时黄金金融会客厅”。

  (五)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新设3家金融驿站,目前全区共设立22家金融驿站,服务企业超千家。全年举办“融·易·罗湖”融资对接会,会同金融机构推出定制化、创新性金融产品,助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建成线上“金融超市”,首批金融机构已进驻,建立健全线上信贷产品池。企服平台诉求办理率100%,满意度100%,实现“指尖上的金融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罗湖将继续以构建“一带五区”为抓手,进一步谋划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拓增量、优存量、提质量,持续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一)拓增量,夯实“一带五区”建设基本盘

  全力招商引资依托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吸引金融央企、世界500强等设立南方总部、大湾区总部或金融板块。借助新修订的“1+2+1”金融业政策扶持体系,加快推动持牌金融机构设立深圳分支。充分利用好财富管理集聚园区、私募基金园区,推动头部公募、私募、资本市场服务企业等主体落户罗湖。大力招引数字人民币全链路头部及上下游企业。紧盯业务拓展。发挥罗湖黄金珠宝产业发展优势,推动符合条件的主体申请上金所国际板指定仓库,打造黄金进出口结算中心。对接中东国家主权财富等新贵资金投资黄金珠宝等消费领域的偏好,吸引国际耐心资本投资罗湖。撮合险资投资与市区“三大工程”建设需求,推进险资资本入深。

  ()促创新,谱写“五篇大文章”新篇章

  科技金融方向,推动辖区银行筹建落地科技支行;建立规上企业群体“数据资产分层分类模型”,创新数据资产融资增信新模式。绿色金融方向,创建市级银行、保险绿色金融机构,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研。普惠金融方向,全年累计举办惠企活动不少于50场,打造政、银、企信息共享综合平台,支持政务数据为企业提供信用画像,推动白名单批量担保业务,降低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放贷的风险和成本。养老金融方向,以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建设为牵引,对接头部险资投资布局养老金融板块,加大对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数字金融方向,继续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标杆,建设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推动大型商圈、交通枢纽支付设施升级;丰富硬钱包跨境消费场景,推动“一卡通行”;探索“数币+商业保险”预付资金监管新模式,鼓励平台型企业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VP阶段试点。

  (四)优服务,擦亮“服务强区”底色

  全面厘清底数,确保日常服务及时触达,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支持存量做优做强,协同企业一起面向全国、全球谋划发展、拓展市场,及时响应诉求,解决问题。全面开展“七个帮”,搭建平台助力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交流合作,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产业反哺金融,形成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的良性生态。

  (五)强党建,引领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共建为抓手,有序推动地方国有和非公金融企业纳入金融党建范围,推动金融党组织应建尽建、广泛互联。依托园区载体,推动建立“数字金融产业链党委”,形成“金融+科技+消费”城区共同体,一体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