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罗湖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产业基础,但科技创新工作仍面临产业集聚度低、创新载体培育基础薄弱、可适用产业空间不足等问题。我们将按照全市总体产业布局,锚定罗湖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积极拓展可适用产业空间、提升辖区创新载体数量、拓宽招商引资思路等方面,久久为功,奋力开创罗湖科创工作新局面。
(一)抢抓机遇提前谋划产业布局及深港合作方向
一是牢牢把握“20+8”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集群构筑契机,进一步修改完善“3+1”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及“六个一”工作体系,加大重大平台引进力度,针对在谈重点平台项目积极争取市区联动支持,同时主动承接市里统一布局的其他重大科技项目,为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和实施基础,确保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提前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推进深港科研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下,依托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建设,以《香港科研发展状况及罗湖区开展深港合作研究》课题项目为基础,积极对接香港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基础研究科技创新资源,加强深港科技互动,深化深港科研合作,推动深港合作项目落地罗湖,推进罗湖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圳市规划布局。
(二)尽快“走出去”实现招商新突破。
深化与金融机构、专业咨询机构、社会物业、产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整合资源借助外力储备空间资源和项目资源,针对前期梳理目标企业清单,加大对接力度,开展市外招商活动并引荐项目资源进行精准对接上门招商,重点瞄准央企、国企、世界500强、龙头民营企业及领军企业,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虹吸效应,纵向挖掘辖区重点企业上下游产业情况,横向比选储备相关企业资源,通过产业链招商提高产业集聚度。
(三)拓展培育渠道促进成果转化。
选定符合产业集群方向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产业赛道,通过强化与科技部人才中心、高新投以及高等院校、咨询机构等合作,拓展“外脑”资源,动态掌握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培育工作的专业性和前瞻性。通过导入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推动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核心平台,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四)丰富科普形式提升科普成效
加强科协组织建设,统筹做好区科协换届工作,组织好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落实“罗湖科普行——院士大讲堂”系列活动及罗湖区第五届大创客节活动。持续做好科普宣传,完成《罗湖科普读本(四)》编撰,开展年度科普成果展。
(五)抓好人才服务提升竞争优势
办好深圳创新创业投资大会(罗湖分会场),保证年度项目申报量。继续落实人才政策,抓好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提高辖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整体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