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人员抽调的特殊形势,区发展研究中心坚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调查研究,在本单位实际工作时间不足80%及人员在家在岗仅50%的不利形势下,保持定力、自加压力,不抱怨、不埋怨,完成报告29篇,获取批示75条次,获区级表扬书2份,实现成果数量和质量的同比增长。
(一)不惧“小马拉大车”,牵头组织开展全区“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实质内涵大讨论工作,区领导认为“提炼得好”。
根据《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弘扬“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大讨论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罗委办函〔2021〕38号)精神,我中心牵头组织“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实质内涵提炼,策划“5+1+N+X”研讨活动,邀请了中央党校、光明日报、新浪网、香港大公报、深圳市政协,以及区内教育、医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青年等不同领域专家论证研讨,在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内涵用语,获区领导批示肯定。
(二)“同台比拼让小单位迸发大能量”,疫苗接种专项工作在区53家单位中排名第7位,获区级表扬书。
自“0107”疫情发生以来,中心全员分批次下沉到街道、社区参与防疫,累计下沉484人次,累计时长3314小时。在疫苗接种方面,面对人均30多个的工作任务,中心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全体动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超额完成目标,全区排名第7位,获区级表扬书。
(三)辛勤耕耘《每日择要》终有收获,在区主要领导指示下,出台转办落实推进机制,为打造信息服务品牌注入强大动力。
《每日择要》作为中心的刊物,一直以来坚持以品牌化为目标,报送内容多次获区领导批示肯定,平均批示率约为80%。上半年,根据区主要领导要求,中心着眼可落实、有激励,制定了《<每日择要>领导转办落实推进“1+6”机制》,为办好刊物、推动全区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指引。今年以来,围绕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稳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城区精细化治理等时政内容推出了一系列专题,编辑刊发《每日择要》《每月汇报》56期,及时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多次获区领导肯定批示,批示率约90%。加大党政信息报送力度,6篇信息被上级部门采用,其中1篇撰写的报告被国家级内刊单篇采用。
(四)“两手抓,两手硬”,统筹做好研究工作和专项工作。
今年以来,中心7人次参与疫情防控、招商先锋队、经济运行调度等专项工作,脱产抽调在外平均工作时长在3个月以上。在此情况下,中心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课题研究工作成果依旧出新出彩,多次获区领导肯定批示。
其中,围绕市、区主要领导讲话精神,聚焦“双碳”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形成报告《布局双碳新赛道 彰显罗湖新作为——双碳背景下罗湖六大发力点》,得到区领导多次肯定批示。其中,5月17日,建华同志批示:“此调研很好!”,5月24日,德繁同志批示:“此文极好!有理念有措施有案例”;围绕上海黄浦区、广州越秀区等老城区提振消费、发展科创产业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报告《天下消费 唯“流”不破——老城区提振消费经验做法研究》《从无到有:老城区发展科创产业的5种模式》,多次获区领导批示;利用在下沉社区防疫期间与基层工作者并肩作战的时机,与社区网格员深入交流,对我区网格工作实情开展调研,形成研究报告《关于我区网格改革的思考》。
(五)统筹深调研,形成由区领导牵头开展的19项研究成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重大部署、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两会工作要求,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制定全区“深调研”工作方案,区主要领导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带头开展19项课题研究,目前已形成19项成果初步汇编。
(六)发挥调研媒介作用,发出罗湖“好声音”,扩大罗湖影响力。
2021年助力罗湖获得“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1名,2022年5月20日,荣获相关区级表扬书。我中心再接再厉,持续保持与中央、省、市等有关机构的密切沟通,充分反映罗湖发展成效、改革成效,《深圳罗湖:大力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投身罗湖》《筑梦起航创未来 港青为深圳罗湖开新篇》《从空间微更新到社区营造:社区微更新的模式选择》等在中国小康网、香港商报网等重量级媒体刊发。在《小康》两会特刊发表“深圳罗湖:助力深港深度融合”一文,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展示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罗湖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