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聚焦主责主业,启动“改革引擎”,锚定罗湖创建“三力三区”的目标,高质量做好文体旅领域“十四五”的收官和“十五五”的谋划,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工作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效能提升。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我局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领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上半年局党组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3次。落实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制定我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2025年学习计划,上半年共开展集中学习研讨6次,为推动文体旅事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开展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制定印发工作方案,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开展自查自纠,形成查摆问题清单,每个问题均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确保整改到位。
(二)招商引资蓄势赋能。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上半年我局围绕辖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在数字创意、旅游、体育、影视、低空等领域重点发力,共梳理重点招商目标企业资源库100余家,开展赴外招商6次,参加展会3次,新增落地企业11家。办好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组织38家重点企业参展,展出文化创意产品及项目326项,联动3个分会场举办主题活动37场,充分展现罗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实力。
(三)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强化政策赋能,编制罗湖区文体旅游发展“十五五”规划,谋划建设文体旅“品牌与IP育成中心”和“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出台《罗湖区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构建“1+2+5”旅游业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修订《深圳市罗湖区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罗湖区扶持数字创意及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罗湖区支持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行业扶持政策,确保支持措施落到实处。
(四)造势引流提振消费。盘活梧桐山旅游资源,举办第三届梧桐山音乐会,吸引超两千名市民游客齐聚梧桐山,打响“梧桐山+”文化音乐IP;举办第十届毛棉杜鹃花会暨大梧桐低空花游启动仪式,首次开通低空赏花线路,邀请外国友人埃文·凯尔(Evan Kail)开展城区文旅宣传;举办“梧桐山对话”暨深圳重点文旅项目考察对接特别活动,重点围绕大梧桐生态融合区文旅开发路径开展专题研讨,助力深圳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推动“电竞+文旅”跨界融合,举办EDG颁奖典礼暨无畏契约明星挑战赛活动,吸引超2000名观众参加,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00万,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500万,讨论量达10万次,共计30余家媒体报道。丰富文商旅消费场景,举办第五届“漫步罗湖”城区欢乐行活动,以及“流金岁月 烟火罗湖”新年潮流音乐会、“灵蛇贺岁 非遗迎春”新春非遗文化系列活动、“潮享新春”新春潮流音乐会、“美好光音·罗湖Live秀”五一商圈潮流音乐会、“现场音乐燃炸IBC”Livehouse等商圈潮流文化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近80万名观众参与。推动“戏剧+文旅”融合发展,结合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举办5场大师讲堂和10场剧目演出,推出罗湖原创音乐剧《东门!东门》;创新文旅宣推模式,邀请孙红雷、田雨、陶虹等明星及田沁鑫、郝戎等戏剧名家录制罗湖文旅宣推视频,实现“以剧带景、以人促游”的传播效果。
(五)打造文体品牌矩阵。赛事IP辐射力不断增强,举办巴胺罗湖·城市户外趣味挑战赛、GO!BUDDY勇士赛深圳站、斯巴达勇士赛深圳站成人赛、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中国女子围棋名手赛预选赛等体育赛事;推动中国国家围棋队落户罗湖人才公园,打造银湖智力谷。文艺精品频频“出圈”,话剧《百年茂盛》《牵手》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最高奖“金孔雀民族戏剧奖”;原创电视短剧《特区小站》入选2025第四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音乐作品《拥抱》在第二届粤港澳流行音乐唱作大会中获得“优秀作品奖”;原创小品《勿忘我》入选“群星奖”初赛。公共文化供给不断丰富,上半年区美术馆成功举办“鹏城春早 漆彩绽放——当代漆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岁月留痕——百岁摄影家张伯根摄影展”等展览活动10场;区文化馆开展2025年罗湖区文化馆公益艺术培训班,开设29门课程,共计384学时;区图书馆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400余场,参加市民超20万人次,多家媒体对活动给予报道,全网媒体发布及转载新闻30篇。“一键预约”服务平台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上线罗湖区体育场馆200家,体育场地699片,总订单量222.7万宗,入场锻炼人数361.3万人次。
(六)聚力攻坚备战全运。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项目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四个大项将于2025年9-11月在深圳棋院(银湖)举办。推进十五运会场馆建设,牵头召开十五运会筹办及深圳棋院专项建设工作推进会16次,推动深圳棋院(银湖)、多功能赛事中心、银湖会议中心改扩建等项目如期完工。积极筹备十五运会测试赛,全力推动7-8月在深圳棋院(银湖)举办“深圳杯”公开赛中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及桥牌的比赛,作为十五运会非全要素流程的测试赛,全面检测深圳棋院的场馆布局及流线等,确保十五运会棋牌比赛顺利举办。积极备战各级赛事,强化以赛促练,上半年罗湖区在羽毛球、游泳、网球、攀岩等领域共获国家级赛事金牌24枚、银牌22枚、铜牌16枚。
(七)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加强企业服务,全覆盖走访各行业重点企业,邀请超30家旅游企业召开行业座谈会4次,上报、解决企业诉求12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成立整治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共抽检旅行团63个,移交跨市区违法线索28条,立案调查涉旅违法案件15宗,受理处置旅游投诉589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超114万元。压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上半年我局对歌舞、网吧、星级酒店、剧本娱乐等文体旅游企业开展安全巡查617家次,发现各类隐患问题412处,现场整改370处,限期整改42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以综改试点为契机,加快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以强有力的改革激发罗湖文旅创新活力,着力推动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打造一场盛会,推动全运赋能湾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十五运会群众体育赛事棋牌类项目的筹办,推动深圳棋院(银湖)、多功能赛事中心、银湖会议中心改扩建等项目如期完工;抓实抓细测试赛的各项筹备工作,为十五运顺利举办提供坚实保障,全力完成区里交办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十五运会举办为契机,承办全国国际象棋成人业余棋王挑战赛等棋牌类赛事,推动罗湖人才公园围棋训练基地项目建设,打造智力运动之区。
(二)紧扣两大抓手,推动“政策+空间”双管齐下。强化政策引领。推动印发《罗湖区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充分挖掘辖区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现代时尚等文商旅资源,重点构建以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建设为核心打造1个文旅示范区,以人民南—东门深港文化、水贝—笋岗时尚为主线打造2大特色旅游街区的“一核两驱”发展体系。推动空间升级。强化旅游产业空间软硬件配套建设,推动金威旅游大厦公共配套建设,拓展HALO广场数字文旅产业园及太平洋旅游大厦的产业空间,实现各园区错位发展、各有侧重。推进怡景动漫基地数字创意产业园建设,打造专业影视空间,为短剧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吸引短剧头部和优质企业入驻。推动深业泰富科创大厦、粤海城等楼宇空间引入数字创意产业新业态,拓展数字创意产业空间。打造酒店集群,重点在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笋清片区及口岸沿线布局露营、民宿等不同业态,推动老旧酒店提档升级,加大优质住宿产品供给。
(三)打出三套组合拳,强化招商助推文旅升级。拓展外资招商渠道。以综改试点为契机,招引支持外商投资旅行社拓展出境游业务;计划组团赴德国、瑞典开展交流合作,实地调研当地文旅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标杆项目,对接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项目,吸引德国、瑞典企业投资及开展贸易合作。拓展数字产业链条。紧盯数字视效、游戏动漫制作等细分领域,对接原力数字科技、动网天下、时代视觉等企业,探索数字技术在内容制作、体育产业方面深度融合。强化以商招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依托道旅集团引进旅赞旅游、友道旅游,依托国旅新景界持续对接同程旅行,依托康辉旅行社对接引进华夏游轮等项目。
(四)深化四个融合,丰富文体旅消费新业态。深化场景融合。发展沉浸式新体验,探索与企业合作打造东门新白马机遇时空X-MATE文旅项目。用好公园空间,对接华人文化等企业落地主题乐园项目。深化演艺融合。发挥德云社在民族曲艺领域的影响力与艺术创新力,与其在演艺场馆运营、文化人才引进、培训体系搭建、文化产业园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与置顶喜剧、开心麻花等企业合作,探索利用文化艺术中心、深圳戏院等场地导入演艺娱乐业态,带动辖区住宿、餐饮的旅游消费发展。深化节庆融合。利用暑期、国庆等节点策划系列活动,整合低空、演艺、展会等资源,推出“低空体验+露营住宿”“演唱会+深圳一日游”等旅游产品;支持旅行社与文旅、民政、卫健、教育等单位合作,研发推广银发旅游、医美旅游、非遗旅游、研学旅游等产品,拓展多元群体市场。深化赛事融合。联动深圳体育中心、大运体育中心,搭建平台与演出经纪机构、赛事筹备组合作,通过“切票包销”等形式,鼓励旅行社推出“赛事+”“演艺+”联动产品。
(五)推进四大板块,塑造城区特色文体品牌。推动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建成交付“一馆一中心”,探索以“阅读+文化娱乐+消费”的模式打造与街区共建、与产业共融的新型空间;推进文化馆新馆、美术馆升级改造、罗湖音乐厅、罗湖体育中心等项目进度。打造罗湖戏剧名片。结合国家话剧院第三季“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项目,推进深圳话剧院落户罗湖,与国家、市级优质话剧院团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互动,将深圳大剧院打造成为知名戏剧高地。打造户外运动目的地。谋划环深圳水库30公里路跑赛、深港环东湖户外骑行、深港双城骑迹深圳河碧道骑行活动暨自行车计时赛等品牌赛事;对接盛力世家引进斯巴达勇士越野赛、斯巴达梧桐山登高赛等系列赛事活动。深化文化遗产跨界融合。以“传统文化+多元业态+创新文化”为理念,策划非遗巡游、非遗艺术市集等系列活动;积极探索思月书院社会化运营工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