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
×

深圳市罗湖区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来源: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0-09-22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一、202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斗争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本地区生产总值1149.53亿元,同比(下同)下降1.4%;

  ——固定资产投资190.59亿元,增长1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57亿元,下降15.7%;

  ——辖区税收收入352.38亿元,增长16.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6.61亿元,增长94.4%;

  ——万元GDP建设用地3.34平方米,增长1.4%;

  ——万元GDP水耗4.41立方米,下降10.5%;

  ——万元GDP电耗167.11千瓦时,下降7.1%。

  (一)紧抓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确保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高效的四级防控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成立罗湖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全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织密织牢疫情联防联控网络,建立区、街道、社区和小区四级防控体系,组建社区“三位一体”防控小组,创新“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排查模式,实施全员地毯式排查和全面封闭式管理。1049个小区、37个城中村100%实行围合管理,全面落实“五个100%”“十个一律”要求,“i深圳”申报率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开发社区小区疫情防控态势感知系统,实现小区风险等级直观、量化、可视化精准分级管理。上半年,我区累计确诊33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已出院33例。

  全面整合力量,组建专业过硬一线防控队伍和支撑有力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182支党员先锋队,整合5000名党员干部下沉组建1080个网格突击队。选派83名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动员505个小区党支部和14512名小区党员投入防控。创建84个无疫示范小区。实施“墩苗计划”,选派20名优秀干部下沉街道,助力企业优化防控措施、全力投入复工复产。积极调动志愿服务力量,组建148支青年突击队,动员2066人充实防疫力量,全覆盖城中村、无物业小区等薄弱环节。

  注重“医防”融合,强化精准防控。推进社区联防联控,围绕“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居民健康监测管理”“企业复工技术指导”和“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四个关键环节,筑牢疫情防线。提升“互联网医院”服务效能,1400名医生24小时免费在线问诊,实现线上线下诊疗同步。开发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管理系统,实现集中隔离人员从入境、入住到解除隔离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核酸检测量达40多万例,没有一例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日检测量最高达万例,位居全市第一。

  助力复工复产,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第一时间推出“惠企十条”“五个亿元计划”和“五个专项服务”,上半年,在防疫补贴、稳企扶持等方面已公示扶持资金3.7亿元,实际发放3.6亿元,受益企业5000余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复工复产率的工作方案》,率先开通复工不报审通道,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举办16场“惠易罗湖”系列融资对接会,推出“餐饮业战疫贷”等创新产品,为辖区中小企业新增和续贷超过75亿元。全市首推“法律服务现金券”,引导企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疫情影响造成的纠纷。区属物业带头落实租金减免,带动社会物业等各类物业共计减免租金约6.7亿元。开通深圳首个“城市直播间”,区主要领导带头堂食、消费扶贫带货直播,推动“直播经济”发展。率先推出消费刺激政策,向市民发放电子消费券26批次205万张,直接拉动消费5.52亿元。

  (二)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核心工作,全力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前瞻谋划、系统推进,以“双区”建设为引擎激发发展新活力。全市率先成立“双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落实先行示范区建设六年行动方案、2020年“双区”建设工作要点,持续谋划、强力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罗湖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16个专项规划编制,密切衔接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全面谋划“十四五”核心发展任务和举措。印发区级统一规划体系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划编制实行项目清单管理,高效统筹区级各类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全区规划“一盘棋”,有力推动各级各类规划落地实施。

  加快部署、统筹实施,以重大战略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增强经济新动能。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成效初显,加快编制清水河片区重点更新单元规划、清水河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规划,以规划引领重点片区发展;土地空间拓展成效显著,清水河油气库深燃集团6.49万平方米土地成功收回入库,完成共发达货运市场等15处违建清拆,启动清水河生活小区等6个老旧住宅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口岸经济带上升为国家级、省级深港合作重大平台,《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规划》《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整体更新改造规划》经市级会议审议通过;加快推进文锦渡口岸升级改造、新秀统筹片区城市更新规划。东门步行街成功纳入全国高品位步行街试点。编制《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综合规划》,全力打造大湾区金融服务中心;新引进深圳资产管理公司、华安保险深圳分公司2家持牌金融机构,智慧互联方舟(深圳)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设立取得阶段性进展。《笔架山河沿线地区更新改造规划》已经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基本明确笔架山河沿线地区更新改造实施路径。

  投资拉动、重点突破,带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力加速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以固定资产投资为核心引擎拉动经济增长。上半年,城市更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45亿元,木头龙旧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湖贝片区A4地块产权注销工作取得突破。笋岗-清水河片区固投完成率全市17个重点区域中位居前列,中金岭南、宏翔新材料两个总部基地全力推进建设。加快推进“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景福花园等棚改项目建设,棚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加快19个总投资约10亿元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新基建项目建设。制定《关于暖企助企惠企做好“六稳”“六保”的若干措施》,全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深化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出台《深圳市罗湖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施意见(2020-2022年)》,明确区属国企功能定位,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影响力。出资9.85亿元,与市投控公司、特力集团等市属国企合作,打造国内最大规模钻石、宝玉石品类现货集散平台,设立珠宝产业公司。

  创新驱动、资源集聚,持续发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莲塘国威5G应用产业园区正式开园,中海慧智大厦、智丰生命健康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全力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依托“罗湖区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进港澳项目5个,积极培育深圳市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中科脑健康与智慧医疗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瞄准新兴产业加强招商引资,落地中燃系、中铁置业等重点优质项目16个,完成以中国华西、闻泰科技等36个10亿级重点企业为主体的重点产业项目储备。加快推动5G基站建设,上半年已建成5G基站2949个,完成5G全覆盖任务的91.7%。

  优化服务、深化改革,以便利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和“疫情防控+平安在家”在线服务,提倡非接触办理,推出18项在家服务和15类咨询。深入推进营商环境3.0改革,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取得实效,开设企业开办专区,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一窗进、一窗出”,实现2小时内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章”。政务服务改革持续优化,全区712项政务服务事项中,214项实现即来即办,44项实现可“秒批”办理,58项实现可“无感申办”。新行政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可办理20个区直部门、8个驻区单位共961个事项,完成公安出入境、户政、婚姻、水电气业务一站式进驻。优化港人港企服务,首批设立并挂牌4个港人服务中心。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正面清单中的17大类43小类行业企业,实行“你承诺,我就批”审批模式,大大缩短企业环评手续办理时间。深化财政资金电子支付改革,实行全流程线上不见面审批。

  (三)紧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全力推进城区安全和生态双提升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外联内通。重大通道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莲塘口岸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成功争取深汕高铁在清水河设站,全力推进赣深铁路笋岗动走线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布吉海鲜批发市场清拆任务。加快推进布吉南环路、深南东路东延等一批项目规划建设。提升区内路网连接能力,累计打通6条断头路,完成建设路—解放路交叉口、东门中路—翠竹路交叉口等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全面梳理未移交市政道路,启动27条未移交市政道路改造。积极探索停车多模式管理,完成《罗湖区停车设施综合规划》编制,建立区级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差异化推进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全力做好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出台《罗湖区交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及2020年工作计划》,优化金光华片区、东门片区、莲塘片区等交通堵点公交线网。全力减少道路开挖,统筹管理道路挖掘计划,减少道路开挖615条,占全区道路占挖计划的66%。

  不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提升城区发展承载力。全力推进罗湖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第二阶段(第二批)建设,完成37个片区1.4万户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完成罗湖区2.6公里雨污水管网完善及修复改造。完成洪湖水质净化厂、东门污水泵站、宝安北路污水泵站、百鸽笼泵站主体建设。完成清水河五路南延段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南环路、地铁14号线综合管廊工程。

  全力推进智慧城区建设,打造智慧罗湖。推进城区各类数据共享与开放,完成82个区级大数据平台数据编目,在桂园街道开展“块数据”智能底板应用试点。升级改造区教育城域网,构建罗湖教育现代化基础网络支撑体系。启动“科技设施+数据治理”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智慧交通管理新体系。全市率先推出智慧水务综合监管平台,建立“陆河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智能化监测体系。打造智慧渔邨先行示范标杆,建设渔邨运行管理系统,完成三维地图场景构建及五大专题版块页面开发,建立包含社区党建、政务办事等53项服务的i罗湖渔邨专区。

  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建设精致城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对已实现“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垃圾分类683个小区开展夜间督导;完成11个城中村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4.89%。开展“环境友好型”环卫设施试点建设,建成1座地埋式垃圾转运站、2座地埋式垃圾收集点。统筹推进整体提升园林绿化环境,完成深圳大剧院、罗湖火车站、迎宾馆周边等八大片区节日氛围营造和环境提升;建设文锦南沿河南路路口等一批精品花园路口,推进罗湖高级中学等“绿色”建筑建设。全面提升环口岸景观照明和21座天桥景观。加快推进向西村、水库新村等9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着力提升风险防范化解水平,打造安全城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和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及分工保障。围绕电动自行车、城中村火灾、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开展18项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成功应对“深圳十年来最强龙舟雨”,汛期未发生较大灾情险情。强化科技强安,试点推广智能锂电池充电柜布设,建设覆盖所有街道、社区和934家物业管理公司的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纳管平台。完成清水河特勤消防站、10座小型消防站建设。上半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同比下降80%。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开展11项专项治理,上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97宗。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出台食品药品安全职责文件及监管事权清单,食用农产品抽检及快筛快检52249批次,合格率达99.59%;药品监督抽样31批次,药品评价性抽样75批次。

  持续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区。加快开展“城市双修”,完成“城市双修”重要节点概念设计竞赛。持续推进“深圳蓝”行动,实现大气环境监测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全市率先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餐饮油烟浓度24小时在线监控;上半年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15.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8%。全面推进治水提质、水污染治理,5条黑臭水体、7条小微黑臭水体水质均稳定保持不黑不臭。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深圳水库持续100%达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3个既有设施海绵化改造,开工16个既有设施改造项目,完工5个海绵化改造项目,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0.167平方公里。率先在清水河、渔邨和黄贝岭开展“无废城市”社区试点,累计创建92个绿色单位和1个面向公众生态环境教育公共设施。

  (四)法治城区建设成效显著,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全面提升法治化建设水平。创新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运行机制,在全市率先构建全区“平台统筹+协同监管”条块协同工作机制。聚焦共享单车整治等15项综合执法痛点难点,系统出台协调协同监管解决方案。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开展“战役”专题公共法律服务,率先延长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最大限度保护复议申请人权益;拓宽人民调解覆盖面,在10个街道成立14个小区物业调解室,实现物业调解街道“全覆盖”。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完善区—街道一社区三级项目监管体系,促进民生微实事提质增效。稳步推动“大网格”管理改革,出台《罗湖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方案》,理顺基层治理链条。推进翠竹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项目建设,完善社工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物业管理服务,持续创新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及规范化管理改革,发布全市首个“傻瓜式”楼宇空调通风系统检查指南,开发全市首个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物管平台。

  持续推进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区委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深圳市罗湖区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实施方案》,构建“属地管理+专业支持”体系,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完成区企业服务中心、发展和改革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金融服务署等机构的设立和职能调整,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五)社会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全力建设高品质教育体系。启动莲塘05-14地块、红岭10-04地块等4所临时校舍建设,加快推进东湖汽车站、清水河街道2所临时校舍和桂园中学、安芳小学、布心中学等12所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罗湖外国语学校全寄宿制高中新建工程法定图则调整公示,完成第十九高级中学方案设计,推进黄贝中学、星园学校、银湖二小等一批学校建设。出台《罗湖区民办幼儿园转型工作指引》,全力促进公办园改革;新增36所公办园,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36.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市、区、校三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上线罗湖教育云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教师线上教育质量满意度达到98.1%。

  持续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完成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拆迁安置工程拆迁意愿征集,加快推进人民医院嘉宾院改造、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等一批项目。推进罗湖医院集团智能手术室建设及配套工程,投入1.98亿元支持罗湖医院集团购置高端医疗设备147台,全力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家庭医生签约人数39.87万人,占常住人口37.73%;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4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印发《提升罗湖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罗湖医院集团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获2019年“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社会类银奖)”。

  积极推动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全力加快重大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一馆一中心”完成过渡安置场地建设;开展文化艺术馆设计国际竞赛;全力推进粤海体育休闲公园建设,罗湖棚改展示中心、区体育综合训练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策划举办庆祝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活动,主题交响音乐会、渔民村主题话剧等11项活动列入市、区重点庆祝活动方案;推出以“感恩改革开放,再寻深圳记忆”为主题的罗湖一日游项目,打造改革开放经典线路。举办2020年国际青少年(U18)网球巡回赛等国际大型文体赛事。

  着力完善社会民生保障体系。努力保障“住有宜居”,新开工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142套,供应217套。打造具有罗湖特色“都市养老”模式,复制推广翠平养老综合体经验,新增东湖街道东乐社区长者饭堂。田贝天桥作为全市首座儿童友好型天桥投入使用。加强困境妇女儿童帮扶,搭建“阳光妈妈”交流平台,完善困境儿童四重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无障碍城区建设,升级改造区残疾人培训中心,建设渔民村社区无障碍示范点。

  此外,信访、统计、计生、民族、宗教、双拥、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动力不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冲击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因素持续加大,我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贸易占比大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导致全区服务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如上半年,住宿和餐饮行业增加值不足20亿元,增速下降32%,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受行业停摆影响,营收下降73.7%。受疫情导致的外需收缩、物流受阻影响,1-6月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22.30亿元,同比下降10.65%。全区超过六成企业面临新接订单不足困难,外贸企业生存压力大。下半年,随着“外贸转内销”“经济内循环”等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国内消费提质增效趋势显著,我区目前以传统商贸业、传统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及相应商业运营模式亟需调整优化,以更好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

  二是城区开发建设系统推进程度不高,空间品质有待全面提升。上半年,船步街、教育新村三角地、田心村等专项工作取得突破,布心花园一、二、四区等4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计划审批,城区建设多点推进。但当前全区67个在建及竣工城市更新项目中,超过67%的项目拆除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小面积多碎片化的更新现状对城市形象的整体提升作用较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短板未能有效补齐。关乎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推进较慢,深圳火车站改造、笔架山河复明工程暂未取得实质突破,蔡屋围统筹片区仍未开工建设,大片区统筹推进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城市拥堵治理仍需持续发力。“十三五”期间,全区共规划建设15条高快速及主干路网,但除东部过境主线工程、坂银通道、春风隧道等在建工程顺利推进外,东部过境高速大望立交、沿一线快速通道、梅布通道、洪湖西路北延等12个重大交通设施均推进缓慢或停滞。城市道路拥堵治理任重道远,2019年全市十大拥堵快速路段中,罗湖区占5条;全市工作日高峰时段交通运行拥堵排名前十的街道罗湖区占比最多,高达60%。

  四是社会发展不均衡矛盾突出,民生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银湖、泥岗、笋岗、布心等片区民生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教育学位供需矛盾持续突出,小一学位缺口2189个,初一学位缺口2629个;东门、南湖、笋岗、清水河幼儿园学位紧张,仅东门街道幼儿园学位缺口就达1000个。医疗资源质量和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市级以上重点学科较缺乏,社康机构与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协同不足,家庭医生“重签约、轻服务”现象严重,健康管理仍未落到实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全区公共卫生人员数约1100人,其中公卫医师262名,按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为1.04人,距离满足“大健康”“大预防”格局下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仍有差距。

  五是部分重点领域改革谋划推动缓慢,协同发展效能未能充分显现。2020年是深圳市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市有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实施方案。但我区重点行业部门主动谋划、推动引领性、示范性、突破性的改革动力不足。以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为例,建设主管部门上半年未按计划加快“简化招投标流程”“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联审”等改革工作,仅按照市里要求完成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简易审批改革,但实际上未受理一单审批事项,改革成效不显著。区级部门和街道机构改革虽持续深化,但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仍未发挥高效协同效能,以产业发展为例,当前招商引资有关土地、空间、产业及人才政策扶持等核心要素资源分散,产业导入、行业扶持、企业服务链条仍不顺畅,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在街道层面未得到有效落实。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完成“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硬举措落实硬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为深圳建立特区40周年献礼。

  (一)全力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持续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强化疫情管控,贯彻落实“四早”“四集中”,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扎牢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合一”防控网络,加强社区小区、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学校校园和重点场所常态化管控。重点针对国外疫情扩散和香港等地疫情反弹,做好集中隔离场所管理、物资储备、心理服务等工作,持续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深人员排查筛查和健康管理。加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所有小区开展“无疫小区 健康家园”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健康生活伴我行”等十大行动,全面普及防疫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全面优化企业服务水平。积极关注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中长期影响,全力帮助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全年完成297家重点企业挂点服务工作,下半年举办10场中小企业上市路演及银企对接交流会、10场“惠易罗湖”融资对接会。深化企业纾困工作,完成重点产业扶持政策修订,制定出台“小升规”激励政策,对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重点企业给予资源倾斜和奖励。重点紧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住宿餐饮、旅行社及相关企业,策划开展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融资纾困专场活动。

  着力稳定扩大就业。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开展2场以上“送岗进社区”招聘活动,组织2场针对港澳人士的线下线上公益性专场招聘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成全区高技能人才库;创新技能人才培训方式,全年完成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培训。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完成区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为菁英人才提供人才研修、创业服务等综合服务。优化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实现全区劳动争议调解以案定补。修订高层次人才菁英计划政策,制定涵盖产业、教育、卫生领域关于人才认定、培养、评价、管理考核和服务保障“1+3+3”政策体系。

  (二)全力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9月底之前动工建设蔡屋围统筹片区;加快推进湖贝统筹片区开发建设。印发东门统筹片区升级改造规划设计导则,启动东门高品位步行街建设。文化生态休闲区高品质成效凸显,推进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一期建设,完成二期前期工作;完成翠湖公园立项。加速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完成清水河片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规划。收回清水河油气库深长地块,推进小坑工业区历史遗留用地收回。启动油气路、清宝路以及清水河复明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二期联合总部大厦及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一期3个总部基地大厦。完成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综合规划编制。全力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迈入实质性建设,完成“过境”土地B1地块用地性质调整及整备,启动深圳火车站升级改造、文锦渡口岸升级改造、大湾区免税城前期工作。

  加速产业集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总部企业集群,出台总部经济发展方案,完成清水河06-03等土地供应。全年引进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5家。重点发力金融产业,出台黄金金融发展22条举措,设立中电信5G基金,全年引进5家持牌金融机构。出台“金融菁英人才”专项扶持政策,举办第三届红岭金融论坛,推动商贸业持续稳定增长,全力提升消费活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成立由深港两地中小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专业人士等组成的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会。开展优化深港跨境货物、服务贸易等重点改革。完成2020年营商环境年度测评。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流程压缩至1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最多跑一次”,500项政务服务实现“指尖办”,实行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分类审批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重点开展电子商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专项行动。

  (三)聚焦城区功能品质提升,建设高品质城区

  全力拓展城区空间。全年完成5个城市更新计划审批和6个区级规划审批,新开工5个项目,完成3个项目规划验收,新增产业空间16.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力争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推进景福花园、边检二大院、船步街片区、清水河重点片区等一批棚改项目建设。完成《罗湖区清水河玉龙片区规划设计研究》,加快推进玉龙片区17.7万平方米用地开发。完成《莲塘片区空间发展规划》编制。确定东门大厦拆除重建或重新利用方案,彻底解决东门大厦烂尾楼难题。

  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开通运营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6号线二期。推进5号线西延、14号线、11号线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布吉南环路一期建设。完成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至大梧桐出入口项目建设审批。完成深南东路东延工程一期立项前期工作。完成梨园路东延段、环仓路南延段、广清路、清水河五路南延段建设。动工建设地铁14号线、17号线清水河站连接通道及出站口项目。全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打通24条“断头路”,实施清吉路等28条道路改造,梳理全区未移交私设道闸市政道路,开展改造纳管前期工作。

  着力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加快推动城市“双修”规划成果利用,实施5个片区18个节点“双修”改造工程。完成环深圳水库绿道工程立项。开工建设沙湾河、梧桐山及其支流、正坑水和环银湖水库4个碧道工程。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5%,绿道总里程达到155.2公里。新建1条花景大道、1个花漾街区、1个公园、30个花园路口和1个自然教育中心。统筹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1微克/立方米。完成向西村、水库新村等9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完成29个小区、9个城中村管道燃气改造。升级改造22座垃圾转运站、4座市政公厕。全力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对集贸市场、城中村、街道社区等重点考察点专项督导。贯彻落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严格规范垃圾分类标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监督。

  全力夯实城区安全保障。推进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建设,全区重大安全风险点位平台纳管率达到90%。推进“智慧三防”建设,打造“区+街道+前段末梢”多级互联城市运行指挥体。深入实施食品战略,完善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完成学校食堂提A工作。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实施黄金珠宝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国“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活动。

  (四)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事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9所新改扩建学校建设,完成莲塘05-14地块、红岭10-04地块等4个临时校舍及梧桐小学、红桂小学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4410个;完成桂园中学、安芳小学等6所学校新改扩建前期工作;8月底前完成罗湖外国语学校全寄宿制高中新建工程法定图则调整;加快推进第十九高级中学新建工程。全力推进公办园改革,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深化罗湖教改,优化“一体两翼”育人模式。出台罗湖区高层次教育菁英人才实施办法,健全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机制。

  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改造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全力推进区人民医院嘉宾院改造建设,建成65家标准化社康。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健康素养达到43%。印发《罗湖区2020-2022年综合医改工作方案》,提升国际一流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水平。全力推动区中医院争创三甲。

  全力促进文体事业发展。丰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开展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周等重大品牌活动。持续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一馆一中心”、元勋旧址修缮工程,完成罗湖区文化艺术馆方案设计国际竞赛。完成南湖、黄贝街道综合文体中心改造提升。

  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新开工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5922套,供应1000套。打造社区基层“样本”,申报开展1-2个街道社会工作站试点。推进长者助餐服务,新增1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展无障碍设施整改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无障碍文化培育行动,推进无障碍城区建设。创新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建设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儿童友好出行系统,开展“世界与你童行”儿童友好系列活动。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