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门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纵深谋划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确保治安大局平安稳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增强推动法治建设的政治自觉,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持续提升法治建设能力水平。一是铸牢法治之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全面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以及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及时传达学习法治建设相关内容,通过“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全覆盖学法27次。广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做到处级领导干部、科级干部、行政执法人员、新进公务员等必训必学。二是强化政治担当,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街道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街道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运作,统筹部署依法治街重点工作,对标市区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牵头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以提升法治意识、规范法治行为为目标,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建设重点任务亲自研究部署、协调督办。
(二)深刻转变政府职能,全力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切实增强政府服务力、市场配置力、法治保障力。一是优化民生服务,探索将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有效相结合。打造“岭里无忧”便民服务小程序,上线家政服务、维修装修、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四大模块。开展“政务微学堂”系列活动-“爱在东门馨家园”政务微课堂,为一线来深建设者们在政务服务中充分享受到周全、贴心地便利化服务。率先实现区内社区托育服务全覆盖,采取“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第三方机构低价收费”运营合作模式,引入专业托育服务机构,打造社区普惠托育点。二是升级助企服务,加快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一对一”助企服务机制,处科干部挂点服务辖区企业,提供“订单式”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等服务。组织开展“五星政务蓝·添彩党旗红”政务服务进商圈活动,向辖区企业代表介绍惠企政策及业务流程。建成首个区级人大代表产业行业联系点,打造人大代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平台。
(三)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执行力
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稳步提升。一是科学民主决策,确保严谨审慎依法公正行使法定行政权力。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重大决策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制度,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保步行街、螺岭和湖贝改造等重大项目依法依规决策,审慎用权。二是发挥专业效能,推动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决策的各个流程。组织街道首席(总)法律顾问深度参与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公职律师把控法治政府建设重要环节法律风险,法律顾问审查各部门日常合同合规性,在街道应急、执法、重大工程等项目上累计提供法律意见300余次,出具合同审查书265份。三是科学规范运行,主动提升政务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累计公开行政处罚结果信息159宗,集体讨论重大行政执法案件4次,政务公开信息112条,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1次。
(四)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效能,杜绝乱作为、不作为等现象,为全面依法治街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坚持久久为功,进一步全面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聚焦市容秩序管理等重点领域,健全联合执法常态化协作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深度合作,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1场;会同有关部门完成4812.15平方米东门町违建连廊强制清拆行动,成为我区大规模查违执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典型做法。二是锚定关键要点,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圆满完成世濠大厦省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摘牌、外贸集团大厦附楼空楼及翠园街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处级领导带队开展消防夜查40余次,整改隐患1500余处。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114宗,其中双随机执法检查36宗,完成应急管理执法处罚案件28宗。三是提升执法质效,有效确保行政执法的法定化和规范化运行。每季度举办一次“执法大讲堂”,执法人员每年参加综合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60 课时,切实保障执法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执法水平。办理行政检查、处罚案件529宗,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
(五)深化基层善治模式,完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引导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逐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创新治理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推行综合网格统筹、条块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管的“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为民服务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二是做优人民调解,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前端解纷作用,建优“虹姐”调解工作室、老杨(劳模)调解工作室,累计调处各类诉求1500余宗,化解重大纠纷63宗。完成湖贝统筹片区全域未签约权利人的行政调解,促成签约15户,推动A2地块剩余2户签约、1户行政征收,加快开工建设。三是做实普法工作,为基层治理工作营造出浓厚法治氛围。通过举办政府开放日、送“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开展法治宣教百余场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万余人次,逐步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制定物资大厦更新单元、东门町违建清拆及螺岭片区改造《一问一答》宣传册,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成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培养28名“法律明白人”,其中2人分别荣获市“调纷止争能手”“优秀调解员”,“陈某与某美容机构”医疗美容纠纷作为区唯一案例入选市“法律明白人”典型案例。依托全市首个社区讲师团品牌,围绕婚姻家庭、劳动用工及公司治理等群众、企业关注热点,开展系列法律讲座。
二、存在问题
(一)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大。辖区老旧小区多达92个,人口密度高达4.05万人/平方公里,纳管企业700余家,一线执法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人少事多、调查取证难等问题不容忽视,市容管理、规划土地监察等领域的信息化技术、装备的配置和运用也需推进,规范执法方面仍需加强。
(二)全民普法的谋划建设有待加深。尽管街道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法治文化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如部分群众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不了解、不清晰、不遵守,群众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提升空间,有效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合理表达诉求方面仍需下功夫。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实施一连串执法能力提升“大练兵”。围绕优化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的目标,聚焦智慧执法、创新执法,坚持以训备战、以赛促学,通过练兵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练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执法队伍。
(二)打造一批次矛盾纠纷化解“微阵地”。与各社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打造一批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处于一体的调解站、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推动“调解志愿者”项目,实现矛盾纠纷“家门口”受理、“一站式”化解,充分引导群众在法律框架内化解矛盾纠纷。
(三)开展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微课堂”。持续高度重视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各普法成员单位开设引导性、趣味性、互动性更强的普法课堂,邀请专家学者、律师定期讲授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深圳市罗湖区东门街道办事处
202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