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晓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连续五年获得了“深圳网民最喜爱幸福街道”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大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力度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的情况。
制定《东晓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度学习计划》,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街道党工委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为阵地,开展理论学习9次、专题学习研讨1次、“第一议题”学习33次、党工委书记讲专题党课2次,组织干部参加区级以上各类培训活动106人次 ,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情况,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推动深圳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举措。
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党纪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学习议题、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强调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切实将法治建设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扎实推进街道法治建设工作。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认真贯彻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亲自部署、协调、督办;二是完善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第一议题”制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培训等会议活动形式,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年终述法工作,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及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纳入个人年终述职报告。
(四)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召开法治政府建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部署会,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重点,认真统筹协调推进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将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落地落细。二是落实法治人才培养,优化专业人才配置,全街道共有法学、法律专业背景公务员30名,法律相关专业人才比例逐年提升;积极组织98名在编人员完成学法考试活动,22名执法人员开展场景式、案例式执法业务培训6场次,辖区33名“法律明白人”完成年度培考任务。三是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靶向施力推进普法责任制落实到位,通过阵地、摆摊、屏幕投放、线上问答、趣味活动、法律咨询等多途径,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60多场次,举办社区《法德讲堂》29场,增强居民群众法律意识。
二、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优化街道内设机构,打破行政与事业编制使用界限,在街道范围内推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完善综合网格改革,从选优配强网格队伍、完善综合网格职责、打造专属网格治理模式、营造熟人社区这四个方面入手,让网格改革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模式,提供重点企业“一对一”绿色通道商事服务,搭建“政银企”平台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共受理业务和接待咨询16751宗,其中“一件事一次办”业务363宗、“全市域通办”业务456宗,实现业务及时办结率100%和零差评。
(三)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全覆盖企服机制,做实企业调研走访、困难摸排梳理、问题协调解决,今年累计走访企业483家次,收集诉求代报101件,企业满意率、精准推送率达到双95%以上,企业问题解决回复率达到100%。依托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助企赋能,举办企业知识产权专项合规建设、黄金珠宝企业沙龙、中小微企业座谈会等“企聚东晓”系列活动,开展转型电商运营、汽车销售涉法风险、物业纠纷调解技巧等专题普法讲座7场次,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加强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执行和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备案审查机制,今年街道已修订涉政府合同监督管理、谈话提醒工作、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小散工程及零星作业安全纳管指引等各项规章制度办法共16条,总累计正式发文38条制度。
四、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落实街道党工委会、办事处主任会议事决策制度,完善街道“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坚持集体决策原则,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民生诉求“每周一议”工作制度,明确议题内容和会议程序,推动辖区内重难点民生诉求事件的依法化解。
(二)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设立街道首席(总)法律顾问,用好“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为科室、社区工作站出具服务类、货物类、工程类涉法事项合法性审查意见书320份,举办合同合法性审查工作专题培训会,提升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和审核能力,为街道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提供法律保障。
五、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协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对街道涉重大复杂案件实施集体讨论制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委员会全年累计召开9次案审会议,有效促使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160余次,处置涉城管类、规土类投诉案件1502宗,作出行政处罚案件157宗、行政检查案件138宗;今年已消除存量违法建筑2.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本年度违法建设治理任务,完成率104.32%,全区排名第3。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有限空间专项整治行动、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等,累计出动346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228家、仓储企业4家,共发现并整改隐患297处。今年有2宗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例案件被应急管理部评为典型案例。
(三)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文书,明确执法案卷标准,确保执法文书和案卷完整准确;案件信息实行电子化,案件信息均按要求及时录入“双系统”及区档案系统。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做好执法资格管理,组织22名在编执法人员完成在岗培训、常态化业务培训。
(四)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开展垃圾分类执法直播活动,通过示范效应,促进文明执法,加强社会共治。积极探索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团”制度,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执法队伍的综合能力。
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一)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编修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制度,妥善应对黄色暴雨预警38次,台风7次,均无人员伤亡;完善街道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开展值班干部培训2次,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要求,今年街道接报突发事件306宗,均稳妥处置化解。
(二)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组织街道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2024年度“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全年350人通过考核;举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发放防灾减灾明白卡700份,在围岭公园各侧出入口张贴禁火令24份,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应急演练和群防群控,开展森林防火灭火、地质坍塌等各类应急演练,累计出动362人次,全力筑起辖区平安底线防线。
七、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协调联动机制,多部门联动排查调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联合罗湖区人民法院设立“无讼社区”法官调解工作室,推动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今年各调解组织共化解民间纠纷835件,涉案金额约1076万元,成功调解率为99%;调处劳资纠纷累计230宗,追讨金额约2380万元,涉及人数1200人;受理居民信访件1046件,办结率98%;协助区人民法院跟进5宗群体性矛盾纠纷案件的诉前调解情况。今年,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木棉岭社区“悦聊空间”一站式民生诉求服务项目,获“2024深圳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治理优秀案例”。
(二)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组织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调解工作,2024年共接收行政复议案件3宗,均按时完成答复。
(三)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依法配合法院审判活动,2024年街道共办理行政诉讼案件12宗(其中新接收10宗,已结案5宗均胜诉,已答辩未开庭4宗,待法院判决3宗),较2023年新接收的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相同。2024年有8宗案件为法院书面审理,有4宗未收到开庭通知,暂无行政机关出庭应诉情况和败诉案件。
八、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形成监督合力。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检察监督,今年以来,开展专项监督活动10场,各代表联络站开展进社区活动18场;收到司法建议书0份、检察建议书2份,已整改落实;在街道办事大厅设置投诉箱,在门户网公布通讯地址、电子邮箱、投诉监督电话等,接受公众监督。
(二)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工作。强化查办力度,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截至目前共立案审查调查8宗,回访32人次,受理信访举报6件。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梳理排查潜在问题及廉政风险点,督促职能部门制定整治工作方案3份,推动职能部门建章立制11件。
(三)加强对行政执法制约和监督。制定《东晓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风险防控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查或者其他形式的检查工作,对执法办案纪律、办案数量、办案质量等进行跟踪考核;积极推进执法信息公开,累计发布执法公示数据135条,让群众了解执法过程和结果。
(四)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和政务诚信建设。今年以来,街道门户网公布工作动态37条、知识问答库31条、政策文件4条、通知公告30条、“双随机、一公开”6条、财政资金2条、征集调查2条、年度报告1条等共116条,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1场,受理依申请公开5条、网友留言6条,已全部答复,未出现延时、敷衍等现象。
九、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
(一)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区、街道、社区部门职能清单,结合区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方案,制定《东晓街道民生诉求综合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优化处置工作流程,固化民生诉求时间处置机制,开展业务培训3场次,推进民生诉求服务提质提效,全年共受理民生诉求9663件,办结率为100%。
(二)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率先探索开展街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木棉岭社区打造“智慧社区”,围绕社区治理、街道市容秩序、违法建筑、交通秩序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和高频事件,依托“AI赋能+多元处置机制”,提升治理效率和服务治理。
十、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问题改进情况
2024年,东晓街道针对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中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工作有待提高等问题已进行整改:
(一)加强督促,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自查自评,今年共27名执法人员100%完成网上培训任务。
(二)加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履行行政应诉工作职责,加大行政复议调解力度,积极对当事人进行普法释法。
十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仍需提升,执法程序不够严谨,文书不够规范,执法案卷质量还需提高。
(二)法治思维运用较为薄弱,部分干部在处理基层矛盾纠纷过程中,运用法治思维推动问题化解的工作能力还较为薄弱。
(三)由于法律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工作队伍不稳定,因此在指导街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方面,未能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十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总结做好2021-2025普法规划工作。加强工作规划部署,明确普法职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用好“法律明白人”、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治理人员等普法志愿者,全面动员、全力推动、全面总结2021-2025普法规划规划开展情况。
(二)进一步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行柔性执法。强化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执法程序,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减少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中,出现败诉或被撤销的情况发生。
(三)持续做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继续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的优势互补,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通过加强民生诉求日常监督和数据管理,提前预警重点诉求事件,确保能够敏锐捕捉并迅速响应群众面临的紧迫、复杂及关切的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