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近30组亲子家庭走进深圳珠宝博物馆,开启“打开时间宝藏”之旅。刚走进博物馆,大家就被声光电结合的科普短片深深吸引,沉浸式体验让大家对宝石的形成有了新的认识。在自然之宝、物佩之美、设计之光、深圳之路、湾区之梦展厅中,各类宝石原石、名师作品、镇馆藏品让大家大开眼界,特别是錾刻、花丝镶嵌、点翠等珠宝工艺,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和了解。
珐琅工艺大概在14世纪中叶或15世纪从阿拉伯传入中国,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花鸟图案是珐琅艺术中的常见元素,每种花鸟都有其独特的寓意,例如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坚韧不拔。在制作非遗珐琅饰品活动中,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蝴蝶、花朵、珐琅颜色和彩绳,和家长分工合作,细心上色,并学会了四股编绳、双向平结等。当烧制好的珐琅挂件编织到绳结中,精美的手链、项链就制作完毕,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都非常开心和满意。
世界珠宝看中国,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深圳珠宝博物馆作为国内第一家以珠宝为专题的公共类博物馆,2021年被评为“深圳市科普基地”,在“一馆一库三中心”的功能定位基础上,突出“博产融合”“科普+产业”理念,集文化展示、科学普及、课外实践为一体。罗湖区科协与深圳珠宝博物馆联合举办“打开时间宝藏”系列科普活动,通过亲子互动、合作制作非遗珐琅饰品,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和认识珠宝常识,关注罗湖的珠宝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