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罗湖区“探秘科学·筑梦仙湖”研学活动圆满结营

来源:罗湖区科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22-08-22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2022年8月18日-19日,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开展“探秘科学·筑梦仙湖——2022仙湖植物园自然科学探索之旅”公益研学活动,该活动由仙湖植物园主办,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探索自然科学未知领域,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树立科学精神,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和科学方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作出积极贡献。通过网络预约报名,来自深圳市各学校的50名青少年参与了此次趣味十足的探索活动。

图片1.png

  高规格、专业化导师团队,解读自然科学密码

  本次活动由仙湖植物园“科研团队+研究生团队+科普团队”三位一体引领,带领学生全方位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他们来自于仙湖植物园学术思想活跃、实力雄厚、爱岗敬业的科研、科普队伍,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同时,更致力于甘为人梯、传播真知。

  活动的导师团队由多位博士以及博士指导的优秀硕士团队组成。博士生导师中,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16-2021)、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逾10项,发表(编著)论文(论著)30余篇以及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的苦苣苔科植物学专家邱志敬博士;有从事植物孢粉学、爵床科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角苔类植物分类和进化等方面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李建友博士;有参编《中国高等植物彩色图鉴(第一卷)》《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和《苔藓之美》等书籍以及仙湖植物园自然学校苔藓专题教材、多场苔藓植物科普艺术展览策划者的“科普达人”左勤博士。

  交互式、多元化五大课题,打开生命美学大门

  研学活动共设五大课题,学员均独立参加课题活动,包括山野精灵——探秘玻璃瓶微景观里的珍稀苦苣苔科植物、蕨类的秘密世界、花粉真奇妙、点亮荒芜的植物“小矮人”和看得见的光与绿。研学以探究式教育为导向,通过室内外结合和师生互动形式,以及理论学习、自然实践、科学实验和自由创作等环节,全方位聚焦自然科学奥秘,引领青少年体验蕴含于大自然丰富而生动的声、光、色、味、形和体等,充分满足孩子身心感官发展的需要和探索科学奥妙的好奇心。

图片2.png

图片3.png

  8月18日,以植物科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为主,学员通过学习苦苣苔科植物的特征、分布、生长习性等相关知识,掌握微景观制作流程;近距离接触观察蕨类植物,了解蕨类植物的特征、生活史;触及自然界中肉眼所看不到的花粉形态奇迹并进行创作,探索生命微观世界;走近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探索它们的形态、多样性、生存“智慧”以及与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的关系;运用科学实验仪器观察叶绿体结构和绿叶色素提取分离,充分认识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等。

图片4.png

图片5.png

  8月19日以团队创作、分享报告、成果展示为主,在结营仪式上设有专家点评、评优颁奖等环节,帮助学员巩固学习成果、自信展示团队研学作品。

图片6.png

  科学化、恒久式聚焦科普,擦亮自然教育品牌

  2018年,仙湖植物园被评为“深圳市十佳自然教育基地”以及年度全国唯一的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2022年,经过严苛评选,仙湖植物园继续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罗湖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仙湖植物园依托园植物科学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优势,持续打造具有植物园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数十年如一日用心做好科普,切实推动广大青少年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目前,“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粉丝数)逾178.5万人。

  一直以来,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加强与辖区科普基地的联动合作与指导支持。近三年,罗湖区科协连续联合仙湖植物园在全国科普日举办科普展,2019“真菌秘语·金秋共赏”大型真菌科普艺术画展、2020“蜂采百花·蜜酿生活”蜜蜂科普系列活动、2021年“小种子‘稻’出大战略”野生稻科普展系列活动先后被中国科协、广东省科协表扬,特别是2021年“小种子‘稻’出大战略”野生稻科普展系列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仙湖植物园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仙湖自然教育品牌愈加闪耀。今年,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继续与仙湖植物园联办以基因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系列巡展活动,为辖区居民带来更丰富更精彩的科普福利。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