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
×

深圳市罗湖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来源: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2-09-30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一、2022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瞄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目标,紧紧围绕“20+8”战略部署,坚持“产业引领、服务升级”,统筹推进抗疫情、稳增长、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提质,民生服务保障有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75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58亿元。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精准有效

  有序有效迅速处置突发疫情。年初以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打赢“0107”“0216”“0301”等突发疫情遭遇战,创新建立“平急结合”人力资源统筹调配新机制,建立6支常态化防控队伍,统筹组织约14500名干部职工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有力保障社会面动态清零。按照一病例一专班工作模式,快速组建流调溯源攻坚组,‍‍统筹疾控、公安等专业人员,‍‍混合编组开展流调攻坚,做到能判则判、快速转移。‍‍严格按照新版防控方案,‍‍科学精准划好中高风险区。完善智能应急排查体系,强化大数据赋能,自动将人员采样数据与人口库数据进行比对,实时为街道、社区提供大数据支撑。

  守好守牢“外防输入”关口。组织公安、口岸、海关、‍‍边防、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采用“常规+机动”查验方式,‍‍对入境跨境车辆实行100%排查,严厉打击‍‍违规藏匿夹带货品等异常行为,严查接驳司机各类路面违规行为。开展无合规来源进口商品专项排查整治,‍‍高频次开展重点企业、重点商品核酸检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沿17公里边防线,做好人防技防,‍‍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打造文锦渡接驳点“全要素”智能管理平台,推动文锦渡口岸接驳点全面信息化改造,实现司机自助扫码、系统自动人车比对、联动道闸开闭、智能识别不安全行为等。‍‍

  抓实抓细社会面常态化防控。强化重点人群“白名单”管理,完善常态化核酸筛查体系,率先全面摸排冷链、外卖等38类高暴露服务行业共11万人,建立应急排查系统自动匹配人员名单。强化常态化防控管理,落实文体场馆、旅游景点“预约、错峰、限流”要求,进入社区小区、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严格落实核酸结果必查、体温必测、口罩必戴、场所码必扫等要求。强化“清零型、质量型”核酸检测,整合区属公立医院、社康和社会办医疗机构资源,常态化配足2500名采样队伍,日检测通量合计可达13.5万管,具备24小时不外送完成全员核酸检测能力。

  (二)聚焦经济增长核心关键,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打响招商引资冲锋攻坚战。构建“1+5+10+N”全区联动大招商工作体系,成立区招商引资攻坚专班,发动全区27个部门全员招商。组建7支青年干部招商先锋队,抽调21名干部派驻35个优质产业空间,重点聚焦“7+1”战新及未来产业集群等精准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赴外招商、基金招商、投资招商等力度。上半年,全区赴杭州、重庆等地招商19余次,举办4场市外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引进中建八局、中铁建城市开发运营项目等市外优质项目22个、总投资137亿元。

  激发消费投资增长主动力。全力激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活力,制定《罗湖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355万元,拉动消费1.3亿元。投入5900万元开展汽车促销,实现销售额20亿元。以固定资产投资为引擎拉动经济增长,修订《罗湖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办法》及8个配套文件,制定《罗湖区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3年)》,统筹谋划综合枢纽等重点民生领域90个项目。狠抓重点区域项目建设,笋岗-清水河、口岸经济带(罗湖)两个市重点片区固投完成率均超时序进度,达到61.12%和70.71%。启动5G智能终端大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稳住市场主体经济基本盘。出台罗湖区“1+3”产业扶持政策,推出10亿元政策大礼包,上半年发放产业转型升级资金近2.7亿元。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深圳市助企纾困“30条”等各类扶持政策。出台《罗湖区抗疫助企惠民纾困“十条”措施》,通过租金减免、拨付补助等方式减负1.8亿元,惠及20.3万城中村居民、超11000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搭建融资对接平台,举办6期“融·易·罗湖”品牌融资活动,建成7个“金融驿站”,新增授信规模2813.9万元。全力助企招聘,举办“春风行动”等42场招聘会、6场“稳岗留工”主题线上招聘会,提供岗位24737个。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发放自主创业补贴1515.4万元。

  (三)锚定“一主两区三带”规划,战略平台再开新局

  “一主两区三带”开发聚力成势。出台《罗湖区“一主两区三带”总指挥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成立“一主两区三带”建设指挥部,建立“1+5+3+N”大兵团作战机制。制定印发《罗湖“一主两区三带”重大项目实施计划书》,布局10大重点片区、167个重大项目,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主体。深南总部经济主廊道落户深圳大普海德科技等46个项目,国际化示范街区、城市天地广场收回等重点品质提升项目加快推进。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完成一期工程代建招标,启动二期立项。

  笋清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统筹推进规划研究,加快清水河法定图则修编。全力释放片区空间,完成清水河棚改建筑方案设计、中溢地块更新单元等城市更新规划审批。开展交通专项整治,完成清五路及环仓南路交通治理、玉平大道南延详规研究等。顺利推进重点项目,深圳城安院总部成功落地博盈大厦。深汕高铁罗湖北站已完成宝清苑、大世界厂房拆除,中粮、凯利地块完成测绘评估报告,启动清租工作。玉龙-小坑片区1.1平方公里纳入笋清重点区域范围,玉龙研创生态公园城列为市重大项目。笋岗新罗湖会客厅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项目概念规划方案编制和立项。

  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建设纵深推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国家和省、市两会提交6份提案、建议案。建立“1+1+N”规划体系,统筹罗湖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总体方案、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研究。推动开展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综合规划、罗湖口岸改造方案编制。启动莲塘口岸生鲜货运设施的改造项目研究。全面摸清片区人口、企业、土地等八大领域基础数据,启动CIM平台建设。成立全国首家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服务中心,发布《罗湖港人一本通》。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第一批10项29条改革措施落地,18项已落地或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梧桐生态区建设迈出新步伐。统筹推进规划研究,编制《大梧桐生态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综合规划》,谋划各类项目63个,总投资160.8亿元。有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市级重大民生项目大望桥拆除重建工程正式开工,成为全市首例破格获省级部门批准的生态保护红线内区级建设项目。启动大望梧桐水质保障工程前期工作。全力协调国家部委加快《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批。大手笔引入中铁建发等公司,合力开发先行启动区。

  (四)落实产业引领战略部署,产业发展活力迸发

  新兴产业动能势头强劲。加快落实全市“20+8”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启动罗湖“7+1”产业集群配套政策、行动方案及“六个一”工作体系研究编制。对接中科院先进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推动中欧创新药物与精准健康研究院等基础研究平台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上半年,新引进科技企业5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新增1家深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引育创新载体,国检中心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中心通过全市初审。举办2场“专精特新”专项活动,引进智百威科技1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展12场“智创罗湖”专题辅导培训,发明专利拥有量3454件。

  传统优势产业持续稳固。全力打造金融发展新高地。落实《关于支持罗湖区黄金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黄金回购平台。大力发展跨境金融。积极申请深港消费金融综合改革试点,聚焦深港口岸经济带消费与金融服务需求,形成《罗湖跨境消费指数研究报告》。巩固数字人民币试点优势,筹办“廿五启新,再遇罗湖”通关消费主题嘉年华活动,首推数字人民币一卡通硬钱包。引进4家持牌金融机构及5家其他金融机构。加快“一河六圈”全域消费格局构建。推动笋岗城市主客厅产业统筹规划,加快人民南商圈复兴、深业泰富等商业体开业,推动万象城一二期、太阳百货等空间升级改造,万象城三期升级改造工程形象进度达到70%。

  特色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推动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罗湖区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行动方案。加快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落地,制定《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建设方案》。推进桂林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启动贝丽北街珠宝大道活动策划,活化水贝片区微空间。加快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制定《深圳市罗湖区支持数字创意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措施》,引进腾讯天美电竞制作中心演播室集群项目、腾讯光子工作室棋牌游戏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1个园区完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申报。

  高端生产要素加快汇聚。率先发布《罗湖区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区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将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区建设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部署。全力加大土地、人才、政策等优质要素供给。重构人才政策体系,新修订出台《关于全面打造罗湖区“菁英人才”创新发展生态环境的意见》。上半年,完成50名菁英人才认定,2位金融领域人才和1位精密制造领域人才获得国家人才政策项目支持,实现我区该级别人才项目“零突破”。全力拓展城区空间,完成长安-国宾等5个区级城市更新计划审批、金翠城市更新单元1个区级规划审批,实现湖贝统筹片区A9地块、蔡屋围一期子项目A等4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京基水贝时代广场等5个规划验收,释放产业面积约22.9万平方米。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区功能持续提升

  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提速。加快轨道线网建设,地铁14号线、5号线西延、11号线二期工程顺利建设。17号线成功纳入轨道五期建设规划方案。推进骨干路网规划建设,启动深南东路东延项目建设,开展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工程、雅园立交改造及文锦中路段下沉、红岭路(北环大道-滨河大道)交通改善等规划研究及方案设计。加快布局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启动罗湖区物流转运中心法图修编和概念规划研究,完成围岭公园-东湖公园“云桥”可研编制。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启动红威路等38条未移交道路市政化改造建设,3处立体停车库开工建设,开展85处交通综合治理工程。强化道路挖掘统筹,将830条道路纳入统筹实施,减少道路开挖665条。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推动“块数据+网格化”综治中心建设,实现城区要素精准入块上图,提供“块”化的电子地图和统一地址服务,实现“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持续深化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重点智慧城市项目。上线交通大数据平台,汇聚25类超千万条数据,持续推动路口信号、安心斑马线等建设,为公众提供智慧化出行服务。搭建教育云平台,围绕教、学、管、研、评、联六大板块,上线95个应用模块,为全区师生、家长提供智慧教育服务。深化视频智能识别分拨,实现垃圾暴露等26类场景智能识别。创新事件“穿透式”分拨机制,将问题发现处置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

  安全城区水平不断提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33%、25%和67%。构建应急管理“1+10+N”三级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实现区级、10个街道、9个部门平台搭设和10个自建系统数据接入。组织开展“两重点一重大”企业以及工业园区等大检查。完成管控平台升级改造,实现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动态监管。出台《罗湖区全面实施“瓶改管”工作方案(2021-2022年)》,实现“瓶改管”开工建设。开展自建房等房屋建筑结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完成近2万栋房屋排查。搭建加装电梯居民协商平台,21台电梯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城区建设,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97.1%。

  市容市貌品质有效改善。启动儿童公园详细规划编制,确定4个共建花园选址,完成2个社区公园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完成8个街道21栋楼宇外立面综合整治。实施美丽深圳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立体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12类场所垃圾分类全覆盖。完善垃圾分流分类体系,将家用化学品、低值可回收物、牛奶盒专项资源纳入规划,启动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运处理。开展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创建活动,41所学校通过验收。创新“物管城市”改革,选取5个街道开展“物管城市”试点。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全力保障水环境质量,推动水污染防治,国考断面深圳河河口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深圳水库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省考断面径肚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高标准推进碧道建设,梧桐山河及其支流(茂仔水、赤水洞水)碧道工程完成形象进度70%,正坑水碧道、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环银湖碧道完成形象进度95%。完成笔架山河暗渠箱涵隐患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上半年罗湖空气优良率97.2%,臭氧评价浓度全市排名第1。积极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启动锦田小学、怡景幼儿园近零碳改造试点项目立项工作。

  (六)增加优质均衡民生服务,民生福祉显著增强

  全力保障优质教育。加快增加学位供给,启动银湖片区07-03地块幼儿园新建工程等2所幼儿园建设。推进罗湖外国语学校全寄宿制高中新建、红桂中学改扩建、翠园中学新校区等9个学校建设前期工作,完成1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新增学位1200个。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制定《罗湖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中小学教育集团达到8个,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占比提升至53%,幼教集团总数5个,学区化治理覆盖100%。推动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举办深港澳青少年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暨携手同学行动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

  全面构建健康罗湖。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区疾控中心、罗湖医院集团生殖中心及医学检验中心2个新址购置,启动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改扩建、区中医院改扩建等5个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提升社康机构服务能力,加快金岭社康中心新建和笋岗街道社康中心、新村社康中心、仙湖社康中心改扩建等4个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区社康机构基本诊疗量达109.62万人次。加大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引进,引进市级“三名工程”高层次中医医学团队2个,新增10个专科医生工作室,引进45名全科医生,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5.92名。

  丰富文化服务供给。加大高质量文体设施供给,启动“一馆一中心”、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二期、金啤坊建设,完成艺展中心特色街区等4个特色街区创建申报,新增3个悠·图书馆、1个文化馆分馆。持续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策划《特区小站》《幸福渔村》等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展演活动,创办罗湖首届荷花音乐节,联合东门等商圈举办民谣东门、商圈音乐周等潮流活动。上线罗湖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实现全区135个体育场馆线上预约全覆盖。举办10余场群众体育活动,启动2022年罗湖区文体旅消费季系列活动。

  全心筑牢兜底保障。优化困难群众保障,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和补贴2000万元、惠及特殊困难群众5200余人。加大未成年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发放“大爱罗湖”慈善帮扶金240万元。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2.9万余名长者发放高龄津贴4000余万元,为7000余名长者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近800万元。加大公共住房供应,完成公共租赁住房供应652套、人才住房供应360套。加快推进“二线插花地”、景福花园、清水河棚改、船步街片区棚改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无障碍城区、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新增8个市级儿童友好基地,“爱·无碍”党建引领无障碍城区建设项目入选深圳第五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

  (七)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法治政府建设提档增速。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制定《罗湖区行政执法能力现代化行动方案》。打造街道“平台统筹+协同监管”工作机制2.0版,推动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及社区实现“双覆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完善珠宝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维权和纠纷解决机制,实现316家珠宝企业签署公约、320家企业签收公共法律服务一卡通。

  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深化政务创新服务,实现123个秒批事项、242个无感申办事项和41个“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区街社三层级全覆盖。可网办事项100%实现“网上办”,事项100%“最多跑一次”,九成多“0”跑动,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超70%。457个事项可“全市域通办”,佛山等8地共超400个事项可在罗湖跨域通办。优化“反向办”服务,实现民政、企业服务等10大领域29个事项纳入“反向办”,服务超55万人次群众、近1万家商事主体。

  基层治理改革不断深化。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体化改革”,构建线上线下精准衔接、党政社群协同共治的一体化治理体系。完善多元参与基层自治机制,推进居委会组织体系、资源配置等规范化建设,启动社区居委会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工作,完善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和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制定党群服务中心社工服务项目工作指引,推进中心社工减员增效改革。制定《罗湖区统一诉求事件权责清单》,理顺18大类1962项末梢事件的行业主管部门、直接责任主体、结案标准、处置依据。

  此外,信访、统计、民族、宗教、双拥、科普、档案、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总定位,以“双区”建设为总纲领,以“一主两区三带”规划为总牵引,瞄准深圳“20+8”集群战略部署,以硬举措落实硬任务,完成年初国民经济计划中制定的各项任务,奋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一)以精准施策为抓手,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落实落细疫情防控要求。保持力度不减、措施不变、责任不缺,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四大圈层”管控措施,抓好涉疫重点人员核查管控和居家健康管理等工作,做细做实重点场所、特殊场所、重点部位防控。从严从紧落实社区小区(城中村)、公共场所卡口管理,执行好“一扫三查一测温”、人车同查,科学处置红黄码等异常情况,守牢社区小区最后一道防线,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全力提升稳存量谋增量能级。利用笋清重点片区、大梧桐生态区、玉龙片区空间引进新增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重点城市专题招商会、会展推介会、精准敲门对接会等形式,全力引进大型央企国企、世界500强外商投资企业、龙头骨干民营企业等优质项目。利用好港澳政协委员、罗湖港澳招商推介合伙人等资源,加大对港招商引资力度。年内新引进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超30家。完善惠企服务体系,推动政企服务平台迭代升级,实现服务精准推送率、重点企业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企业问题解决回复率达到100%。出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N”政策体系,力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以“一主两区三带”为引擎,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高质量推进笋清重点区域建设。加快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完成深汕高铁罗湖段征拆,启动罗湖北站建设。加快深燃智慧总部、5G智能终端大厦、恒力科技大厦、新材料产业大厦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强片区空间规划审批统筹。推动澳康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项目完成规划申报,中溢地块城市更新单元开工建设,完成罗湖区物流转运中心法定图则调整,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年内完工。开展深燃剩余地块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加快玉龙片区开发建设,推进玉龙坑垃圾填埋场全量开挖“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方案、片区交通规划研究,年内完成玉龙垃圾填埋场立项。推进笋岗片区打造新罗湖会客厅工作,开展市政道路、公共空间、建筑立面全要素改造。

  高规格推进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建设。用好过境土地和口岸资源,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间。加快“过境”土地B1地块规划开发定位研究。强化深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罗湖口岸升级改造、文锦渡口岸生鲜货运功能转移。加快深南东路东延建设,畅通莲塘口岸交通。加快人民南无限天街、国际化示范街区项目进度,打造都市国际范与市井烟火气共融的“港味商圈”。锚定“民生领域”,推动两地规则、机制有效衔接。围绕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研究出台罗湖深港社会融合发展政策包,为香港青年在罗湖发展营造更加便利的发展环境。开展教育、医疗、就业创业、消费等领域政策研究,争取纳入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事项清单。

  高水平推进大梧桐生态区建设。编制《罗湖区大望梧桐片区空间规划纲要》。加快片区人员、土地、建筑、容积率等基础信息摸查,建立信息台账。实行“绣花织补、有机活化”更新模式,指导企业用好用活城中村综合整治新增15%的增量指标事宜。探索实施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EOD),积极争取国家试点项目。打造“梧桐山+”品牌,争取引入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永久会址,开展大梧桐生态区品牌宣传策划研究,讲好生态故事、水库故事、深港故事。加快完善片区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大望桥拆除重建、东部过境高速大望立交建设。

  高效率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推进《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完成沙湾二水厂扩建工程和鹿丹村调节池等项目法定图则调整。推进笋岗DY01单元北区、南区,新新地酒店等项目计划审批,田心村改造项目、笋岗深业进智等4个项目区级规划审批,加快湖贝、蔡屋围城市更新统筹片区建设。推进港莲路工业区房屋征收、布心片区LH03-04-02-11地块土地收回、红宝路工程征收等项目。加快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改造、笔架山河沿线地区更新改造,推进水贝变电站、小坑工业区土地整备工作。

  (三)以建设“20+8”集群为路径,构建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新体系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出台《深圳市罗湖区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助力金融业做优做强。推动深圳黄金回购平台开展回购业务,全年交易量不少于10吨。大力发展跨境保险。鼓励大湾区内布局的保险集团创新开发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产品。开展“品牌强区”计划,推动万象城三期、粤海城、兆鑫广场等地标商圈开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推动澳康达名车广场等特色商圈升级改造。启动东门步行街升级改造一期、二期项目建设。试点选取1-2个新建楼宇,开展产业定向招商,引导产业聚集,打造现代服务业专业特色楼宇。

  努力发展战新产业。紧抓全市“20+8”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集群建设契机,制定出台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新材料、大健康、安全节能环保、区块链“7+1”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及“六个一”工作体系,精准引进一批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开展国高培育、专利水平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入库工作,全年培育或新引进国高企业150家,引育市战新库企业60家,引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

  提升特色创意产业。加快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建设,9月底前完成平台挂牌。推动“保税+”珠宝玉石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举办保税展示活动不少于3场,鼓励黄金珠宝企业积极参与“深圳国际品牌周”活动,激活黄金珠宝消费潜力。推动艺展中心工艺美术集聚区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创意产业。

  (四)以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推动城区功能品质跨越式发展

  加快构建畅通联通城区。高水平打造通达湾区的交通枢纽。加快轨道建设,开通运营地铁14号线,加快5号线西延、11号线二期建设。推动重大市政交通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推动罗沙路改造方案交通设计研究,推进清水河片区道路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宝岗立交建设工程、环仓南路项目开工,完成宝安路北延、红岗路改扩建、环仓南路东延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城区交通品质,推进未移交市政管理公共道路市政化改造工程,加快宝岗路、金錌大厦、鸿怡阁等停车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构建韧性安全城区。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力做好“三防”工作。完善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加快危化品前端感知、应急管理主题库、应急智慧仓库等远程视频系统建设,增强“一网统管”指挥作战能力。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社区和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打造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格局。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全年完成更新改造大修75台。完成“瓶改管”任务。

  加快构建现代智能城区。完善罗湖区大数据平台三期建设,全面提升数据采集融合、运营服务、应用支撑能力。持续优化视频AI智能应用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领先视频智能应用示范。加快CIM平台(城市空间可视化数字平台)建模及应用,打造全区统一物联感知共性能力平台。推进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建设区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物联感知系统,年内实现10%的住宅区(含城中村)分类投放点配备具有AI识别功能的视频监控。

  (五)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为突破,着力增加优质公共民生服务供给

  提升优质教育发展水平。加快翠园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等项目立项,加快罗湖外国语学校全寄宿制高中新建工程等开工建设,做好罗沙南地块学校新建工程、红桂中学改扩建工程项目设计,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精品学校项目。全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875个,学前教育学位1980个。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引入优质资源合作办学,促进区内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高质量实施“领鹰工程”,建立健全教师梯级培养机制和校长轮换及荣退机制。

  提升优质医疗服务能级。深化罗湖医改工作,整合区慢性病防治院、区老年病医院等,组建罗湖医院集团居民健康管理中心。依托区属国企成立罗湖区健康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打通医产学研转化链条。加强深港医疗卫生合作,支持尚创峰港医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探索在罗湖使用新器械、新药、新技术,便利港人在罗湖就医。启动区妇幼保健院创三甲工作。探索建设国家营养与健康学校、学生肥胖干预示范基地。全面落实街道社康中心精防医生专职化配置,加强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心理筛查。

  提升社会民生保障效能。完善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服务“反向办”机制,打造“慈善+社工+社会组织”多元社会救助2.0模式。通过党群一体化、城市更新等方式,年内新建2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覆盖率达40%以上,养老床位新增至少200张。有序开展“整合照护”服务,推进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床位“两床合一”。

  提升文明典范城区质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覆盖,8月前完成全区所有文明实践阵地规范化、标准化验收,探索开展“一站多点”“十园百街”罗湖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发挥辖区资源优势,推动东门步行街、金威啤酒工业遗址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全面推广“悠·图书馆”服务,开展书香罗湖等系列活动。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艺术季,开展港澳文化交流主题展览活动。加强文艺创作扶持,以“市区联动”模式打造歌曲、戏剧小品、舞蹈等多形式精品力作,提升罗湖文艺影响力知名度。

  (六)以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为保障,强化城区精细化治理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街道对辖区事务的统筹指挥调度和资源整合力度,着力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平台统筹+协同监管”事项发起数量全年不少于30宗。依托水贝珠宝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企业法务联合会。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八大行业专项整治。健全失信惩戒响应和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流程,落实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

  强化社会基层治理。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验收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体化改革落地见效。推动综合网格服务管理改革,以笋岗街道为试点,创建物业、楼长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扶持长效机制。完善统一诉求事件分级分类标准,升级优化事件统一分拨处置平台,上线“i水贝”平安门户试点,加快推进综治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推动设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探索建立社会服务委员会。试点建设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建设以社工服务站(点)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民政服务专业化网络。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扩大“无感申办”“秒批”“一件事”主题服务、“跨域通办”“反向办”服务等事项范围,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实现更多业务办理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智慧办。推进“政务+驿站”建设,做好政务终端资源和服务力量向基层延伸,在4个人流密集商圈及重点场所打造政务驿站实现就近办。落实“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扩大简易注销范围。精简政府行政许可事项,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

  (七)以绿色低碳战略为契机,打造山水共融典范城区

  打造优美生态环境。编制完成《深圳市罗湖区生态修复本底调查》和《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完成全程18.6公里的郊野径联通建设。完成2022年城市口袋公园建设、5个社区共建花园建造。推进深圳市儿童公园改造施工、围岭公园改造设计、东湖公园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完成梧桐山河、正坑水、银湖水库等河湖碧道建设。推进环水库绿道建设,实现总长30公里的精致郊野绿道闭环。

  打造低碳生活空间。加快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出台《罗湖区打造“零碳先锋城区”工作方案(2022-2025年)》。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改造,集中开展“罗湖区低碳绿色工地”评审。鼓励具备条件的项目申报近零碳排放区试点,推动一批近零碳项目落地。以翠湖文体公园为项目主体搭建零碳科普互动体系,打造零碳公园、节水公园、海绵公园,9月底正式开工建设。推动锦田小学、怡景幼儿园、知汇广场等节能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