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传染性极强!近期高发!这种病学龄前儿童易中招

来源:罗湖区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2025-08-29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季节,如果发现孩子突然高烧至39-40℃,喊着嗓子痛、不肯吃饭,扒开嘴巴一看,喉咙里还长了不少小水泡——这很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在“作祟”!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6岁及以下儿童普遍易感,尤其学龄前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季为高发期。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

  1、肠道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食物、玩具等) 

  2、呼吸道传播(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

  3、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分泌物等)

  4、医源性传播(如在门急诊候诊、采样、输液等环节接触污染环境或物品)

  三、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1、体温急剧上升,多为低度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可达40℃以上,甚至引发惊厥,热程大多持续2-4天。

  2、大龄儿童会明确诉说咽痛,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哭闹、拒食、烦躁不安(因吞咽时疼痛加剧)。

  3、发病2日内,口腔黏膜(尤其是咽峡部)会出现数个灰白色小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2-3天后,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浅表溃疡。

  四、如何科学应对

  1、对症处理:补液:对于进食困难或高热不退的患儿,需适时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退热:体温超过38.5℃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若高烧持续不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2、护理与饮食:保证患儿充足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牛奶、鸡蛋羹、粥、面条等),采取少食多餐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咽峡部加重疼痛。

  3、密切观察与就医指征:持续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注意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表现;监测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肢体无力)或肺部异常体征(如咳嗽、呼吸急促)。

  4、警惕重症信号:持续高烧不退(超过3天)、出现抽搐、肢体抖动、呼吸、心率明显增快、类似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如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若出现并发症或上述重症信号,需立即送医治疗。

  五、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一旦怀疑孩子感染,应尽快到就近医院诊治,确诊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从源头减少病毒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外出归来),研究证实,正确洗手对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疱疹性咽峡炎有显著保护作用。不共用餐具、杯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定期对玩具、餐具、家居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可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3、保护易感人群: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温水漱口。通过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和均衡饮食增强儿童免疫力。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尤其在高发季节。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