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发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当长时间处于高温下,人体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导致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人就会中暑。
二、中暑有哪些症状
从临床表现来看根据中暑的轻重程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最需引起注意的是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严重的话可以导致死亡。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形式,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其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如此高的体温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
三、如何预防中暑
出门做好防晒,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透气、吸汗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特殊人群尽量避免外出。老年人、孕妇、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天气要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
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天气炎热,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西瓜、甜瓜等。
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四、中暑后如何自救
如果家里的老人、孩子或者周围的朋友中暑了,可以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以下一些措施:
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降温: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当体温降至 38 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如运动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评估意识状态:若呼叫没有反应,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拨打120呼救,培训过的人员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热射病应视同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脏骤停一样,时间就是细胞,时间就是生命,想要活命,从疑似或确诊开始,应尽快规范化全流程治疗以最大化程度降低伤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