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泳池水质问题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来源:罗湖区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2018-05-23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根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 ,游泳场所的卫生指标主要有: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pH值、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1、浑浊度。浊度高会影响安全性,救生员看不清水下状况,而病菌大多是附着在悬浮物上。低浊度水意味着绝大多数病菌被滤除,这不仅提高了池水的卫生性,而且可以较大幅度降低消毒剂的用量。

    2、游离性余氯。为了保持游泳池水的卫生,杀灭池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游泳场所在循环过滤池水的同时会加入一定剂量的含氯消毒药剂,从而产生游离性余氯。余氯过低就达不到消毒效果;过高的余氯则会有刺鼻的异味,刺激皮肤、粘膜,造成皮肤过敏,让人觉得干燥、瘙痒,同时也会对眼睛及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诱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还会产生三氯甲烷,增加潜在致病风险。   

    3尿素。主要是由尿液和汗液带入的。尿素本身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健康危害,但当尿素含量过高时,尿素中的氨会与含氯消毒剂形成氯胺类物质,使游泳者产生厌恶感,刺激皮肤、眼角膜、腐蚀头皮等。尿素超标说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高,说明换水量太少,需要加大换水量。游泳者应保持卫生习惯,游泳前要淋浴全身,并经强制浸脚消毒池进入泳池,保持良好社会公德,不在泳区洗浴、便溺。

     4pH值。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游泳池的pH值为6.58.5之间。池水的pH值偏高不仅会影响氯的氧化消毒效果,而且会出现结垢现象;偏低会腐蚀设备和池体结构。此外,人的体液pH值在7.4左右,因此,在7.2-7.6之间,是最佳范围。

  5、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与游泳池消毒时加入的药量不够有关,若超标严重会在游泳者中引起皮肤病、红眼病、中耳炎等传染病的传播。国家标准规定:细菌总数≦1000/mL;大肠菌群≦18/L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