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罗湖外语学校初中实验部朱梅芳老师在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精彩亮相。她用一堂别开生面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创新课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掌声,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展示了罗外在学科信息化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提供了一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赵康、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筠、省电教馆林君芬博士、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朱美健教授等领导和专家现场观摩了这节课,并给与了高度评价。
朱梅芳老师的这节物理课,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1节《浮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未来教育的深度思考让这节课在教室布局、教学方式、交流互动和学习体验等方面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固有形式,让听课的专家和观课老师给予高度评价。
一是在教室布局方面,改变以往整齐划一、流水线式的座位摆放,将教室空间按功能划分成学习区和体验区,学生或同伴讨论或独自学习或亲手操作,这不仅仅是教室物理空间布局的形式变化,而是尊重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通过微课导学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疑问,然后信息化手段收集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疑惑。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课前疑问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拆分,为拆分后每个内容提供相应的情景视频并进行问题驱动,学生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探究,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的模式,课堂学习进度不再统一。教学中教师不断将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以促进各个层面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体验,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实现了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学习。
三是交流互动方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堂任务,并提交实验图片及视频到相应的网络空间。在无线网络的支持下学生能够无障碍的查看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并进行作品点评,实现课堂最大程度上的资源分享,满足了学生的社交需求,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效率。
四是学习体验上,为了突破浮力产生原因这个难点,通过让学生你到体验区自主体验并观察上下橡皮膜凹陷程度的不同,直观的体会浮力产生原因,并用让学生将这个过程现场录成微课并配音,这种体验式学习极大的增加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成就感,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动手动嘴,学习效果有了质的突破。
五是既突显了物理的学科特色,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又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创建情景、互动分享、数据分析等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据悉,近年来,罗湖外语学校初中实验部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以及学校各方面工作带来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学校师生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微课教学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涌现出朱梅芳这样的一大批具备信息化素养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基于无线网络终端的信息化课堂覆盖了学校几乎全部学科,成为了该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学校信息办、物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