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廉洁罗湖 > 党纪学习教育

【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赶考”的思考

来源:罗湖区纪委监委发布时间:2022-02-25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的告诫和“进京赶考”的历史命题。从此,中国共产党便踏上了建设新中国的“赶考”征程。70多年来,我们党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篇章,考出了让人民满意、令世界瞩目的好成绩。今天,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征程,继续坚持“两个务必”,解答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答卷,为考出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成绩而不懈奋斗。

  党的70多年“赶考”,向人民交出了优异答卷

  1949年春,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央机关即将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的时候,意味深长地提出“进京赶考”的要求:“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为了使我们党从根本上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工作更艰巨。”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衣伊始,我们党在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了一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从新的实际出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践证明,70多年的“赶考”中,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历史教训,发扬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篇章。重温70多年的赶考历程,重温“两个务必”,就是重温历史智慧;牢记70多年的赶考征程,牢记“两个务必”,就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赶考”之路任重道远

  站在新的“赶考”路上,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适应复杂多变的“赶考”环境,答好新时代发展提出的一道道“考题”,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任重道远。

  “赶考”新环境: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不仅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答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

  “赶考”新命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赶考”的目标: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继续坚持“两个务必”,考出人民更加满意的成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面临的各种风险只会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将伴随新的“赶考”全过程。唯有继续坚持“两个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而又大无畏的“赶考”精神,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会充满活力地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

  继续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的发展变化,我们党要继续得到人民的拥戴,永葆生机与活力,持久巩固执政地位,完成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实现科学化的决策,多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奋发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时刻谨记,越是取得成就,就越是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状态,以实际行动维护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一旦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党无论处于什么历史方位,党的事业无论发展到什么历史阶段,都不能忘记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转自:罗湖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