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3MB2D243153/2023-00052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成文日期: 2023-09-21
名称: 关于2023年“罗湖最美退役军人”(第二届)候选对象的公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9-21
主题词: 最美退役军人 公示
【打印】 【字体:    

关于2023年“罗湖最美退役军人”(第二届)候选对象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3-09-21  浏览次数:-
(根据《关于印发<2023年“罗湖最美退役军人”和“罗湖最美拥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罗拥办〔2023〕19号)部署,区双拥办、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各单位、社会各界推荐的人选进行了联合遴选,通过无记名投票确定15名2023年“罗湖最美退役军人”候选对象,拟经过考察后,最终确定10名2023年“罗湖最美退役军人”。现予以公示。)

  根据《关于印发<2023年“罗湖最美退役军人”和“罗湖最美拥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罗拥办〔2023〕19号)部署,区双拥办、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各单位、社会各界推荐的人选进行了联合遴选,通过无记名投票确定15名2023年“罗湖最美退役军人”候选对象,拟经过考察后,最终确定10名2023年“罗湖最美退役军人”。现予以公示。

  1.杨洪祥,男,1959年生,中共党员,1978年入伍,1983年退役。现任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绿色专业委员会主任、深圳市绿色建筑专家库专家,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他是转业基建工程兵,深圳第一代“拓荒牛”。他用胶卷记录深圳,给国家档案馆、新华社贡献600多张深圳历史照片,新华社为他专题发布《杨洪祥的深圳记忆》《40年他用照片致敬建设者》等纪录片。他参与创办《深圳青年》杂志,出版《两万人的20年》等著作,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报刊工作者”。他专注绿色环保创新实践,积极投身深圳红树林保护公益事业,设计开发“中英街壹号”项目获美国LEED金奖,被住建部授予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

  2.方剑聪,男,1981年生,中共党员,1998年入伍,2003年退役。现任南湖街道文锦社区负责人、党委书记。他退役后转业到基层工作20年,从一名普通职员到社区书记,积累了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他将部队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作风带到工作中。任罗湖社区副站长期间,他亲自调解了社区内租金纠纷近百起,涉及金额上千万元。疫情暴发后,他亲自联系、接送居民返回社区居家隔离,共计排查走访人员532名,核对、注销居民网格系统信息800余人。2023年任文锦社区书记后,他察觉到社区电梯老旧的问题,迅速以“问卷+访谈+走访”的形式收集居民意见,推动社区内四栋老旧楼宇的“换梯行动”,为社区带来新风。

  3.彭红志,男,1976年生,中共党员,1994年入伍,2009年退役。现任翠竹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一级主任科员。转业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后,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近三年推进实施项目404个。他善于在工作中思考,并将想法付诸实践,更好地推进工作。他率先在罗湖区建成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红星志愿者服务队、战友荣誉室、战友书吧,获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颁发的荣誉。他推进“1+11”服务模式,所采用的“六步工作法”被评为2021年罗湖区“微改革”创新项目,其经验做法多次被省、市、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宣传报道,探索出的“一平台四中心”救助模式项目被评为2022年罗湖区“微改革”创新项目。

  4.高攀科,男,1995年生,共青团员,2013年入伍,2015年退役。现任木头龙社区工作站网格员。他18岁入伍,退役后自2020年起从事网格管理工作。面对负责辖区人口流动性大、出租房多、安全隐患多的情况,他主动向老网格员学习“错时入户”的方法,舍弃个人休息时间,在居民下班时间跑遍辖区内10栋楼房进行入户调查,整理居民信息、建立人口台账。他深入网格内的居民小区、单位,紧密联系群众,每天通过“早看窗帘,晚看灯”确定网格内特殊人群、孤寡老人安全。台风“圆规”“马鞍”侵袭后,他挨家挨户上门劝离危楼住户;创文期间,他主动请缨接下老旧小区的创文工作,为“最美深圳”建设尽一份力。

  5.陈素光,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1978年入伍,1983年退役。现任东晓街道中华小区物业管理处主任,罗湖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队队员。他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在1981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中各项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任东晓街道中华花园小区物业管理处主任后,他持续发扬军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我,扎根基层,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在疫情期间,因小区物业管理人手不足,他除了安排日常防疫工作外,还亲身承担小区内5栋楼400多户居民的每日卫生消杀工作。部分楼栋没有电梯,他就背着装满40斤消毒剂的消毒箱走楼梯上下;不熟悉电脑操作,就用纸笔一笔一画做好消杀记录,为小区筑起“防疫墙”。

  6.徐国刚,男,1979年生,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2013年退役。现为罗湖区民政局后勤保障负责人。他从军近20载,因参加四川抗震救灾表现突出和年度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5次。转业安置于罗湖区民政局后,他主要负责机关用车、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后勤物资等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以极强的责任心保障机关运行顺畅。在原优抚科工作期间,他负责接待来访群众、带队开展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活动,以自身为例引导转业士官正确看待转业政策,在岗位上继续发挥退役军人的优良传统。在疫情期间,他以联络人身份带领区民政局干部职工下沉多个街道社区,累计服务居民超30万人次,多次获得组织部通报表扬和锦旗感谢。

  7.余秀齐,女,1973年生,中共党员,1993年入伍,2013年退役。现任深圳市司法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卫生所三级高级警长。她服役于广东边防总队医院,献身边防事业二十年,先后被记个人嘉奖14次,记个人“三等功”1次。退役至司法局戒毒所成为一名司法干警后,她仍坚守大医情怀,时刻关注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科学推进戒毒疗程。针对戒毒人员心脑血管病变高发的情况,她大胆构思和探索,创立省内第一支戒毒人员初级救生员队,争取突发病情黄金抢救时间。2020年初疫情暴发时,她曾连续封闭执勤58天,率领医疗组接诊戒毒人员1396人次。她的坚守为抗疫专项任务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8.涂兴平,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1994年入伍,1997年退役。现任水贝万山珠宝文化产业园安保队队长。他19岁应征入伍,退役后来到深圳,成为了水贝万山珠宝文化产业园安保部队长,负责产业园10万平方米内近750家企业和超20000名从业人员的安保工作。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身为党员和退役军人的他常身先士卒,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安保部其他队员。在一次凌晨值班中,他听到遭遇抢劫的群众发出求助,于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当兵时积累的丰富经验制服歹徒,并迅速控制现场,疏散围观群众,成功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后获得了翠竹派出所的嘉奖。

  9.廖其定,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1976年入伍,1993年退役。退役转业后于罗湖公安分局工作,现退休后任罗湖区红星志愿服务队、爱国教育宣讲队队长。他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一等功,是从枪林弹雨中救出43名伤员的“战地救护模范”。从部队的“廖班长”到公安局的“廖警官”,再到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的“廖队长”、宣讲团的“廖老师”,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精神。他先后到数十所学校开展爱国宣讲活动30余场,讲述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用身边战友们的英勇事迹激励和鼓舞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疫情期间,他率领红星志愿队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共开展志愿服务超过3个月,时长1000多个小时,为社区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10.张小明,男,1971年生,中共党员,1990年入伍,1994年退役。现任罗湖公安分局禁毒大队一级警长。他退伍后从警至今近20年,2014年罗湖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成立后便被调入禁毒大队工作,既是业务骨干,又是“老师傅”,顺利完成了多个重大案件的侦办任务。在某项省目标案中,他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60人,捣毁“笑气”生产分装窝点1个,查扣“笑气”近2万瓶,查出涉案资金200余万元;在某个涉毒品案件中累计抓获200余人,查获毒品100余克,成功打掉多个贩毒团伙。他一丝不苟地完成各个重大时间节点的安保任务,日夜不断地走访、核查涉毒前科人员,防止事故发生。在他的带领下,罗湖禁毒大队获得全市禁毒打击成绩第二,综合考评第一的好成绩。

  11.张健发,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1997年入伍,2019年退役。现任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同时任深圳市医师学会急救复苏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他曾是一名服役于新疆艰苦地区的军医。随部队转业后,他作为急诊科主任医师成功救治多例严重多发伤的病例及内科急危重症。他率先在深圳推行新型溶栓药物尿激酶原的临床使用并获得成功,率队参加深圳急救和重症医学领域比武竞赛并多次获得嘉奖。他积极参加深圳急救医学会学术年会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组织科室业务培训,让全科对于既往棘手疾病的急诊救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新冠疫情暴发后,他先后参加了援鄂、援港行动,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2.王胜文,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1976年入伍,1983退役。现任深圳市深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深圳市红色驿站党支部书记。他技术精湛,服役期间在唐山地震时参与抢修城市设施,荣立三等功。退役后,他转业成为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在顶管工程施工技术方面造诣颇深,成功解决了深圳、长沙、兰州等地的一大批急、难、险、要工程。在转业后,他仍心系部队,率团队负责深港边境线的排污工程修建,为边防线某支队修补倒塌围墙一百余米,每年“八一”率团走访慰问,累计赠送慰问金、慰问品超10万元。他经营的“红色驿站”,自2018年来已接待全国各地老兵超过千人,让老兵感受“深圳温暖”。

  13.蒋延席,男,1959年生,中共党员,1978年入伍,1982年退役。现任翠峰豪园业委会主任。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作战英勇,荣立三等功,腿脚也因此落下了伤。由于被战场上战友失血牺牲的场景深深触动,他20余年如一日坚持献血,如今已无偿献血306次,总量达到103200毫升。为了献血,他严格控制饮食,保证身体健康,不顾腿脚不便,定期赶赴血液中心献血。由于长期献血,他的两只手臂上已密密麻麻布满针孔,但他并不在意。他说:“我多献一滴血,他们就多一线希望!”作为业委会主任,他自2018年起便每年组织献血车进入小区,号召小区居民一起献血,发动群众力量共同献爱心。

  14.魏召坤,男,1981年生,中共党员,1999年入伍,2018年退役。现任罗湖区应急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他退役后仍保持着军人服从命令、虚心学习的天性。台风“圆规”来袭期间,他和全办同事连续值班超过72小时,共计转移辖区工地等危险区域人员和乞讨、流浪人员等10561人,集中安置8935人。他推动开展全市首创的罗芳立交易积水涵洞积水监测和声光电预警试点项目,被应急管理部、深圳市三防办报道。新冠疫情暴发后,罗湖区组建入境人员接送工作专班,他成为转运专班“第一人”。三年来,人员接送专班共转运9228车次141705人,他和同志们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了“三无”(无事故、无脱管、无感染),荣立三等功,给组织和辖区群众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15.杨磊,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1991年入伍,2002年退役。现为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消杀组成员。他在医校毕业后毅然从军,被分配至学院卫生科防疫所。2003年他退役转业,正好遇上“非典”暴发。他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请缨,自此开始了他的“消杀生涯”。他在“非典”疫情防控工作中负责消毒药的采购出售、对楼栋公寓消毒杀菌;在2008年特大雪灾致大量旅客滞留深圳火车站时负责火车站的消杀工作,因表现突出被评为罗湖区抗击雪灾先进个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负责对疫点和被污染的外环境开展消毒工作。在岗20年,他7次被评为区卫生防疫工作先进个人,3次被评为市级卫生防疫工作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罗湖区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

  公示时间为2023年9月22日至9月28日,共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反映公示对象有关情况。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留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加盖公章。

  联系电话:0755-25666292

  电子邮箱:lh_tyjrswqy@szlh.gov.cn

  

深圳市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3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