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发展研究中心围绕“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战略新定位,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总要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推动罗湖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开展课题研究、政策咨询和信息报送工作,工作成果数量质量、批示数量均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多次获区主要领导肯定批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起草区级文件1份;形成报告25篇,批示70条;编辑《每日择要》《每月汇报》60期,批示52条,相关成果在国家级内刊、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小康网等刊发。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勇挑重担起草好区委1号文件,区主要领导多次评价文件“质量高”。
根据区主要领导指示,区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牵头起草2021年区委1号文。面对这一艰巨任务,区发展研究中心克服中心人手少、年轻同事多且写作经验还不丰富的不利因素,迅速成立起草组,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学习研讨,多次征求市区相关部门意见,形成了《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关于聚焦“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新定位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于1月11日经区政府七届一百二十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于1月12日经区委七届第一百六十九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区第七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1月14日经区七届五次党代会审议通过,作为2021年区委一号文印发。2021年1号文的印发实施,树立了区委区政府推动罗湖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昭示了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的坚强决心,明确了罗湖蝶变的战略路径,打开了罗湖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二)聚焦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确保研究“有价值”。
围绕“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战略新定位,聚焦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区发展研究中心立足研究机构职能,着力加强前瞻研究、对策研究,努力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通过对各区2021年党代会报告进行研究,了解和把握兄弟区开局之年工作新部署,梳理“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区工作新的特点和趋势,区发展研究中心形成各兄弟区工作新动向相关研究报告,提出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善进者胜”的信念,推动“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全面提升罗湖作为主城区的显示度,获区主要领导“很好”的肯定批示。
根据区主要领导的批示和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的要求,区发展研究中心从全球和全国角度,围绕GDP、宏观政策、消费、RCEP等领域和指标,了解和把握2021年宏观形势分析,预判经济走势,提出对策建议,获区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针对一季度经济发展情况,对市内各区进行比较研究,从GDP、金融业、社消零售等维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罗湖社消零、批发零售业增速表现抢眼的可喜一面,同时GDP、营利性服务业等增速有差距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面,及时为区委区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提供了建议。
围绕特斯拉项目快速落地上海的做法进行研究,区发展研究中心从工作机制、审批服务、工作策略方法等维度进行总结梳理形成相关报告,以期对大望桥快速拆除重建有所启发,创造新时代大望桥拆除重建的“深圳速度”,获区领导“很好!值得表扬!”等肯定批示。区发展研究中心还研究上海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区治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上海做法总结并提出我区建议。
聚焦“双区建设”,及时跟进香港最新动态,为深化深港合作开展系统研究。围绕罗湖口岸经济带建设等开展专题研究,形成关于深港合作政策创新研究的相关报告;为了解并借鉴香港商业物业先进经验,以领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形成关于领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情况的报告。
(三)借助大数据开展课题研究,确保成果“有新意”。
区发展研究中心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依托各类数据平台,通过科学分析,为数据“赋能”,为研究成果添“新意”,强化大数据对研究成果的支撑。
搜集广东所有城区、北上广及GDP超过2000亿的全国主要城区资料,按照七普后最新的人口数据,研究了罗湖区人均GDP在全市、全省以及全国主要城区中排名情况,形成相关研究报告。此外,还梳理珠三角九市相关数据并形成数据对比一览表。
针对“五一”假期,联合中国移动公司,利用大数据,对全市十大重点商圈、六大公园吸引人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研究报告,以掌握罗湖所处方位,弥补发展短板,提升活力后劲,获区主要领导“调研分析报告针对性、实效性越来越强!”的肯定批示。
(四)强化研究成果运用,在更大更高层面上发出罗湖“好声音”。
区发展研究中心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加强与中央、省、市等有关机构的沟通联系,充分反映罗湖发展成效。
区发展研究中心从罗湖战略新定位——“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口岸经济带建设、四大“千亿片区”开发、国际消费商圈建设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在《小康》两会特刊发表文章,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展示罗湖“破冰蝶变”之景。
区发展研究中心围绕“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新定位引领城市升级蝶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全面可持续发展先行示范之路,形成相关报告发表在新华网、南方都市报上,向社会各界发出罗湖“前景可期”之声。此外,形成罗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智慧新城”建设的相关报告刊发在市级内刊上。
(五)扎实做好信息服务,确保信息“能管用”。
区发展研究中心着力加强内部信息工作组建设,在信息“时效”“质量”上两手抓、两手硬。围绕春节期间深圳最火网红打卡地、碳达峰、数字人民币、商务楼宇连廊建设、香港教育机构内地办学、旧村和历史建筑活化等时政内容推出了一系列专题,及时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多次获区领导肯定批示,批示率达86.67%。加大党政信息报送力度,选派骨干人员参与我区信息工作,撰写的报告被国家级内刊单篇采用,获区主要领导肯定表扬。
(六)搭建高效调研网络,让社会资源“用得上”。
加强与境内外知名智库的合作交流,推动形成关注罗湖、研究罗湖、支持罗湖的局面,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与胡润研究院就论坛活动、招商引资等合作事宜进行了合作交流;与汇纳科技、中国移动、深圳电信、百行征信、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等围绕大数据分析、跨境合作等进行合作对接。积极完善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对接机制,积极协助推进项目研究等工作,顺利推进相关论坛活动等。
(七)做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确保学习“有实效”。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重大部署,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区发展研究中心一是开展多维度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创建“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党史天天学微信群,由专人负责定时推送学习资料,累计推送200余次;学习书籍发放覆盖率100%,组织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围绕《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开展自学;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缅怀先烈传承遗志;利用“双十学堂”学习平台,全员围绕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开展专题研讨,累计专题研讨12次,党支部书记围绕百年党史为中心全员开展专题宣讲,全员化身“党史宣讲员”,推动学习贯彻往深走往实走;积极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各类区级研讨班、培训班、知识竞赛活动等;开展“唱支赞歌给党听”活动,通过听红歌猜歌名,在新颖的学习形式中重温经典红色歌曲,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二是开展“全景式”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全员集中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展“看电影,学党史”活动,组织中心全员观看影片《建国大业》,感受党的百年风云,深刻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联合罗湖区莲塘街道畔山社区党委组织赴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参观“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追寻特区不同寻常的开拓历程,重温深圳40年以来的沧桑巨变;组织中心全员集体参观罗湖区历史展示厅,回眸罗湖历史,了解罗湖区情,加深对改革开放精神内涵认识,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三是实施“双脸榜”“挂图作战”,忠诚履职尽责。立足研究机构实际,继续实施“双脸榜”“工作承诺”等机制,以成果为导向考核干部职工,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实施“挂图作战”,工作推进目标明确、方向清晰,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显著提升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