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司法局整合执法资源、优化警力配置,创新实施延伸管教警察队建制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根据统一部署,深圳监狱抽调监狱警察组建第一延伸管教警察大队,其中4名延伸管教警察成立罗湖中队,并于2025年6月23日进驻区社区矫正中心及各街道司法所,全面参与罗湖区社区矫正工作,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刚柔相济、惩教结合”转型升级。截至2025年9月29日,延伸管教警察已累计参与社区矫正调查评估60余次、矫正宣告200余人次、个别谈话250余人次、走访教育200余人。
一、注入专业力量,重塑执法权威
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往往面临着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监管威慑力有限等问题。延伸管教警察进驻以来,凭借着在监狱系统积累的丰富管教经验,深入一线,全流程参与入矫接收、调查评估、实地查访、集中点验等社区矫正关键执法环节,同时聚焦当前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中的难点和执法风险防范意识的弱项,积极协助基层司法所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机制,指导执法管教流程,力求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成果有效延伸至社区矫正领域。这不仅强化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强度,全面彰显了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更有效提升了基层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为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优化监管模式,提升矫正质效
延伸管教警察深度参与社矫对象的日常监管工作。针对部分社矫对象法律意识淡薄、不服从管教的情况,警官围绕“强意识、树正念”的目标,逐一开展面对面谈话教育。谈话过程中,警官重点强调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属性,明确指出社矫对象的特殊身份及必须遵守的各项监管规定,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违规后果,给社区矫正对象注入一剂“清醒剂”,使其认识到社区服刑距离监所仅一步之遥。通过严肃而有针对性的沟通,有效破除部分社矫对象的侥幸心理,增强其对监管纪律的认知度和遵守意识。今年以来,延伸管教警察累计开展训诫警告谈话45次,大部分社矫对象在经过谈话后态度发生明显转变,能够自觉遵守日常监管要求,违规行为明显减少,社区矫正的执法严肃性和威慑力得到进一步体现。
此外,延伸管教警察依托信息化核查、电子定位、轨迹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起全覆盖的动态监管网络,确保社矫对象活动轨迹清晰可知,行为动态实时掌握。某日,延伸管教警察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一名社矫对象在完成签到打卡后核查手机便处于无信号离线状态,且其电子定位位置长时间异常滞留于某地,初步判断该社矫对象有“人机分离”和“未假离深”的嫌疑。延伸管教警察立即通过系统开展视频核查,呼叫无果后迅速联系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调查。经核实,该社矫对象确系心存侥幸违规私自外出,事后也因未假离深受到相应处罚。这种动态监管模式,有效减少了社矫对象私自外出、脱管和再犯罪风险,为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筑牢坚实屏障。
三、深化人文关怀,传递帮扶温度
延伸管教警察发挥熟悉罪犯心理与行为模式的独特优势,持续深化教育矫治。通过开展“入矫第一课”、警示教育、心理疏导等活动,帮助矫正对象认清错误、重建认知。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类教育活动25场,覆盖700余人次。
面对未成年社矫对象,他们化身“灵魂导师”,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存在心理创伤的社矫对象,他们耐心疏导,帮助其走出阴霾。东湖街道有一社矫对象因生活困难,对社区矫正抱有抵触情绪,多次违反信息化核查规定,延伸管教警察联合司法所及社区工作站一起上门走访,了解该社矫对象生活状况,自费购买生活物资安抚其情绪,并积极联系家属协助解决实际困难,用真诚与耐心,尽最大可能教育引导社矫对象重拾信心,顺利回归社会。这种“攻心治本”的矫治策略,从思想根源上重塑社矫对象的行为模式,为其回归社会铺平道路。
延伸管教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和完善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有力举措。接下来,罗湖区将持续通过刚柔并济、惩教结合的精准矫治新模式,进一步拓展执法力量下沉、智慧监管赋能、教育帮扶协同的创新实践,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具有罗湖特色的社区矫正示范样本,为建设平安罗湖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