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修复生态断点,完善罗湖“八园连通”关键节点——鲲鹏径三号桥今天合龙啦

来源: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发布时间:2025-09-17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2025年9月17日,连接红岗公园东、西马岭的鲲鹏径三号桥组织桥梁合龙。同时,连接红岗公园和银湖山郊野公园的鲲鹏径二号桥也将于9月底合龙,廊桥项目预计年内整体向市民开放,届时将实现银湖山至红岗公园东西马岭的贯通。

  红岗公园位于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中 “山脊翠脉”的中部,是实现主脊贯通的关键穴位,也是实施罗湖“八园连通”的关键性节点,将作为示范山水城站融合发展的桥头堡,以高品质建设服务于未来清水河片区、笋岗片区的创新人群,满足人才对绿色空间的迫切需求。新建的两座生态廊桥长度均超200米,串联银湖山郊野公园至红岗公园东马岭,形成“小跳岛+长廊桥”的结构生态廊道,打造“最城市的生态廊桥、最公园的生态廊桥”,塑造生态与城市自然融合交汇点。

  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亮点呢?

  一、打通断点,实现罗湖“八园连通”

  红岗公园位于罗湖清水河数字新城南区,地块之间因玉平大道、宝岗立交、铁路等复杂城市道路系统切割,周边二层连廊不完善,公园可达性及连通性较差。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既是缝合生态断点的重要一环,也是罗湖“八园连通”的关键性节点。在建的红岗公园项目包括改造提升东、西马岭,新建两座生态廊桥,连点成线,打通生态廊道,完善公园城市体系,实现公园生态的无缝衔接。

  二、提升环境,共享“山海连城”绿色资源

  红岗公园分东、西两个区域。东马岭已于今年1月完成提升对外开放,园内1公里的环山吸氧跑道和270度的观景台环山客厅广受周边市民喜爱。西马岭于今年8月对外开放,原本是位于清水河片区的低效闲置的山林地,本着“保生态、轻介入”的原则,将其打造成为集产城融合交流际会空间、城市天际线眺望观景台、自然科普教育和汽车主题活力乐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品质提升和生态连廊的连通,为市民休闲、游园、健身、娱乐等多重活动体验提供便利,是整合城市自然资源、实现城市资源与生态资源共享互利的重要举措。

  三、修补生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建设给本地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态路径。桥面主要由4m宽人行通道、8m宽覆土种植区组成,人行道与动物通道之间设置钢爬藤架及植物攀爬围护网,形成人与动物通行区域之间的生态隔离带,减少对动物的影响,爬藤架亦可作为人行通道遮阳措施。该项目是响应深圳市推动“山海连城”、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典型案例,对于保护和提高深圳中部区域生物多样性、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安全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生态廊桥的建设完成后,整个红岗公园的东西区将完全实现生态连通,进一步完善罗湖“八园连通”体系,给市民提供极佳的生态休闲体验。


  名词解释:

  “小跳岛”——把红岗公园看成夹在银湖山、围岭山之间的一块“踏脚石”。野生动物(如豹猫)不必一次穿越三四公里马路,只需“跳”到红岗公园这个中转站,再“跳”到另一片山林,降低迁徙风险。

  “长廊桥”——为了让人类活动与动物通道互不干扰,公园上方将架起两座均超200m的“生态廊桥”。桥面一侧是行人步道,另一侧保留灌丛等自然植被,形成“人在廊下走,兽在林中行”的长线绿带。

  二者结合,连点成线,就是“小跳岛+长廊桥”结构:F“小跳岛”提供中途停歇的斑块生境,“长廊桥”提供安全跨越城市的连续廊道,最终把银湖山—红岗公园—围岭山真正缝成一条3km连续的山脊生态廊道。

微信图片_2025-09-17_150113_930.png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