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
×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来源:罗湖区委(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8-02-06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常务副区长  王守睿

  (2018年1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重要批示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部署,着力稳增长、补短板、抓安全、促共享、推改革,重点抓好年度12大工程,152项量化工作任务全部按期推进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着力稳增长、转动能,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跃升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主要指标实现“三个突破”,预计(下同)本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150亿元、增长8.7%左右,总量位居全省各区(市、县)前十;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达到229亿元、增长24.2%,规模创历史新高;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89亿元[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7.6亿元,同口径增长15.8%,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实现“三个优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96%,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金融业在强监管压力下增长8%;特色优势产业商务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15%的高增长;代表新经济的新兴产业增加值首次接近两位数增长,占GDP比重为12.9%。经济效益实现“一升三降”,每平方公里GDP产出27.3亿元,较上年提升2.2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5倍;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7.5%、11%、6%。

  消费升级提速提效。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为抓手,规划建设全域消费新格局,推进30项消费改革任务,成功承办深圳消费创新发展大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6亿元、增长9%,规模占全市五分之一、稳居第二。电商交易额突破3500亿元、增长50%。东门“针灸式”“经络式”改造进展顺利,盘活深圳百货广场等老旧物业,打造全省首个设计师原创特色街区“叮梆小镇”,建成一批原创设计师孵化基地,为旧商圈注入新活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培育健康美容、旅游休闲等新兴消费,举办GIIS·2017全球产业创新峰会、深港健康服务业发展论坛等国际活动。实施黄金珠宝智能化、设计研发等十大工程,20多家设计师工作室集聚水贝珠宝平台,梦工场、素金智能等4个工业4.0项目落地,黄金珠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罗湖样本”作用凸显。

  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等6家新型研究机构成功落户,基金产业园正式亮相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入园基金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增长40%,新增创新载体7个、增长16.3%,新引进“两院”院士3名,新认定“菁英人才”120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实现翻番,三种专利[2]申请量增长57%,增速远超全市平均水平。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正式开业,新申请版权3988件。大梧桐新兴产业带被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建成8个主题园区,新增产业空间68万平方米,引进软通动力等10个重点项目,新增产值34亿元,波士顿海外创新中心等4个重点项目列入市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高交会期间市主要领导见证红岗国际创新广场奠基,罗湖新一轮转型升级大幕正徐徐拉开。

  (二)着力补短板、提品质,城市管理质量迈上新台阶

  文明创建成效显著。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创文”硬仗,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苦干实干,出色完成了各项迎检任务,创建一批国家、省级文明单位,为全市贡献了罗湖力量,体现了罗湖担当。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建立区领导挂点包干、媒体监督曝光等七大长效机制,整改问题2万多个,83个社区、385个小区和城中村、41个集贸市场、23个商业场所实现常态化巡查,新建和改造集贸市场2个、垃圾转运站9座、市政公厕10个,更换环卫设施9800个,整治破损机动车路面9.7万平方米、人行道路面8.1万平方米,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460个,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空间资源加速释放。着眼长远发展,全力引导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民生改善等协调联动,在全市率先开展城市承载力研究,完成北部片区空间拓展等4项重要课题,出台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审批监管,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土地整备、建设用地清退等目标任务,城市更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增长26%,新开工项目9个,在建及建成项目44个,全部建成后将新增产业空间400万平方米。消减存量违建122.9万平方米,拆除一级水源保护区违建18栋,新增违建“零增量”。启动清五路地下综合管廊和清水河一路等3条道路建设。出台全区慢行系统规划和全省首个完整街道设计导则,引领罗湖步入“慢时代”。

  城区颜值稳步提升。认真落实国际植物学大会、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世界著名花城行动等全市重大部署,以“城畔山水?花漾罗湖”为主题,建成2条花景大道、10个花漾街区、20个街心花园,新建改造8个社区公园,轨道7、9号线复绿3.19万平方米,抚育林地2494亩。建立三级河长体系,在全市率先开展四项水体考核指标周测周报,辖区20条河道全部实现“管养分离”,深圳河(罗湖段)、布吉河(罗湖段)基本消除黑臭。408个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小区全覆盖,新增海绵城市1.64平方公里。创建垃圾分类减量达标小区170个,餐厨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罗湖体育休闲公园获“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奖”,中央、省环保督察案件全部整改办结,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0.7%,生态建设持续发力让罗湖天更蓝、水更净、城更绿。

  (三)着力抓安全、保稳定,基层治理质量取得新进步

  棚改项目顺利动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按照“以硬作风、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的要求,在棚改模式、推进策略、补偿政策、工作流程等方面积极创新、主动作为,通过找准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打出政策组合拳,成功破解“中国棚改第一难”,获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短短一年时间里,广大棚改将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和毅力,人不卸甲、马不卸鞍,历经民事协商、百日攻坚、规划建设等阶段,动真动硬、善作善成,完成签约8260户,拆除房屋1284栋,93017人搬迁安置到位,3236名师生妥善分流,95%以上的信访问题稳控化解在区一级,用勇气和忠诚诠释了“敢担当、善作为、讲奉献、论实绩”的棚改精神。去年12月28日,棚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标志着“二线插花地”重大安全隐患被彻底摘除,这一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步入全新阶段,也创造了新时期的“深圳速度”、体现了“深圳质量”、彰显了“深圳精神”。

  安全形势平稳可控。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安全管理“四张清单”[3],推行“一横两纵”[4]规范化体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各类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9.9%、48.4%、31.5%、24.7%,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面排查安全风险点和危险源,在全市率先大规模开展老旧电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先期启动70个试点台区改造,完成9472栋房屋主体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改造老住宅区和城中村消防管网205个,建立微型消防站622个、应急消防站(点)1000个,更新老旧电梯100台。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及快筛快检7.7万批次,6150家餐饮单位实现“明厨亮灶”。刑事治安警情下降25.9%,刑事案件连续6年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营造了平安环境。

  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全力落实“特别防护期”各项部署,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梳理排查和化解处置,化解矛盾纠纷14494件,调解成功率97%。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改革,建立统一的社会事件大分拨、大联动、大监管平台,实现巡办分离,非深户籍人员主动申报率达98.5%,位列全市第一。引导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率先试点区属国企进驻11个长期无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居民满意率大幅提升。落实物业公司治安、消防等主体责任,10个街道成立物管综治委员会,小区入室盗窃、火警等大幅下降。圆满完成112个社区居委会换届,启动股份合作公司换届选举工作,安排专项资金7000万元,鼓励股份合作公司积极完善治理结构、主动参与社会管理。

  (四)着力促共享、强保障,民生事业质量赢得新口碑

  医改成果不断巩固。罗湖医院集团获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承办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和培训班,“强基层、促健康”的罗湖医改模式获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卫计委充分肯定,入选国家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获评南都街坊口碑榜“十大金奖”。围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年引进高层次医疗团队5个,建成一类社康中心5个,社康全科医生达336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00个,社康中心诊疗量占到55%,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95.4%,国贸名中医馆开业运营,区中医院莲塘新院主体建成。区人民医院获评“三甲”综合医院,一圆多年夙愿,罗湖医疗事业开启新的里程碑。

  文教事业蓬勃发展。谋划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成立6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和3个幼教集团,引进名校长、名教师17人,推动18所学校“上天入地”[5],基本完成第一批笋岗中学等6所学校“美丽校园”工程,落实布心、莲塘等片区5宗教育设施用地,完成行知学校红线内住宅置换,启动建设九年一贯制未来学校[6],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高峰论坛和第二届全球未来教育大会。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80%,比例全市第一。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32.8%,创历史新高。顺利承办ITF国际青少年(U18)网球巡回赛、中国网球大奖赛等重大赛事,竞技体育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建科普示范基地6个,“水彩画双年展”升格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活动,09剧场《军哥剧说》获评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区图书馆纳入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书香罗湖”蔚然成风。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聚焦热点民生、底线民生,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223亿元,努力不让一个罗湖人在幸福路上掉队。举办各类招聘会42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筹建人才房和保障房5999套,配租人才房714套,发放住房补贴2476万元,确保住有所居。全年完成90个小区3.7万户优质饮用水入户,投入9200万元完成1187个“民生微实事”项目,用社区的“微变化”提升居民的“微笑指数”。“大爱罗湖”筹集善款1350万元,帮扶1356个困难家庭和学生,为4万多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险。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落实资金6320万元,协助隆林、西林两县来深招商,签约7个项目、金额15.4亿元,携手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五)着力推改革、优效能,政府服务质量展现新形象

  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成立全市首个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局,统筹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区建设,构建“城区大脑”。完成7个区属部门“大科室制”改革,编制发布22个政府部门职能清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启用新行政服务大厅,24个部门592个事项实现“一门集中、一窗受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首创基层政府“双周发布”制度,罗湖社区家园网入选“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年内国内外媒体刊播罗湖新闻上万篇,助推老城区价值再发现、焕发新活力。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蝉联全国第一,成为深圳唯一入选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的试点城区,代表广东在全国试点工作推进会做典型发言。推出“区领导企业服务日”,服务重点企业224家,解决问题289个,新增商事主体1.1万家,营商环境明显优化。

  法治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71件、政协提案109件,办理答复率100%。成立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室,聘请17名知名法律顾问,全市首创区政务办、法制办合署办公,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处理棚改等信息公开44宗、行政复议120宗,全部依法按时答复;应对行政诉讼161宗,全部胜诉。开展行政执法监督,评查行政处罚案卷91宗,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勤政廉政紧抓不懈。在全市率先建立三级督查体系,强化任务落实,敢于追责问责。启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整合信息化、教育、卫生等领域采购项目,探索建立“大代购”模式。创新政府投资管理机制,引进代建制、PPP和EPC等模式。建立全市首个国库支付综合平台,堵住资金拨付漏洞。保持惩处腐败高压态势,对城市更新、棚改等涉及利益关系复杂、资金数额巨大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察,加强学校、医院、股份合作公司廉政建设,坚持“零容忍、无禁区”,在基层守稳廉洁防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忘我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罗湖振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罗湖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还有不少“攻坚战”和“持久战”要打。比如:我们的主导产业优势在弱化。占GDP近六成的金融业、商贸业近年增速有所回落,占全市比重由31%和21.9%下滑至25%和16%,如何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紧跟全市科技创新主导战略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和应有之义。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差距不小。高层次产业人才出现外流,大企业大项目引进难落地慢,产业扶持不精准不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智慧城区建设缺乏有效统筹,需要下大力气予以解决。空间资源还无法满足高品质发展需要。部分更新项目开工、规划验收进度滞后,高端产业空间供应紧缺,土地整备任务很重,零星土地多、连片用地少,难以高标准打造集中成片的产业用地。城市管理治理依然存在不少短板。部分市政道路和管网设施老化受损,城中村整治一度碎片化,环卫测评排名有所下滑,水源保护、查违减存量、禁毒“摘帽”等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学位结构性紧缺、文体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程度依然较高,幼教、养老、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欠账仍待补齐。行政效能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市考区部分绩效指标不理想,数字政府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政府合同履约监管不到位,少数公职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所减弱,工作作风尚存痼疾,规避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攻坚型、专业型干部储备不足。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问题,进一步增强全面振兴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罗湖全面振兴发展的实干之年、拼搏之年、加速之年。我们要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市两会和区七届二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罗湖全面振兴,着力抓创新、补短板、强质量,以深化改革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短板,加快打造精致精品精彩罗湖,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努力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新征程中勇当先锋。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本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3%、3%、2%左右,PM2.5年均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筹集人才房和保障房5800套、供应650套,廉租房货币补贴提高到795元,新增学位3600个、病床400张、养老床位100张。

  按照全市“城市质量提升年”部署和区七届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十方面工作要求,围绕上述目标,针对存在问题,2018年我们将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抓实“百项任务书”:

  (一)打赢动能转换攻坚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高质量、创新型、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罗湖振兴发展的首要支撑。要按照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坚持消费引领、创新开路双轮驱动,不断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持续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加快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

  打造创新核心引擎。大思路规划创新空间、大手笔引入创新资源,推动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提档增速。加快红岗国际创新广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规划调整和重点项目遴选,启动土地招拍挂程序,步入实质化运作。扩展产业空间,启动到期地块收回工作,采取租赁、购买等方式,新增产业用房50万平方米。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高新企业5家、产值千万元以上创新型企业3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规模达到1000亿元。加强基础创新能力建设,建成人工智能等3个主题园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长40%,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50%,新增创新载体10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积极推动在清水河片区布局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形成集聚效应,打造新增长极。全力营造“双创”氛围,举办20场“筑梦罗湖创启未来”创业活动,新增创客团队和项目30个。积极推动玉龙、大望水库片区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试点项目。

  营造全域消费格局。对标国际一流消费城市,凝聚各界合力,构建“一河六圈一带”[7]全域消费新格局,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打通消费“堵点”,持续推进商厦商圈改造、消费税制创新、会员机制共享等领域改革创新。推进东门、人民南“针灸式”“经络式”改造升级,设立东门综合整治统筹片区,激发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打造人民南医疗美容街区等一批特色品牌。加快口岸经济带建设,设立口岸经济带统筹片区。推动“全域旅游+全域消费”融合发展,突出改革记忆、山湖河城、吃住娱购,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园和特色旅游项目。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集聚一批跨境电商通关、交易、展示、保税平台,电商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广泛开展诚信商家评选,探索质量共建模式,完善跨部门消费维权投诉处理机制,全面提升消费体验。

  集聚发展创新金融。做优做强金融支柱产业,主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持规划先行,携手国际知名机构编制发布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规划。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风险投资等创新金融,引进3家以上持牌金融机构。争取获批私募基金注册试点,设立私募基金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资金管理规模超200亿元。加强金融风险治理,督促P2P企业开展整改备案,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深挖黄金金融属性,加快黄金专营机构落地运营,推进黄金金融中心建设。精准服务重点金融企业,针对性开展定制式招商。完成小坑工业区等违建清拆,前瞻布局金融大数据产业,力促监管部门与行业龙头联手设立实体机构,抢占行业新风口。

  升级壮大特色产业。瞄准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聚焦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产业链高端,丰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罗湖样本”。采用EPC+O模式一体化设计、建设、运营珠宝大道,建成深圳珠宝博物馆,体现世界一流、水贝特色。完善深圳毛坯钻石交易中心功能,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努力打造世界级钻石交易平台。推动IBC等2家珠宝主题园区投入市场,新落地运营3个智能制造项目,拓展工业4.0应用广度和融合深度。

  高端发展商务服务业。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建设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构建以总部经济为引领,咨询、会计、法律、旅游、设计、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制定促进优质服务业发展的务实举措,构建现代服务业“政策高地”。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2个商务服务产业园,商务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至6%。依托深港合作,主动承接香港等境外商务服务业外溢发展,面向全球集聚20家高端商务服务企业,让“罗湖服务”享誉中外。

  (二)打响营商环境攻坚战,提振城区综合竞争实力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罗湖振兴发展不可或缺的比较优势。要聚焦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管理最好的目标,紧扣企业、人才、效率等要素,抓住“牛鼻子”、打出“组合拳”,加快构建全域全要素的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高效便捷的企业发展环境。聚焦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企业倾心服务、精细服务。出台营商环境提升方案,完善“区领导企业服务日”等工作机制,上线运行重点企业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举行“新三板”企业上市专场辅导,建立新业务加速团队和投资商务支援中心,为新兴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大型供应链企业等总部经济项目5家以上,着力招大商、招好商。完善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既保存量更促增量、提质量。落实产业转移、对口帮扶、深哈合作等战略,鼓励企业以罗湖为总部实施外溢发展,预计安排资金6200万元,扎实做好广西百色、隆林和汕尾陆丰等对口帮扶工作。

  营造精准有效的人才服务环境。坚持人才优先,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以全球视野广聚英才。申报创建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主的粤港澳城市大学,深化校城融合、产校融合,建设世界领先的无边界大学。加快人才产业园和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优化“菁英人才卡”功能,大力引进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满足企业和人才的定制化需求。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新认定“菁英人才”30名以上。推出企业高管海外游学和进修资助计划,举办高管创新能力培训班,拓宽企业战略视野。

  培育公平公开的营商法治环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谐劳资关系、信用建设等工作机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设立中国珠宝行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完善快速维权机制。依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拓展版权产业链和价值链,引进版权相关服务企业30家以上,推动IP产业发展壮大。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产业扶持、保障房申请、政府采购等领域推广应用信用信息,建设“诚信罗湖”。强化劳动普法和劳动监察,落实劳资纠纷预警、排查、化解、联合办案等工作机制,防范劳资纠纷,保障各方权益。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区环境。对标“一流智慧城区”的建设目标,推动智慧政务、城管、民生、产业等协调发展,加快实现万物感知、协同互联。加强智慧城市管理,建成城区运行指挥中心和1918个视频监控点,运用路灯、视频监控等设备多元获取、精准感知信息,加快建设城区管理与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形成统一高效的协同指挥体系。加快智慧民生建设,试点建设智能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库,推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无缝对接,普及应用大数据,开发推广便民APP,方便群众办事。创新发展智慧产业,推进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集聚一批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优势企业。建设城市会客厅,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印象罗湖”。

  (三)打稳空间拓展攻坚战,深挖全面振兴发展潜力

  空间资源是罗湖振兴发展的命脉所系和希望所在。要坚持终极更新理念,树立“立体城市”思维,突出“四个联动”[8]、产城融合,控制节奏、精准供地,实施“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打造空间拓展“升级版”。

  高起点编制规划。探索“多规融合”,统筹推进各类规划的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整合,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协调性和操作性。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更新,全力推进布吉河沿线综合发展规划国际咨询等4个重大课题研究,启动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导则等3个课题研究,完成笋岗、清水河片区法定图则调整,完善中长期发展“蓝图”。主动对接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有机衔接全区空间、产业、民生等各类专项规划,实行规划联动,加快城市立体开发。综合运用“一张图”查询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完善空间拓展决策辅助系统,探索建立效益评估和项目退出机制,增强规划刚性约束。

  高质量实施更新。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有快有慢、有保有压,加快城市更新由“求量”向“重质”转变。修订完善城市更新实施办法,针对产业监管、股权变更、小地块审批等问题从严把控、提高门槛,规范业务流程。统筹推进项目审批,全年完成5个项目城市更新计划审批、8个项目区级规划审批、6个项目市建环委审批。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新开工8个项目,建成3个项目,新增产业空间50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强化大片区带动,力争湖贝、蔡屋围两个统筹片区年内开工。

  高品质推进棚改。对照“一流设计、一流管理、一流施工”的要求,将棚改项目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坚持“查违、征收、应诉”三管齐下,完成剩余48户未签约当事人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征收工作。采用智慧小区、绿色建筑等新兴技术,严格合同履约考核,强化目标管理和成本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明确时间表、把好进度关,7月底前完成建筑、景观、市政等全部施工图设计,8月份完成管线迁移和设施拆除,年底17个地块全面开工,全年完成工程投资30亿元,力争3年内建成现代化宜居宜业示范项目。

  高效率整备土地。按照市里“各区必须新梳理至少一块较大面积产业空间”的部署,变各自为政、零打碎敲为一体规划、连片开发。综合运用土地确权、规划调整、等价置换等手段加快土地整备,完成2万平方米土地整备、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清退、24万平方米更新土地供应等目标任务。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等多种途径,力争完成中粮活口仓选址并启动搬迁工作。

  零容忍查处违建。深化“以区为主”的规划土地监察体制改革,发挥“查违+整备”的叠加优势,建立指挥顺畅、执法高效的查违机制。用好卫片执法、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开展过期临建、储备土地、影响规划历史遗留违建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查违高压态势,开展全天候巡查防控,按期保量完成查违年度任务。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确保一级水源保护区120栋库内违建和165栋库外违建查违处置到位,还绿于民。

  (四)打下品质提升攻坚战,彰显精致精品精彩魅力

  城区颜值和人文风尚既是罗湖振兴的“面子”,更是城市治理的“里子”。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打造整洁靓丽、天蓝水净的城区风貌,实现品质跃升、建设美丽罗湖。

  文明创建常态化。继续“行走罗湖”、实施“深度洁净”、推进“公厕革命”,全力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努力打造最干净城区。持续整治城中村、集贸市场、老旧小区“脏乱差”,改造提升20个市政公厕和20个垃圾转运站,实施25个集贸市场综合整治,加强共享单车规范管理。推进垃圾减量分类,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覆盖率达到60%,智能分类回收设备逐步覆盖住宅小区。完成全区治理范围内40%的城中村综合整治,活化空间形态和布局,建设干净安全有序的文明新村。

  街区景观精品化。瞄准创建“世界著名花城”和“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加快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全面提升城区品味。投入1800万元建成2条花卉景观大道、1个花卉特色公园、10个花漾街区、20个街心花园。开展深圳火车站外立面及周边市容综合整治,重现改革开放国门辉煌。实施“三横四纵”[9]道路视觉一体化改造,开展20栋楼宇建筑和30座天桥灯光品质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都市夜景。投入1.33亿元完成省立绿道二号线淘金山段和梧桐山段改建,建设3个自然教育中心,改造41万平方米低效林,提升绿色“肺活量”。实施3个微片区和5个社区公园改造,让罗湖常年见绿、四季见花、处处见景。

  环境治理精细化。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铁腕治污,精准护绿。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居民畅享绿色福利。开展治水提质攻坚,编制河道治理及管网建设规划,落实“河长制”,实行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开展“一河一景”规划研究,实施布吉河支流整治,对6个排水口进行清污净口,推进洪湖水质净化厂建设,完成罗芳污水厂提标改造,确保年内全面消除水体黑臭。建立正本清源长效机制,完成第一阶段剩余小区并启动第二阶段511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新增2.6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新改建市政污水管道6公里,完成78公里市政污水管道、75.3公里雨水管渠的规划设计,夯实环境承载力。盯紧抓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加强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等大气污染防治,建成300个充电桩,守护好“罗湖蓝”。

  交通路网一体化。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交通系统,打造东进交通枢纽。完善轨道交通,推进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及5号线延长线、14号线建设,加快11号线东延和17号线前期研究。改善对外交通,莲塘-香园围口岸竣工使用,加快春风隧道、东部过境高速、坂银通道及东湖立交、罗芳立交、新秀立交改造工程,推进清水河等交通枢纽前期工作。优化区内交通,启动134条公共道路市政化改造,完成广清路等6条道路改造整治,投入9000万元提升11条道路护栏、清洗刷新100万平方米桥梁隧道,优化调整10条以上公交和微巴线路,完成0.96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招标。提升慢行交通,投入7.6亿元建设“四道连通”[10]慢行系统,实施解放路慢行改善等17个项目,打造优质慢行生活圈。

  (五)打实民生改善攻坚战,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罗湖振兴发展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百姓情怀、需求导向,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优质均衡铸精品教育。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让罗湖孩子有书读、读好书。落实15块规划教育用地整备,完成锦田小学等7所学校新改扩建,推动文锦中学等12所学校“美丽校园”建设和18所学校“上天入地”工程。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集团各成员校高质量、可持续、均衡化发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变革治校模式,推行“新素质教育”,学校章程和规划覆盖率100%。着力解决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午餐午休等一批突出问题,规范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以面向未来、对标国际、应对智能时代为宗旨,加快“未来学校”建设,探索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让更多的孩子扬长发展、释放潜能。

  持续深入推罗湖医改。实施“罗湖医改3.0版”,继续擦亮医改品牌,形成健康管理良性循环。出台理事会对罗湖医院集团的绩效考核办法,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化“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年内拿出可行方案。加快社康标准化建设,新增10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46家健康小屋,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全覆盖,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引进2个院士团队、2个“三名工程”团队和15位知名专家,加快区妇保院扩建工程,按“三甲”标准统一规划,区中医院莲塘新院建成开业,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进医养医卫融合,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管、政府适当购买服务机制,新增养老机构2个,让罗湖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补短治弱增群众福祉。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一件接着一件办,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成70个试点台区老旧电气改造,投入20亿元启动剩余984个台区改造,年内再完成190个。实施205个住宅区和城中村消防管网、453个市政消火栓、100台老旧电梯的建设改造任务,确保年内完工。优化“民生微实事”生成机制,启动1300个微实事项目,提高实施效率。继续开展“大爱罗湖”活动,帮扶1000个困难学子和家庭。深化小区物业管理创新,压实物管公司主体责任,鼓励国企进驻长期无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强化多元共治。采用“市投区建”模式实施市工人文化宫整体改造,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文体设施,完成区体育中心室内网球馆和罗湖美术馆改造建设,办好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深圳国标舞公开赛等国际化品牌文体活动,提升人文内涵、展现精彩魅力。

  守稳底线保一方平安。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加快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落实安全生产“一横两纵”规范化建设,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行挂图作战,推进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网格执法,实施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推进安全生产责任险试点,委托专业机构对人员密集场所等四类危险源开展风险评估,运用InSAR技术对既有建筑等开展动态监测,形成数据库和风险分布图。深入开展“平安罗湖”建设,重拳打击暴恐、“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广泛发动群众完成禁毒“摘帽”任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95%以上。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全年抽检食品不少于2000批次,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到98.4%,落实“一街一车一室”[11],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六)打牢职能转变攻坚战,激发为民服务干事活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罗湖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主动勤政、廉政、善政,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崇尚实干、追求卓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争当法治政府先锋。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区人大开展部门预算参与式阳光预审等形式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配合区政协开展“双月协商、季度问政”等民主监督。通过政党协商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凝聚各界共识。认真落实区行政复议案件、民事诉讼案件等办理工作规则,推进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扩大综合执法平台应用范围,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监管执法效能。

  争当阳光政府先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区在信息整合、建设运维、监测评估等领域,以及需求收集、顶层设计、规划实施等环节的统筹协调、共融共享,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高质量完成国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构建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电子政务协调运行的“大政务公开”机制。加快区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数据挖掘和应用,构建多方参与、开放透明的公共平台。创新政府合同监管机制,探索智能合同等新手段,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闭环管理、全程留痕,破解履约不到位等问题。

  争当效率政府先锋。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在区、街道两级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基本实现100%网上申报和审批。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强区放权事项承接,进一步理顺权责边界和层级关系,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生成机制,鼓励以代研、代建、EPC、PPP等形式与知名机构开展合作,编制未来3年投资计划,建立代建和PPP项目库,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推进区属国企改革和经营战略调整,主动布局基础设施、城区治理等公共领域,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大督查”体系,强化三级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有令必行。

  争当廉洁政府先锋。加强思想武装,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驰而不息抓作风、抓落实、抓成效。加强制度防范,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内部审计机制,推进审计全覆盖。加强问责追责,配合监察体制改革,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筑牢廉洁底线,彰显初心本色。

  各位代表,新时代描绘新蓝图,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实干再实干,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怀和担当,奋力推进罗湖振兴发展,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新征程中砥砺奋进、勇当先锋! 

  名词解释:

  [1] 201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为389亿元,其中含“二线插花地”棚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159亿元上级补助收入。

  [2] 三种专利: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3] 四张清单: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清单、整治检查标准清单、安全风险隐患清单、应急设施分布清单。

  [4] 一横两纵:“一横”指街道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两纵”指18个行业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标准和企业安全管理的负面清单,16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办法。

  [5] 上天入地:“上天”即增加校舍层高,“入地”即挖掘学校地下空间。

  [6] 未来学校: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促进教育信息的流通,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教育、个性化服务;支持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学校与社区深度融合,学生可选择丰富的、个人定制的课程。

  [7] 一河六圈一带:“一河”指布吉河创意休闲走廊,“六圈”指蔡屋围、湖贝、笋岗、东门、水贝、人民南等六大商圈,“一带”指口岸经济带。

  [8] 四个联动: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安全生产联动。

  [9] 三横四纵:“三横”(南北向分布)指:宝安路、东门路、文锦路;“四纵”(东西向分布)指:笋岗路、泥岗-布心路、深南东路、滨河-沿河路。

  [10] 四道连通:围绕深圳河、布吉河、沙湾河打造“一横两纵”慢行体系,围绕蔡屋围、东门、人民南打造“金三角消费环”,围绕口岸经济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打造“特色消费径”。

  [11] 一街一车一室:一个街道配备一辆食品快速检测车、一间食品快速检测室。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