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
×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来源:罗湖区委(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7-02-04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区长 聂新平

(2017年1月19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消费引领、创新开路“协同发力”,旧改、棚改、医改“三箭齐发”,经济、社会、民生各项工作统筹推进,顺利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初步预计,2016年本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创27年新高,增长4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00亿元,增长8%。国地税之和(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4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亿元,增长10.3%。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6.5%、7.0%、6.8%。PM2.5下降9.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谋长远、打硬仗、补短板、转作风”,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抓机遇,谋长远,拉开罗湖振兴发展序幕

  规划引领再启新程。树立战略思维、前瞻视野,周密部署未来五年发展和罗湖全面振兴之路。抢抓东进机遇。跻身东进战略,以打造东进战略“桥头堡”为目标,制定五年行动方案,建立年度计划、双周例会、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加快融入东进、服务东进,强化罗湖在全市发展大格局中的中心地位。精心谋划全局。高质量完成“十三五”总体规划和16个子规划编制,系统开展总规修编研究、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地下空间和北部片区拓展等课题研究,精心设计重点片区、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实现全域化布局、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明确了打造精致精品精彩罗湖、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的目标路径。实施双轮驱动。坚持消费引领、创新开路,出台《消费型经济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制定《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综合规划》,规划建设“一河六圈三带[1]”,构建“北科技创新、南金融商贸”发展新格局。

  项目发力蓄势积能。把重大项目作为老城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项目储备培育和推进实施。完善基础设施。沿一线快速路等24个项目列入市东进战略重大项目计划,投资规模1285亿元。轨道交通7、9号线开通运行,8号线一期动工建设。莲塘口岸旅检大楼封顶,东部过境高速、坂银通道、春风隧道等加快推进。着力招商引资。推行精准招商、目标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引进中青旅、软通动力等总部大型企业34家。与市科创委、市投资推广署联合举办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推介会,签署数字感知等7大产业项目合作协议。集聚创新资源。深圳城市大学启动前期筹备,新建智慧城市、国际众创空间2个创新产业园区,新增创新载体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5家、“菁英人才”104名。专利申请量增长36.6%,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落户,深圳文化创意大会在罗湖召开,TTF成为亚洲四大高定珠宝工坊之一。

  产业升级进中提质。坚持政策、资金、服务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扩容。加大产业扶持。全面修订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现精准发力。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到77亿元,组建130亿元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服务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安排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2.93亿元,扶持产业项目1622个。第三产业占比达95.9%,居全市第一。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布局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私募基金产业园,蓝海村镇银行等一批项目和机构进驻,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1.2%。社会投资持续活跃,新增商事主体2.9万户、增长15.2%。市场秩序更加规范,8.3万家企业和个体户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优化企业服务。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133家,解决办公物业、经营环境等诉求147项。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

  ——抓改革,打硬仗,闯出罗湖振兴发展新路

  城市更新率先破题。提前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并在全市推广。突出质量至上。对事关罗湖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项目,反复研究、严格把关、积极服务,力图以蔡屋围、湖贝、笋岗-清水河片区重点更新项目带动城区发展蝶变。开发城市更新“一张图”系统,实现多规融合,避免“合成谬误”。加强联动提速。区、部门、街道三级协同,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基础设施建设相互促进。出台业务指南,完善配套制度,引入谈判促进机制。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审批环节减半、时限压缩2/3。试点以来,完成区级规划审批28个,新开工项目17个,在建项目24个,实现投资121亿元、增长120%。坚持统筹推进。强化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产业升级、安全生产、民生改善“四个联动”,通过城市更新将新增产业空间650万平方米,新增教育、文体、卫生等公共设施面积近23万平方米,打通微循环道路41条,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弥补了老城区发展“短板”。

  棚户区改造首战告捷。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快速推进“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创新棚改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国企实施”的思路,针对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量大面广的实际,首创“民事协商签约+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的棚改模式,全力推动全国棚改第一难破冰启动。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区、现场、片区三级指挥体系,组建2759人的棚改工作团队,实行处级干部包网格、科级干部包楼栋、公职人员结对子。全体棚改干部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很多同志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塑造了“敢担当、善作为,讲奉献、论实绩”的罗湖棚改精神,涌现出一批令人感动、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高效和谐拆除。针对当事人、租户、商户、学校师生等不同群体,综合运用政策宣讲、民事协商、诉求回应、困难帮扶等方式积极推进谈判签约和搬迁安置。“12.20”棚改攻坚战打响以来,28天内签约率达到73%,清空交楼104栋,拆除房屋28栋,搬离人员2.8万,未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维稳事件。

  罗湖医改全国瞩目。致力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罗湖医改”模式,实现了患者满意度、社康就诊数和医务人员收入“三个提升”,医院运营成本、患者看病费用“两个下降”,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并受到李克强总理关注。强化集团化运作。罗湖医院集团运作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管办分离”成效显现,六大资源共享中心和六大管理中心建设加快,集团办医条件改善,影像诊断、消毒供应中心服务范围覆盖67家基层医院和86家医疗机构。突出健康管理。招聘、转岗全科医生119名,鼓励专家下社康,提升社康中心服务能力。建成6家区域一类社康中心,全区社康中心诊疗量增长95.6%,新增家庭医生签约36.2万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40.9%。推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模式,促进医患利益融合。推进医药集中采购供应,区级二类预防接种疫苗[2]实现零加成。提升医疗水平。全力推进区人民医院创“三甲”,申报创建12个“三名工程[3]”团队,4项医疗卫生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骨科、泌尿外科等特色专科建设加强。区中医院莲塘新院住院楼、行政科研楼主体结构封顶。

  ——抓环境,补短板,夯实罗湖振兴发展根基

  环境品质持续改善。立足自然禀赋,厚植绿色底蕴。提升市容市貌。启动黄贝碧波、东门老街和桂园北3个微片区交通和景观综合提升项目,新改建社区公园7个。罗湖体育休闲公园建成开放,服务群众300多万人次。全面推进“深度洁净”行动,市容环境综合考核位列全市第二。铁腕查违治违。查处盟海农场农家乐、六星汽车园过期临建等重大违法建筑。拆除各类新增违建7.75万平方米,消减存量违建78.7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市下达任务。强力治水提质。完成布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莲塘河上游污水接驳工程。深圳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深圳河、布吉河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持续下降,河流断面达标数量全市第一。完成105个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小区排水达标率全市第二。启动罗芳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

  消除隐患坚决有力。全面落实“城市管理治理年”部署,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体系,完善巡查制度和考核办法,全面建立安全隐患整治台账,组建100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队伍。突出隐患治理。深入开展18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安全隐患9953宗。消防安全“拉网排雷”行动排查各类单位2.3万家,查封500多家。地毯式查处全区“环保油”安全隐患。组织拆除影响行人安全的东门大厦外搭脚手架,查封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南洋大厦裙楼。完成30个老住宅区管道燃气改造、126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1219家餐饮单位实现“明厨亮灶[4]”。查获假冒伪劣产品8万余件。回收过期药品12万盒。

  民生事业更有温度。带着感情办实事、惠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13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2093个。完成114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罗湖中学、红岭小学、北斗小学竣工,插花地一中、翠园高中部、滨河中学等7个项目开工,新增中小学学位1110个。开展布心等片区教育设施统筹规划研究,利用城市更新补齐教育短板。完善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校长财经责任问责等机制,规范小额修缮工程,堵塞制度漏洞和监管缺失。自创控烟广场舞获评省卫生计生宣传“十佳创新项目”。公共文化超市“点单式”服务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悠·图书馆”获评“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大爱罗湖”筹集资金2082万元,结对帮扶1595个困难家庭及学生。为2.4万名60-79周岁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建立家庭病床832张,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医疗护理服务。免费为329户家庭安装老人防跌倒扶手。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考核验收获全优成绩。

  ——抓效能,转作风,强化罗湖振兴发展保障

  职能转变加速。适应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规范权力运行,优化职能配置。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答复人大建议138件、政协提案83件,获评市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出台《罗湖区行政执法协调意见目录》,破解推诿扯皮、边界不清等问题。持续简政放权。行政许可由142项削减至74项,24项非行政许可全面清理。设备购置等3类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审批取消。强化基层治理。推行街道“大部制”改革,将30多个科室整合为“五部两办两中心[5]”。试点部门、街道与社区双向考核。设立83个社区公共服务站。顺利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验收。

  行政效能提升。加强信息化应用,构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服务体系。打造电子政府。协同办公平台实现所有内部业务在线办理。区级数据中心归集人口、法人、房屋等公共基础信息304万条。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改革。全国首推证明管理办法,以制度创新倒逼服务提升。力促政民互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6万条。完善舆情协同应对处置机制,妥善处置30多起热点舆情。“时尚罗湖”政务微信公众号获评全市“十大最有传播力微信”。

  纪律约束从严。坚持抓早抓小、多管齐下。注重教育监督。深入开展廉政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全面排查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廉洁隐患,建立集体经济管理监督“四个平台[6]”及配套制度。严肃问责查处。开展作风明察暗访61批次,整改问题34个。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约谈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令7个单位18名干部作出书面检查。查处违纪违法人员46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罗湖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罗湖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商贸业增长和发展后劲不足,黄金珠宝同质化问题突出,新兴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的任务艰巨。二是城区功能完善滞后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土地整备不足,交通建设滞后,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功能提升协同性还不够强。三是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群众的期盼和要求。教育、医疗、文体资源供给不足、分布不均,优质资源较为缺乏,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四是城区管理治理能力滞后于先锋城区建设的要求。城中村及老住宅区市政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水体污染等顽疾尚未彻底根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亟需强化。五是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滞后于全面振兴发展的要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不强,抓大事谋长远不够,重点建议案办理质量和效率不高,个别年度重要工作推进滞后,腐败案件还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质量提升年,是区委提出的振兴发展大干之年。当前,国家、省、市多项重大战略在罗湖产生正向叠加,市委市政府对罗湖工作充分肯定、大力支持,全面振兴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聚集。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改革的新作为冲破体制机制、惯性思维等各种约束,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以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和区第七届党代会、区委七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牢牢把握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要求,紧扣“城市质量提升年”部署,着力抓好12大工程,向改革要未来、向创新要发展、向转型要潜力、向改造要空间,全面推进罗湖振兴发展,努力建设精致精品精彩城区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本区生产总值增长8%-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7%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抓好12大年度工程:

  (一)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启动工程。把握全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及东进战略的大机遇,对标纽约“硅巷”,深挖土地潜力,建设无边界创新产业园区,补齐创新短板,培植后发优势,走出一条老城区创新发展新路。

  构建创新生态。综合运用土地整备、到期收回、更新贡献和规划调整等多种手段,对北部片区76块用地分期拓展,不断释放产业空间。启动占地20万平方米的红岗国际创新广场规划建设。出台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办法,制定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与供给计划,实现重点项目精准供地供房。新增3家新型研究机构,建成留学生创业园等3个创新产业园,规划建设空间大数据应用新兴园区,集聚新兴企业100家以上,推动2-3家企业总部落地。充分利用科技金融、股权投资、天使基金等组合政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

  提升片区环境。完成清水河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布心路下沉可行性,扩建清水河一路,改造提升清水河三路,开工建设环仓南路,加快推进清水河五路、广清路建设。完善清水河片区交通监控布设,规范片区道路标识命名和停车管理,改善片区市容环境。完成翠云街及周边微循环道路景观提升。

  夯实创新基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进“菁英人才”120名,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686套,供应570套,发放人才住房补贴2000万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5家、创新载体5个,发明专利申请量翻番。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分中心,规划建设创新载体大厦,强化创新创业服务支撑。新增2个科普示范社区和2个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二)消费提质产业升级工程。在旧改、棚改、医改“三箭齐发”基础上,率先在消费领域改革发力,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消费型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持续加强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扎实推进“一河六圈三带”建设。对标芝加哥河,开展布吉河二、三期规划设计,打造集文化、休闲、商业、生态等功能价值于一体的黄金水岸。引进有实力的品牌企业,以PPP模式推进东门、水贝等重点商圈改造提升。开展深圳火车站片区改造升级规划国际咨询,推动罗湖口岸重建前期工作,研究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莲塘口岸地下连通可行性,打造口岸经济带。完成深南东路沿线城市设计、深南东-新秀片区城市更新统筹规划研究。推进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规划建设,加大金融总部引进力度,支持辖区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推动私募基金产业园运营招商,引进私募机构100家。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培育新兴消费,举办中国医学美容大会,设立医疗美容研究院,国际名中医馆正式开业,加快实施万象食家项目。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推动深圳手信街落地实施,提振旅游服务业,加快建设旅游集散地。加强品牌引进和培育,推动20家以上企业开展品牌连锁业务。建立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和小额纠纷仲裁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出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

  改造提升东门商业步行街。鼓励创客和设计师进驻东门,支持开展产品展示推介、设计竞赛等活动,推进创新创意产业集聚,打造“永不落幕的创客市集”。探索街区景观化、业态体验化的商业经营新模式,建造相互连通的拱廊顶棚,重构商业空间动线。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物业并购、经营权接收、闲置物业盘活等多种路径,促进专业市场升级发展。改善商场、美食街环境,规范美化广告招牌设置,加强交通、购物导视指引。推动电商与店商融合发展,建设20家以上“智能店铺”。

  (三)黄金珠宝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立足国际珠宝时尚创意城区定位,以环境优化、品牌提升、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为重点,推动水贝-布心片区黄金珠宝产业质量、标准、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打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罗湖标本”。

  优化片区综合环境。推进珠宝文化艺术大道建设,珠宝博物馆投入运营。启动贝丽北路立面和街面环境美化工程,开展6栋以上主要建筑户外广告升级和灯光夜景建设,带动形成示范效应。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设计人才培养,支持举办设计大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发展环境。

  引导产业高端发展。整合珠宝行业、创意设计、智能制造等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创建智能化样板工场,迈向珠宝工业4.0时代。加强品牌运营,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抢占黄金金融发展先机。引进黄金金融专营机构,发挥黄金货币功能,发展黄金租赁、清算、借贷业务。举办黄金产业创新论坛,建设黄金智库,促进水贝片区与黄金珠宝产业双转型,推动金融服务、黄金产业、消费经济融合互动发展。

  (四)拓空间提品质工程。统筹地上、地面、地下立体开发,实现产业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提升城区发展潜力。

  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加强片区统筹,推进综合更新,完善“四个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城市更新质量。加大通过城市更新补短板力度,强化城市更新公共利益导向。完成地下空间整体发展规划。深入研究推进“两带两线”、“三区三片”[7]更新项目,推动罗湖振兴发展战略落地。强化项目管理和服务,加快重点项目更新步伐,推动蔡屋围、湖贝统筹片区等更新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笋岗-清水河片区完成更新投资54亿元。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木头龙等老旧住宅区城市更新难题。严格控制小地块和住宅类城市更新,减轻城区承载压力。全年新开工项目8个,在建及建成项目43个,新增产业空间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0亿元。

  深入推进十大专项行动[8]。加快清水河油气库搬迁和用地整备。完成市下达的建设用地清退和土地整备任务。继续严查严控违法建筑,以拆控停、疏堵结合,建立责任清单和定期报告制度,始终保持查违高压态势,多措并举确保违建零增量,消减存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

  深化治水提质。推进深圳河、布吉河、沙湾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符合实施条件的住宅区排水管网改造实现全覆盖,启动113个商业及工业区排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动洪湖水质净化厂开工、宝安路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改造。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

  提升品质品味。瞄准全市最干净城区目标,落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行动,持续推进背街小巷、城中村和集贸市场“深度洁净”工程。新改建5座垃圾转运站,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覆盖率不低于40%。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完成3个、启动4个微片区交通和景观综合提升项目,新改建9个社区公园。以良好市容市貌迎接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召开。

  (五)棚户区改造攻坚工程。以对城市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彻底消除长期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

  完善机制加快签约。细化搬迁补偿安置标准,加快租户分流,完成学校师生分流安置。健全部门联动、综合执法、舆情应对、维稳处置等机制,突出网格工作考核,运用“棚改云[9]”系统提供高效服务,实现棚改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利用春节节点,全面加快签约、清租各项工作,力争3月7日前签约率达85%,交房率达50%。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用好“民事协商签约+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棚改模式,加大“标准+补助+奖励”的棚改政策兑现力度,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实现谈判签约全面突破。针对拒不签约的当事人,加强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证据收集,依法开展行政征收和行政处罚。

  安全拆除力促动工。制定拆除方案和施工安全守则,确保安全快速拆除清空楼宇,年底基本完成棚户区拆除。开展棚改建筑方案设计国际招标,编制棚户区改造横道图[10],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群众满意的示范工程。

  (六)安全城区工程。全面落实“城市质量提升年”要求,制定质量提升年工作方案,全面增强城市管理治理能力,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底线意识,下大力气除隐患、防风险,打造安全城区。

  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安全风险隐患、责任体系落实、整治检查标准和应急设施分布“四张清单”数据库,加强对1980家重点监管企业的执法检查,确保排查工作不漏项、隐患未除不销项。

  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改造完成179个老住宅区和23个城中村消防管网。全面推进老旧电气设施设备改造,年内完成79个试点台区改造。更新改造老旧电梯100台。对黄贝岭村开裂居民楼实施空楼行动,推动纳入拆除重建。做好185处地面坍塌隐患监测和整治。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主任、安全员不少于4万人次。

  深化公共安全管理。扩大食品药品抽检频率和范围,实行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加速推进视频监控三期工程和752个一类点高清改造、重点区域视频联网、口岸和东门步行街人脸识别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应用。重拳打击恶性刑事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强化涉稳问题排查化解,矛盾化解率85%以上。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战演练,加快21个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七)交通改善工程。坚持综合规划、系统治理、科学管理,构筑更加完善的交通路网体系,提升发展竞争力和支撑力。

  完善轨道交通。全力推动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建设和14号线、17号线前期工作。对接全市轨道交通四期规划修编,推动轨道线位和站点向重点产业片区布局。完成中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首期线路详细规划。

  推动快慢分离。加快打通城区对外快速化通道,推动沿一线快速路前期、东部过境高速、坂银通道、春风隧道建设和翠竹路北延工程提速,加快深南路东延和东湖立交、罗芳立交、新秀立交改造。通过城市更新和综合整治,大幅增加次支路网密度,完善道路微循环。推动首批30条未纳管公共道路市政化改造。改善静态交通,在重点商业区和符合条件的居民区、公共服务场所推动立体机械停车库建设。

  加快“四道连通”。完成综合慢行系统规划和设计指引编制,多措并举推动绿道、河道、步道、廊道接驳。研究推进30座人行天桥加盖雨棚,省立绿道2号线改建完成60%以上工程量,开展宝安路改造及广深铁路上盖平台研究,启动地王大厦-深圳书城风雨连廊建设。提升公共自行车便民智能水平,规范管理共享单车,方便群众短程出行。

  (八)文教强区工程。坚持优质均衡导向,提升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城区软实力。

  铸造精品教育。开展学位需求动态测算,推进插花地一中、银湖二小等14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9950个。协调落实布心、莲塘等片区5宗教育规划用地,加快学校红线内住宅置换。开办特殊教育学校。启动教育集团化改革,探索公办民办学校“联盟办学”,挂牌成立2个学校集团、3个幼教集团。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出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提升治校办学水平。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建立民办学校设施设备补助机制。

  做强文体品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深圳大剧院城市更新,改造升级区图书馆,完成区体育中心室内网球馆主体工程。规划建设体育训练中心,与周边资源整合联通,打造全市最大的“都市文体休闲带”。大力扶持文化精品创作,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继续办好水彩画双年展、国标舞公开赛等品牌活动。

  壮大文创产业。组建宝诚红土文产基金。建成深圳动漫大厦,规划建设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和数字内容产业园。推动公共摄影棚集合区落地,打造影视文化和视效创意产业综合体。支持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建设运营,促进版权登记、保护、交易全产业链集聚。

  (九)健康罗湖工程。巩固提升医改成果,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防治结合、提质扩面,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提升社康医疗服务能力。新建4家区域一类社康中心,完成10家二类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面向全国选聘优秀全科医生,探索设立社康全科技能培训基地,实现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社康中心诊疗量占比“双过半”。

  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引进培育名医10名、“三名工程”团队2个以上。创建1个市级以上重点学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0%。完成居民基因检测方案设计,加快居民基因检测全覆盖。全力推动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基本建成区中医院莲塘新院。推进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二期工程。建成黄贝岭医养融合养老中心。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癌症早期筛查力度,建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新发病例报告制度,对8万名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和双向转诊,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设置48个自助式健康检测点,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免费为58所学校适龄学生提供口腔窝沟封闭服务。依托“健康家园”创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十)惠民利民工程。坚持加大投入与健全机制并重,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现实问题入手,积极推动民生事业共建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加大民生保障。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新增养老床位100张,继续为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出台困难居民救助办法,解决户籍居民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深化“大爱罗湖”结对帮扶体系。做好对口帮扶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办好民生微实事。建立跨社区项目审议机制,引导项目申报提速提效。推进社区居民议事会规范化建设,做好社区居委会和居民议事会换届选举。安排资金1.6亿元,实施110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居民身边的实事难事急事。

  改善老住宅区环境。推动符合条件的老住宅区开展棚户区改造试点。分批实施无物管的老住宅区基础设施改造,对237个老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退坡补助[11]。完成90个老住宅区优质饮用水入户。推动老住宅区开展电梯加装和立体停车场建设试点。

  (十一)智慧罗湖工程。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政府服务管理深度融合,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突出政务便捷。打破信息壁垒,构建一体化综合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区所有应用平台信息共享、流程关联和业务协同。完成全区审批与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电子政府一级云平台和综合执法、网上办事大厅等二级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实现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建设数字化城市会客厅,为企业全景展示印象罗湖。

  突出管理精细。建设城区运行与指挥中心,加强“三防”、地质灾害、地面坍塌等多发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实现应急救援处置统一指挥、高效运行。深化城管综合执法改革,理顺网格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社会事件大分拨、大联动、大监管平台,实现巡办分离。建设政府投资管理全流程可视化系统,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统筹、规范和监督。

  突出民生应用。整合各部门对外服务热线,建设区级呼叫中心,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求助服务。加快教育云平台建设。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医院之间检验结果、用药记录、健康信息的互联共享,创新看病预约、信息推送、费用结算等在线应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十二)正风肃纪工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推进政风转变。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打造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改进建议提案办理程序,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措施,坚决曝光查处“四风”问题。

  筑牢廉政防线。健全谈话提醒、督促纠正、问责查处机制,强化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专项巡察和审计监督。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深化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三长”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办各类违纪违法行为。

  强化工作落实。认真做好“强区放权”项目承接,推行部门“大科室制”改革,深化机构编制统筹改革,建立职能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职责和人员力量向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倾斜。完善督查督办体系,健全决策部署执行、重点工作落实的责任倒逼机制。弘扬棚改精神,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全面推动罗湖新一轮发展。

  各位代表,机遇稍纵即逝,责任重于泰山,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大干快上、奋勇争先、振兴发展,为打造精致精品精彩罗湖,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一河六圈三带:布吉河,蔡屋围、湖贝、东门、笋岗、水贝、人民南六大商圈,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口岸经济带。

  2.二类预防接种疫苗:公民自费并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3.三名工程: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

  4.明厨亮灶:通过对餐饮服务单位透明厨房和视频厨房的建设,让消费者参与监督食品安全。

  5. 五部两办两中心:综合部、党群工作部、平安建设部、民生事务部、发展更新部,公共安全办公室、城区治理办公室,公共事务中心、网格中心。

  6.四个平台: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监管平台和出国(境)证照电子监管平台。

  7.两带两线、三区三片: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布吉河沿线、深南路沿线,湖贝、蔡屋围、笋岗三个重点区域,口岸火车站、深南东、水贝三个重点改造片区。

  8.十大专项行动:违法建筑全面管理、疏导、断根、非法销售监管执法、土地整备、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建设用地清退、城市更新、政府储备用地清理、地籍调查和土地总登记。

  9.棚改云:依托大数据基础,以实现信息数据可查、工作流程可管、安全风险可控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信息系统,服务棚户区改造全过程。

  10.横道图:以图示方式形象地表示项目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用于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指导项目的实施。

  11.退坡补助:根据扶持对象的发展状况,政府逐渐减少资金补助直至完全退出,鼓励引导扶持对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