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
×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圳市罗湖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来源:罗湖区委(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4-03-10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区长 贺海涛

各位代表:

  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创新开路、质量至上”理念,加快“一中心两基地”建设,积极打造“深圳质量”先行区,区政府184项量化指标任务,已完成175项,9项因客观条件制约尚在推进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促升级,“质量罗湖”效益彰显

  速度效益双提升。初步统计,本区生产总值完成1488亿元,同比增长9.2%,创近六年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4亿元,居全市第二,增长10.7%(按可比口径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额89亿元,增长9.1%,创近十年新高;进出口总额366亿美元,增长6.5%;国地税之和(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314.9亿元,增长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增长7.3%。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为2.3平方米、8.3立方米、277.9千瓦时,下降7.5%、9.5%、9.6%,万元GDP综合能耗继续保持全市最低。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19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6倍。获全市“质量强市”考核区级单位第一名。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提速。“礼享罗湖”再推盛宴,在全国首创区级微信公众账号,成为商圈、商家、消费者热捧的一站式移动消费服务平台。助推产业升级,投入1.9亿元扶持1220个项目。线上消费成效凸显,317家实体电商、3226家C店实现交易额1560亿元,增长44%。品牌连锁集聚加速,占全市连锁企业50强“半壁江山”、全国珠宝类“中国驰名商标”三分之一。东门街道办荣获“全国商业街先进集体”称号,全省唯一。诚信服务引发共鸣,零售、黄金珠宝、汽车经销、餐饮四大行业携手成立“诚信联盟”,31家商户参加“48小时无理由退货”,率先推行实体商家“先行赔付”机制。

  服务业基地建设高位推进。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92.7%,拉升0.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双双突破70%,产业高端化特征凸显。金融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8%,下降2.9个百分点;商贸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8.4%,上升2.7个百分点,实现产业优势互补。黄金珠宝产业继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研发设计及销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增长23%。获评全国唯一的黄金珠宝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首个珠宝行业指数“水贝?中国珠宝指数”试运行。全年获国家级珠宝类设计大奖40项。

  总部基地建设再创佳绩。开启信息化招商新模式,率先推出“投资罗湖”移动客户APP平台。引进总部、大型企业12家,总数达145家,实现增加值占GDP 42%,税收贡献超过三成。实际利用外资8.49亿美元,增长9.15%,增幅全市第一。股权投资基金扎堆罗湖,新增639家,总数达925家,其中罗湖商务中心集聚200家,财富管理中心雏形初现。京基100招商率83.6%,入驻企业221家。百仕达大厦成为时尚产业总部新基地。新增税收“亿元楼”7栋,共32栋,实现税收占辖区税收的58.0%。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互联网企业集聚效应凸显,全区总量1700家,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额330亿元,增长72%。新增450家电子商务企业,总量1500家,营业收入增长70%。电子商务与金融创新融合,5家电商获第三方支付牌照,占全市三成。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入驻互联网企业175家。网邦电商园成为全国首个电商综合服务虚拟产业园。一达通业绩增长110%,交易额达38亿美元,跃居全国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第四位。钱宝成为首批外汇结算试点企业。新增文化创意类企业1981家,总数达4549家。

  城市更新实现突破。工作机制创新为罗湖再造产业空间实现突破提供强劲动力,10位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挂点14个项目,组建10个城市更新突击组破解热点难点问题。蔡屋围金融商务核心区、湖贝片区等6个项目列入市城市更新计划。新开工项目10个,在建项目攀升至18个。在建项目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其中产业面积122万平方米,更新项目完成投资37.8亿元,超过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四成,城市更新能量加快释放。笋岗-清水河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导则、第一批7个子单元规划编制完成终期报告。整备土地10万平方米。

  (二)惠民生,“幸福罗湖”成果丰硕

  全年压缩“三公”经费2000万元全部用于民生项目。

  民生投入增量增效。公共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43.2亿元,占预算支出的63.11%。环境保护等“十大民生领域项目”投入10.43亿元,占年度总投入的95.8%。区福利中心二期竣工,新增床位702张。4栋莲塘保障性住房封顶。区中医院莲塘新院完成80%的土石方工程。完成5所学校加固拆建、36个老旧住宅区管道燃气改造、32个老旧住宅区雨污分流及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和19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打通断头路文化城一路。完成东门路、仙湖路改造和布吉-太白路交通拥堵点整治。完善五大产业片区交通指引和32条道路交通设施。更新改造老旧电梯38台。建成“智慧罗湖”WIFI热点955个、接入AP4264个,最高日访问量近4万人次。

  教育质量再上台阶。以制度创新催生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投入1.9亿元扶持学前、民办教育发展,选派7名公办学校管理骨干到民办学校任职,推进“规范校”评估和等级评估。公开选拔正副校长21名。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科上线率66.58%,高于全市5.23个百分点。北斗小学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2933个。创建普惠性幼儿园40所、市一级幼儿园13所。率先推行“家委会”直选制度。全年教育投入23.8亿元。

  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民。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推动医疗事业发展。改革“以药养医”制度,全面实施药品“零加成”,为患者减负1436万元。创新一站式服务和预约服务,缓解群众看病排队难。试行“先诊疗后交费”模式,患者总体满意度从82%上升到85%。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为2.3万户家庭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区人民医院院长。新建社康中心2个,社康中心服务水平在全市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名列榜首。全面推进“十大中医项目进社区”。区慢性病防治院蒲公英会所获全省首个国际会所资质认证。优生健康惠民工程惠及8956人次。

  底线民生保障有力。务实推进“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持续取得新进展。促进9783名失业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100%。发放就业专项资金2.38亿元。“大爱罗湖”发动社会募集资金1100万元,帮扶1030户困难家庭。区福利中心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新建扩建7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3379名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发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补贴731万元。建成延芳路驿站,为出租车司机就餐提供便利。

  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再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刑事案件下降18.7%,“两抢”、入室盗窃案件分别下降36.3%、38.3%。建成859个和3019个一、二类监控点,率先实现多系统、多部门视频资源共享共用。301个老旧住宅区“大围合+视频”系统实现全覆盖,出租屋隐患得到有效处置。182个高层楼宇小区实施“二+5”管理服务模式。信访“直通车”制度有效化解积案43宗。重大劳资纠纷案件下降22%。打击“水客”、“拉客仔”和非法营运等口岸区域违法行为3709宗,进一步擦亮城市“窗口”。

  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以精细化、常态化监管为导向。优化安全管理网格,开展小区电梯、专业市场等安全隐患大检查,整改隐患9851宗,整治率98%。交通、消防、生产安全、森林消防的安全防控和事故指标控制情况五年来最好。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评估安全生产,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市考核第二名。强力整治出租屋“房中房”,清拆整改4211间。食品安全敢于亮剑,查封取缔450家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户,刑拘售卖含孔雀石绿水产品等案件嫌犯4人。成功创建华润万象城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100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和10个药品安全示范社区。

  社区自治激发活力。以社区自治为导向激发社区活力,获批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全国30个参评单位中名列第五、广东第一。党政社群社区共治试点成功,收集有效建议书2.4万份,实现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34个社区推行“文华十条”议事规则。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开展社会建设和民生创新项目35个、社区公益服务项目331个。

  股份合作公司发展书写新篇章。以着力减轻社会负担、增强发展后劲为导向,投入9340万元扶持股份合作公司业态转型、环卫保洁、消防提升和电力整改。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62项。成立股份合作公司专家咨询决策委员会,提供智力支持。完成30家股份合作公司换届。完成31家股份合作公司“三资”清理。完成大望、梧桐山自建水厂整合及移交,并整改14家股份合作公司供电设施。

  (三)提品质,“美丽罗湖”魅力绽放

  市容环境显著提升。致力打造最干净城区,推广“垃圾不落地、东门更美丽”试点经验,推行路长、片长制,破解“见事不管事,管事不见事”难题。完成深南东路等重点区域、主次干道和9座人行天桥立交桥的绿化及景观提升。140公里绿道全程开放。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34个。建成生态景观林带10.3公里。复绿裸露土地6万平方米。改造新建社区公园4个。特级保洁标准路面164万平方米,占市政道路的27.3%。完成60个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单位试点。创建3个省级“卫生村”。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誉。完成80万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创建40个排水达标小区,总数达到724个。拆除违法建筑114处7754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将餐饮企业纳入油烟浓度在线监控。关停污染企业20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新国标统计达288天,优良率79.1%。

  人文环境更加和谐。率先建成开放式志愿者服务大厅,新增志愿者团队262支,志愿者总数9.2万人。开展“邻里相亲”活动224场。翠北小学张绪芬老师获全市唯一“教书育人模范”称号。创新“罗雪儿”文化超市“点单”服务,组织活动3000场。255个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安装、更新健身路径61条。成功举办中国网球大奖赛、深圳水彩画双年展等国际文体盛事。小品《洁·画》获国家级优秀剧目奖。嘉南社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四)重创新,“效能罗湖”深入人心

  创新开路增强治理能力。开启人大代表监督新篇章,创新政府投资民生项目决策运行机制,实现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菜”的转变。首创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人大代表预审制,把“政府账本”变为“群众账本”。率先推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兑现公众知情权。出台《罗湖区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完成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项目由214项压减至96项。完成区属物业普查,推进政府物业产权统一登记管理。网络问政“在线访谈”拉近政民距离。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区”。

  电子政府雏形初现。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实施《罗湖区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建成具有记录跟踪、目标考核等功能的协同办公一期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区级政府所有部门全员应用,在线办件超过12万份,举办电子会议56次,初步实现无纸化办文办会和移动办公。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创新督查事项分级管理制度和督查令督办方式,督办事项998项,转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89件,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新立项189个政府投资项目实现全过程电子监察。

  节约型效能政府建设显成效。开展明察暗访28批次,行政问责39人。在行政服务窗口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安装服务评价器620台,群众满意率达99.81%。创新行政经费节约综合考评,“三公”经费下降26.71%,公务接待费用下降69.39%。建立全区小额建设工程预选承包商库,将造价5万元以上的项目纳入集中采购。政府采购在廉洁作风方面连续七年零投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武装、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外事、人防、双拥、档案、区志、后勤、扶贫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驻区税务、市场监管、消防、交警、社保、金融、海关、边检、新闻、供水、供电、客运、邮政、通信、盐务、药监等单位为罗湖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罗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外来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团体,向市直部门和驻区各单位,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罗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办事效率有待提高,审批事项还存在部门内部环节多、周期长的问题,提升效率还有空间;二是支柱产业中商贸物流、黄金珠宝的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和产业潜力还有待提升,长大企业对土地的迫切需求难以满足而仍有外迁,由此导致的财税增长后劲不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刚性增长的民生需求支出;三是政府“重投入、轻监管”的问题还没有从机制上得到根本解决,政府合同尤其是外包服务合同监管还不到位,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城市更新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城市更新的进度还满足不了城区转型发展的需要;五是老旧住宅区、城中村文化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红利,推进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民生领域制度创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构建更加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找准市场和政府的最佳结合点,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治理能力形成正向叠加效应,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增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全会的工作要求,坚持以改革为统领、以质量为导向、以创新为路径、以人民群众生活幸福为落脚点,坚持“一中心两基地”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着力推进民生福祉、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紧抓“幸福罗湖”、“质量罗湖”、“蝶变罗湖”、“美丽罗湖”、“便捷罗湖”和“法治罗湖”六个关键词,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本地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5%、5%、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突出民生,增强“幸福罗湖”凝聚力

  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坚持守底线、抓重点、促共享,深化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改革,推进民生幸福。

  擦亮“罗湖教育”品牌。以教育均衡化改革为核心,推行公民办校级领导交流制,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校际流动机制。强化政府、学校、教师、家长责任共同体建设,抓好教育经费使用和产出效益评估,改革“家委会”,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推行学生、家长教育满意度专项督导评估。抓好“校长进课堂”。培育特色学校12所。创建普惠性幼儿园20所。投入3.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0所。推进滨河中学、北斗小学整体拆建。启动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全寄宿制中学建设。启动公办学校内住宅楼置换研究。试点探索小学生校内午餐午托。预增学位1080个。

  提高“罗湖医疗”满意度。改革公立医院院长、医师考核机制,培养学科带头人。促进医院集团化发展和联网运营。试点改革医疗机构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一次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创建4个市级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培育医疗健康服务产业,逐步实现诊疗检验社会化。评选10家品牌民营医疗机构。探索建立退休专家医疗机构坐诊制度。构建“医养融合”新模式。区中医院莲塘新院工程进入主体施工。将社康中心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多种方式解决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落实公共卫生片区责任制,启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继续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

  丰富“罗湖福利”特色。改革养老事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新建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上门公益养老服务达到150户。开展新一轮“大爱罗湖”活动。建立人才信息库及配套机制。实施人才安居保障覆盖2万人的试点工程。建立公租房轮候库。莲塘保障性住房南地块4栋1024套交付使用、北地块6栋主体结构封顶。完成20个老旧住宅区管道燃气改造。启动1.7万户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开展60场促就业、促创业活动。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教育。实施“洁净宿舍”创建工程,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楼盘光纤改造覆盖率超过75%。做好贵州毕节七星关区、广东汕尾对口扶持和扶贫“双到”工作。

  编织“罗湖平安”防护网。改革机制突破条块分割,抓好“平安细胞”创建,推行“末梢管理”,重点强化专业市场、老旧建筑楼宇、城中村等场所整治,加强市政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着力内强素质,提升消防队伍战斗力。完成网上信访平台建设。打造指挥统一、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启动城中村“视频+门禁卡”系统改造及公共区域3600个监控点建设,强化后续管理维护。制定老旧电力设备升级改造整治方案。完成老旧电梯更新改造60台。抽检重点食品品种样品数不低于1000批次,打造食品最安全城区。评选10家“诚信药店”。强化“房中房”治理,推进出租屋管理和城中村转型,调控人口结构。

  创新“罗湖社区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小政府、大社会”,制定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目录和管理办法,成立罗湖社会工作者协会,完成115个居委会换届,新建15家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探索社区居民通过居委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和机制。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面推广党政社群社区共治模式,突出政府投资民生项目的惠民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推进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安排1.54亿元扶持股份合作公司发展。重点推进6家股份合作公司试点改革。建立统一财务监督平台。落实大望-梧桐山片区生态补偿方案。加快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产业规划。完成4个城中村电力安全隐患整治和供电移交。

  (二)突出升级,增强“质量罗湖”外溢力

  坚持“保存量、扩增量、优总量”,提升集聚外溢功能,在更大空间、更高质量上汇聚发展能量,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以改革促升级。改革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办法,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探索政府对企业的无偿资助向股权投资转变;打破财政扶持资金“撒胡椒面”模式,重点针对互联网产业发展,实行扶持资金分类定额竞争管理机制。将产业扶持资金规模增加到3亿元,放大市、区产业扶持政策的叠加效应,撬动社会资本服务中小企业和支持产业升级。

  以创新强产业。创新互联网金融,引进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打造财富管理中心,抢占IPO及“新三板”机遇,完善金融生态系统,支持金融业做强做大。扶持100家以上重点品牌企业及实体商家开展“线上+线下”经营,引导1-2个专业批发市场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深化“礼享罗湖”活动和“诚信联盟”、“48小时无理由退货”。深化订单式的岗前和在岗培训计划。引进3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打造黄金珠宝“话语权经济”,深化“水贝?中国珠宝指数”应用,建设珠宝玉石原材料综合服务平台,开办深圳市珠宝艺术学校,举办中国珠宝设计大展。推动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改造项目全球招商,落实大望-梧桐山艺术小镇发展规划。加强黄金珠宝、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保护。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落实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多规融合。扶持代运营、数据挖掘等电商发展。探索建设1-2个电商主题园区和电子商务大厦,打响“罗湖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品牌。打造旅游电商集聚区、“口岸经济圈”。

  以服务促集聚。改进引智策略,制定高级人才认定办法及配套政策。建立“柔性引才”机制,着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引资策略,做好“投资罗湖”APP信息服务,探索微信、互联网公共平台招商。建立专业化、系统化招商体系,委托国际不动产专业机构开展产业空间营销推广。深化服务策略,整合企业服务项目,实行集中受理、统一办理。建立区级领导、部门街道、企业服务中心分级响应服务模式。引进总部、大型企业10家。

  (三)突出更新,增强“蝶变罗湖”驱动力

  城市更新事关罗湖未来。坚持“只给城区建精品、不给未来留遗憾”的理念,求创新、见实效。

  坚持制度先行。强化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规划三个同步推进。深化区领导挂点联系城市更新项目机制。拟定旧住宅区公开选择更新主体操作规程,探索解决权利主体较多且分散的小区改造拆迁难题。出台城中村更新项目鼓励扶持办法。

  加快滚动开发。开工建设10个项目,在建总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9亿元。加快木头龙、布吉农批、金钻豪园等项目拆迁谈判进程。新增东立片区、天众塑胶工业区等4个以上项目列入城市更新计划。推动完成蔡屋围、湖贝城市更新统筹片区和金威啤酒厂等项目的规划审批。优化二线“插花地”改造策略研究方案。协调推进儿童福利会用地开发项目和清水河活口仓搬迁。推动完成东门时代广场地下人防工程招拍挂,编制完成东门中路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方案。

  完善功能配套。落实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年度责任目标,完成滨苑小区5栋楼拆除。推动东部通道、莲塘/香园围口岸周边交通建设。完成银湖片区景观环境提升和道路改造工程。建成仙桐-国威路延长市政工程。实施莲塘东片区规划一、二路建设及清水河一、二路交通整治。开展文锦渡口岸、莲塘片区、笋岗-清水河片区和大望-梧桐山片区交通改善规划编制。启动泥岗-布心路段沿线综合整治规划设计项目前期研究及宝润路、宝泰路建设前期工作。

  (四)突出环境,增强“美丽罗湖”吸引力

  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实现美丽与发展的和谐共赢。

  优化生态环境。转变环境治理“重有形、轻无形”的状况,强化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对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珠宝废气和汽车维修有机废气污染开展综合整治。加强重点区域执法,强化噪声污染监管。违法建筑纠正率维持在95%以上,纳入绩效考核。实施80个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危险废弃物100%安全处置。

  美化市容环境。改革城市管理服务外包合同履约监管机制,让奖惩成为提升市容管理的有力手段。建立区、街道电子监控指挥监督平台,打造“天眼城管”。鼓励扶持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延长绿道5号线东湖段。提升口岸区域环境景观。新建雅仕居、龙园山庄社区公园。完成盐排高速1公里景观林种植。解决8条非市政管理道路“有路无灯”问题。扩大餐厨垃圾收运范围。完成24座农贸市场公厕改造。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减水工程。

  提升人文环境。改革公共文明指数季度测评及月度督查结果应用,纳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推进“垃圾不落地,罗湖更美丽”行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完成区创意文化广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改造工程及3个“悠·图书馆”建设。推进渔民村博物馆建设。启动罗湖休闲体育公园规划研究。推进优秀文体项目进社区。培育文艺名家工作室。举办深圳国际摄影周。

  (五)突出效能,增强“便捷罗湖”竞争力

  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整合服务管理资源,提升政府效能,是打造“便捷罗湖”的关键所在。

  政务运转“在线化”。改革政务模式,再造业务流程,加快建设协同办公二期工程,实现网上办理业务全流程、全覆盖。落实《罗湖区电子政务总体规划》,集约建设数据中心和4个全区性跨部门电子政务应用平台。

  公共管理“数字化”。推进“织网工程”,改革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整合相关临聘人员队伍,完善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和社会诉求、城市综合管理事件集中受理平台。创建区级公共信息资源库,全面梳理人口、法人、房屋、城市部件等基础信息,实现区内跨部门共享。推动建立市、区业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形成社会管理服务“大数据”支撑体系。

  民生服务“便利化”。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折腾,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行政审批网上申办率不低于90%,社会事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率达80%以上。试点建立公安系统群众办证电子档案,逐步推行证照、审批和服务信息在线比对。推动社保自助服务终端进社区,实现社保信息就近查询、打印。将罗湖电子政务网建成网上办事、网上咨询统一服务窗口。新建2500个室内外AP接入点,实现重点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完善罗湖社区家园网政民互动平台。

  (六)突出治理,增强“法治罗湖”公信力

  善用法治“金钥匙”,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

  让法治成为城区鲜明特质。用法治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出台《罗湖区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工作方案》。学习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经验,强化市容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执法。提高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试行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工作制度。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全民守法,重点抓好公务员、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服务措施。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改革政务监督,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和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新模式,在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扶持等领域试点竞争性考核分配,科学配置资源、规范资金调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款直接拨付机制,探索外包服务评价机制和网上商城采购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建立社区事权准入机制,加强对考核的统筹整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强化审计监督与结果运用。推进政府投资民生项目人大代表预审机制在更多领域展开。

  抓作风打造廉洁政府。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改文风转会风,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研的常态化机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只减不增。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责力度,增强公务员队伍执行力。

  各位代表,时代有新要求,群众有新期待。站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面对发展难题,肩负民生重任,推动罗湖跨越发展,我们深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坚信全体罗湖人有创造美好生活的宏伟愿景,有深化改革创新的巨大勇气,有再造罗湖辉煌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机遇,乘东风,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为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的新罗湖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占比重较大的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住房保障九类涉及民计民生的支出。

  2.十大民生领域项目:指教育领域、文化体育领域、环保及环境工程、住房保障工程、交通改善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社区建设、社会治安工程、灾害治理工程。

  3.十大中医项目进社区:指派送《中医健康手册》、制作社区中医药宣传栏、建立社区中医养生保健屋、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讲座、中医大篷车进社区活动、中医专家下社区坐诊、设立社康中心名中医工作室、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建立治未病中心、设置社区中医馆。

  4.平安细胞:指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景区、平安公园、平安校园、平安车站、平安文化娱乐场所、平安工地等。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