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
×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来源:罗湖区委(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0-05-12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政府工作报告

——在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2020年1月3日)

区长 刘智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罗湖区抢抓机遇谋未来、积极作为破难题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庆祝活动,营造了平安欢乐祥和的氛围。盛世华诞,举国同庆,五星红旗在罗湖的大街小巷高高飘扬,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让我们和祖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一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双区驱动”战略全面形成。我们抢抓历史机遇,积极主动谋划,研究形成了系列重大规划、行动方案、重点项目,为罗湖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是罗湖建区40周年,我们没有沉醉于40年的辉煌成就,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主动攻坚破难题。停滞十年、全市关注的木头龙小区拆迁难被一举攻克、全部拆除;谋划7年之久、总投资700亿元的湖贝统筹更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清水河片区开发全面提速,工地塔吊林立,指挥部灯火通明,再现了罗湖建区初期那种干事创业的火红场面。

  这一年,我们俯下身子听民意、解民忧,民生答卷温暖人心。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大力推进学校新改扩建,办好医院建好社康,新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上万套,着力推进养老床位和长者饭堂建设,加大弱势群体帮扶力度,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我们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抓大事谋全局,进一步增强未来新动能。我们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科学谋划先行示范区贯彻落实方案,充分发挥罗湖自身优势,拉开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系统推进。先后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先行示范区《意见》2019-2025年行动方案。完成深港口岸经济带发展整体规划、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统筹规划、过境土地开发建设方案。莲塘口岸开通和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改造纳入省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罗湖人才产业园启动运作。二是重点区域开发进入快车道。设立片区指挥部和国资平台公司,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深化布吉河沿线综合改造、笔架山河上盖更新、清水河立体空间开发、梧桐AI生态小镇等专项规划研究,发布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规划。笋岗-清水河片区全年完成投资126.4亿元,同比增长22%。政府主导的42万平方米清水河片区重点更新单元计划完成申报。在深圳2019全球招商大会正式推出24.6公顷产业用地,极大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全年完成长安-国宾等6个城市更新计划、布心村水围村等8个城市更新规划的区级审批,城建梅园等8个项目正式开工,汇金天琅大厦等6个项目完成规划验收,释放产业空间55万平方米。三是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全面提速。坂银通道即将通车,春风隧道进入盾构阶段,东部过境高速罗湖段基本建成。完成延芳路提升,启动罗延立交改造、深南路东延等莲塘口岸交通疏解工程。地铁17号线确定引入罗湖口岸,5号线西延线正式开工,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新建工程加快推进,9号线西延线全面启用。深汕高铁初定在清水河设站,积极争取深圳火车站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深汕城际线在罗湖布站,发达的交通网络将使罗湖经济更具辐射力和竞争力。

  (二)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稳增长强信心,进一步释放发展新活力。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扑下身子抓好企业服务,千方百计激活市场主体潜力,经济继续平稳健康发展。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2390.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8.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48.86亿元,财政总收入26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85亿元,均好于预期。辖区金融业增加值809.15亿元,同比增长8.2%,商务服务业持续两位数增长,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每平方公里GDP产出30.35亿元,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6.1%、7.8%、1.9%,经济质量效益和综合能耗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二是优质企业资源加速集聚。中国燃气、国任保险等总部企业,中金岭南、奥拓电子等上市公司先后落户。浦发银行深圳分行等31家持牌金融机构、高新投系等8家其他金融机构正式入驻。苏宁易购、宏翔新材料等高成长企业扎根罗湖。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东门商圈改造升级全面启动,25万平方米的家居商业综合体宝能·第一空间正式开业,深圳珠宝博物馆、珠宝技术研究院、珠宝行业综合服务中心揭牌运营。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年投入6.57亿元扶持产业转型升级项目1049个。坚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121.4亿元。区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289家、解决企业诉求276项。年内新增商事主体超过3万家,较上年增长17%,其中新设及迁入注册金额5000万元以上企业689家,注册资金总额3099亿元。完成“i罗湖”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建设,365项业务容缺受理,340项业务进驻银行网点,205项业务全区通办通取,9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八成多事项零次跑动,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72%,111项业务实现“秒批”。在全国率先开展区级营商环境测评,荣获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五名。

  (三)持续聚焦群众关切,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答好民生新考卷。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开展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行动,优先实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一是教育规模质量双提升。落实3块法定图则规划教育用地,新开工建设黄贝学校、未来学校,推动2所学校拆建、新增学位540个,中小学扩班119个、新增学位6049个。建立13个家庭教育试点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午餐午休服务开通率达96%。新增及转型公办幼儿园16所,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达81%。深圳市“年度教师”连续两年花落罗湖。成功举办2019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和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暨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论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获评全国“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胜奖。二是罗湖医改持续深化。完成医院集团人事编制改革,区慢性病防治院纳入集团化管理,流花医院顺利复业,区妇保院挂牌市三级妇幼保健院。新建5家社康中心,集团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提高至45%以上。家庭医生签约累计52.2万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4.07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1.6%,远超全国17.1%的平均水平。引进7个“三名工程”团队,立项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个学科获批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项目,成功实施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罗湖医改入选“深圳市市长质量奖”,两项医养融合经验代表深圳上榜国家典型案例。三是文化事业亮点纷呈。新增2个街道图书馆、10个悠图书馆,鹏兴社区成为全市唯一获评的年度“全国书香社区”。新增1.6万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10个街道83个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罗湖网球室内馆建成使用,市工人文化宫整体改造工程启动方案设计国际竞赛。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罗湖+”APP正式上线。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水彩·粉画展,获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国围棋之乡”称号,09剧场《军哥剧说》获评深圳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四是兜底保障精准发力。新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10012套,供应1357套。全年投入1.47亿元扶持130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建成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翠平日照中心,新增51张养老床位,普惠性床位达到952张,全市排名第一。建成14家长者饭堂,实现街道全覆盖,荣获南方日报颁发的“最具百姓获得感案例奖”。建立93个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用心用情关爱退役军人。为4800名困难人员发放救助金和生活补贴6000多万元。精准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广东陆丰26个贫困村和广西西林县顺利脱贫摘帽,广西隆林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

  (四)集中整治突出问题,提品质优环境,进一步彰显宜居新形象。我们坚持高标准整治、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建区40年来罗湖发展的新变化、新面貌。一是市容环境大幅改观。推进主要干道沿线和重要节点品质提升,新开通的7公里淘金山绿道,成为网红打卡新景点。新建改造1个特色主题花卉公园、3条花景大道、5个社区公园、10个花漾街区、20个街心花园,让城区四季有花、处处有景。完成10条道路建筑立面、376栋沿街建筑立面刷新、11座人行天桥景观改造、12个城中村综合整治、16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建改造6座智慧公厕,升级改造65座公厕、23座垃圾转运站,建成开放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和全市首座街道级垃圾分类减量宣传科普馆。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总分全市排名第3,桂园、翠竹、东门3个街道成功入选全市首批国际化街区试点名单。二是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启动箱涵暗渠整治,完成115个小区和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完善市政排水管网28.7公里、小区及城中村排水管网131.4公里。协调推进5个泵站和2个水质净化厂建设,洪湖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顺利通水。清水河、笔架山河、大坑水库排洪河实现不黑不臭,东湖公园人工湖等7个小微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深圳河、布吉河的罗湖段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入库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全面实现“7个100%”、976 家200 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纳入油烟在线监控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监管系统。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3.4%,PM2.5均值为2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为2016年来最好水平。三是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及时做好“4·11”“8·28”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妥善解决武警医院违建问题,消减存量违建141万平方米,成功清理11块共15.1万平方米重点地块。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1011个物业小区纳入“物业分级管理+考核奖惩”体系,118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完成综合整治,经验做法入选全省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和全市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建成泥岗消防站,零失误处置灭火救援993起,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对11个事故高发领域和6类重点行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完成1205个有限空间智能化纳管,大力推进老瓦房、老旧电气、老旧电梯整治。“一街一车一室”市民送检量占全市五分之一,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1%。妥善处置一批重大群体性纠纷,在全市率先完成存量P2P网贷企业清退第一阶段工作。抓住“打、防、管、控、建”关键环节,八类案件立案数下降一成,破获涉黑恶案件56宗,打掉“套路贷”犯罪团伙8个,全面打赢国庆安保攻坚战。

  (五)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守初心担使命,进一步激励干部新作为。我们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政府系统全体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宝贵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的提升。一是初心使命化为行动自觉。围绕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全面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在强基础、补短板上下功夫,确保工作落实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535件,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实效。结合省委巡视整改任务,认真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发布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动方案和负面清单,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准入,大幅削减一票否决和责任书事项。实施辅助性人力资源统筹配置改革,高效配置行政资源,试点开展差异化绩效分配,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行政效能。二是制度规矩意识不断增强。严格按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开设重大决策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平台,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区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和群众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21件,区政协提案150件。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编制19个部门和10个街道办职能清单,实现权责清单与“三定”有机衔接,从源头减少推诿扯皮和不作为、慢作为。对6784件政府文件进行清理,宣布失效15份,废止50份,修改36份。推动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全覆盖,荣获中国政府采购百强区(县、市)称号。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重大项目实行审计全过程跟踪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启动。高标准建成城区运行指挥中心,依托全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础平台,汇聚市、区两级政务数据9.8亿条,搭建人口、法人、房屋、电子证照、公共信用、地理信息六大基础库,初步建成罗湖“城区大脑”。完成全区社会事件统一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城区事件统一入口、统一分拨、全流程处置、统一反馈评价、统一绩效考核等全链条监管。完善新一代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为全区139所幼儿园安装5033个高清视频监控点,先后启动智慧教育、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消防、共性能力平台等项目建设,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级)第一名”。

  此外,信访、统计、计生、民族、宗教、双拥、三防、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罗湖振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空间释放相对滞后,全年产业用地供应占比全市最低,增量企业落地难,优质企业外迁多,安商稳商难度较大。二是公共服务的短板弱项依然明显,公办中小学学位、人均文体设施面积、人才住房保障和普惠性养老床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城区建设管理缺乏统筹,道路反复开挖造成频繁扰民,综合管廊建设滞后,垃圾分类仍不彻底,智慧城市建设专业力量不足。四是城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4·11”“8·28”突发事件再次敲响安全警钟,亡人交通事故多发、高发,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仍需提升。五是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问题较多,一些部门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少数基层干部仍有庸政、懒政、怠政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正视不足、精准发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机遇,科学主动谋划未来、全面推进罗湖振兴发展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特区的建设发展从罗湖起步,特区的改革开放从罗湖启动。40年来,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迅速建成了一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城区;40年来,成千上万的追梦者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挥洒汗水、创新创业、努力工作,铸就了罗湖今天的辉煌,也实现了自己个人的梦想。渔民村的变迁成为深圳“小渔村”传奇故事的精彩写照,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成为罗湖人只争朝夕、高速前行的真实素描。回首过去,我们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而自豪,我们更要向特区拓荒牛的拼搏和奉献致敬!

  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面临的外部挑战日益增多,我们面临的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时期罗湖如何谋划新发展、再创新辉煌,是我们必须正面回答的“时代之问”。有人说,罗湖有点小,城区面积小,建设用地更少,好项目落不了,大企业引不来;也有人说,罗湖有点老,作为深圳最早设立的区,很多建筑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规划和建设水平落后,马路不宽,街区老旧,与兄弟区相比有落差;还有人说,罗湖有点慢,随着建区早期大干快上时代的结束,罗湖的发展速度慢下来了,城区变化慢下来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也有所消退。如果说建区初期的一次创业很苦,那么现在的二次创业可谓说很难,我们面临的局限、包袱、挑战、竞争更多更大。

  “事不避难,志不求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每一代人都必须不断自我审视、思考探索、开创未来。

  ——小城区,可以有大作为。一个城区,物理空间的大小是固定的,但发展空间的大小是相对的。纽约曼哈顿的面积为59平方公里,香港岛也只有78平方公里,但却拥有全球性的竞争力、影响力及活力和魅力。对比看到差距,但也看清方向、增强信心。罗湖城区虽小,只要精耕细作,依然可以做出大文章。也正是因为面积小,才倒逼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老城区,可以焕发新活力。城市是一个吐故纳新、不断迭代的生命体。我们位于深圳中心区,伴随整座城市的崛起,依托空间资源的有机更新、老旧街区的整治美化、历史记忆的传承活化、既有规划的补遗完善、山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新兴产业的更迭转化、移民文化的交融汇聚,老罗湖完全可以持续焕发出新活力。

  ——先行区,可以再次崛起。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作为先行区,罗湖在特区建立初期高歌猛进、一马当先;而近二十年来,各兄弟区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发展,呈现百舸争流、比学赶帮超的态势。从波峰浪尖下来,我们经历了一个心理调适期、思考探索期,更是一个战略谋划期、能量积蓄期。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未来罗湖必将在重新崛起、全面振兴征程中迸发强大势能。

  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为我们提出了“建设罗湖旧城改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这一充满挑战的宏大命题。从统计数据上看,2005-2014年10年间,罗湖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775亿元,年均不到78亿元;2015年启动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以来,罗湖近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1170亿元,年均约234亿元,为十年前的3倍,展示了传统中心城区主动作为、厚积薄发的巨大潜力。

  按照区委确定的“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新格局,未来罗湖将在国土空间拓展、存量土地开发、土地立体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高起点、大手笔打造蔡屋围-湖贝深南总部经济廊道、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深港口岸经济带、笔架山河沿线更新及全域复明工程等四大“千亿片区”。同时,结合旧城改造在交通、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将催生大变化,引领大发展,更将重塑罗湖的城区面貌、产业形态、承载能力、发展格局,真正实现蝶变振兴。

  “四十不惑,蓄势待发。”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两大战略指引下,我们将按照区七届四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在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功能提升、加快产城融合、强化内通外联、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环境品质、推动绿色发展、完善基层治理等方面做到“八个主动谋划”,在新起点上奋力书写罗湖全面振兴发展的华彩篇章!

  三、2020年主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全会和区七届四次党代会部署,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聚焦“五大战略定位”和“五个率先”重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优环境、保稳定工作,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本区生产总值增长6%-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3%、3%、2%左右。

  为实现上述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大片区开发为引领,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罗湖经济的竞争力。一是全面推进重点片区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湖贝片区开发建设,实现蔡屋围统筹片区开工。强力推进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完成重点更新单元内15万平方米用地拆迁、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二期重点产业项目遴选,高标准完善路网建设和公共配套,打造新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加快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发展,大力推进城建梅园、招商中环、城脉中心、恒大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布局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黄金金融等新兴业态。积极争取深港口岸经济带上升为区域战略重大平台,加快过境土地整备、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统筹更新、文锦渡口岸片区改造升级。二是全面加快产业集聚和促进创新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部企业集群,新引进总部项目3个以上、优质项目10个以上。支持中电信5G基金、深圳资产管理公司落地,全年引进持牌类金融机构5家以上。推动平安集团旗下科技公司、京东云等落地发展,鼓励德勤大湾区双创中心、华润加速产业创新中心等高端项目外溢发展。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及各类专业园区6家,国高企业超过400家,新兴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以“保税+”模式试点建设水贝珠宝玉石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推动黄金珠宝要素平台建设,打造中国珠宝产业品牌集聚地和创意策源地。结合东门商圈改造,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全国高品质步行街建设。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企业服务体系。全面改革企业服务工作体系,修改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安商引商政策举措,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创新模式建设2个联合总部大楼。优化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启动政企服务平台二期开发,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直通企业、涉企问题全流程全方位跟踪服务。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实现“一次配齐、一天办结”,让企业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创业。启用区级新行政服务大厅,加大社区智能终端投放量,全面推广“i罗湖”应用,实现市、区2000多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应上全上、全程在线”。充分发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中国珠宝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维权工作机制。

  (二)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坚持一流标准、高点定位,打造一批质量过硬、品质一流的精品工程,把罗湖建设得更有魅力、更具吸引力。一是全力打造旧城改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完成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开展土地空间要素市场化、集约化利用改革,创新“规模整备、一体规划、连片开发”实施模式,鼓励纵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和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开发。全年完成5个城市更新计划审批和6个区级规划审批,新开工5个项目,完成3个项目规划验收,新增产业空间16.5万平方米。全面清理已批未建土地,探索推进综合整治政策由工业区推广适用至商业区。加快边检二大院、景福花园片区、船步街片区、清水河小区等棚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市人民医院、深圳中学等优质公共资源周边地块改造提升。加快推进玉龙新村17.7万平方米用地开发、小坑工业区用地清理、清水河供港活畜中转仓搬迁,拆除消减违法建筑120万平方米,提升存量土地开发进度和优质空间释放效率。二是稳步提升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围绕口岸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节点,全力做好莲塘口岸开通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推动罗延立交、深南路东延等莲塘口岸配套工程建设。积极争取25号线引入文锦渡口岸,推动高铁、地铁11号线引入深圳火车站。加快地铁14号线、5号线西延工程建设,配合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6号线二期开通运营。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5条,打通断头路1条。完成10座人行天桥景观改造,实现“三横四纵”等重点工程全面完工。严控严管道路反复开挖,加强施工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对市民群众出行影响。三是持续加强城区环境提升和建设。完善“郊野(森林)公园—市政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建成1个自然教育中心,新建提升3条花景大道、3个花漾街区、5个社区公园。通过城市“双修”串联5个片区18个节点,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5%。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面补齐雨污分流缺失管网,完成百鸽笼泵站建设,推动宝安路泵站和洪湖水质净化厂、大望水质净化厂建设。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实现清水入河、污水入厂。加快推动清水河、笔架山河全域暗河复明,启动沙湾河(罗湖段)等10公里碧道建设,打造更多群众看得见、走得近的亲水空间。持续推动下坪垃圾填埋场减量、封场和清水河环境园升级改造,试点打造1个生态工业园区,改造提升22座垃圾转运站,实现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80%以上,让“无废城市”成为社会共识。

  (三)全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聚焦“七有”要求,用心用情用力,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难题,让幸福成为罗湖最亮的民生底色。一是尽最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建成莲塘片区、红岭片区2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完成梧桐小学、红桂小学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2700个,推进9所新改扩建学校开工建设,有效缓解学位紧张问题。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推进政府产权园转型为公办园,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力争达50%。加快推进罗外全寄宿制高中、第十九高级中学新建工程,支持规范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成立罗湖区职业教育中心,推动职业教育融通发展新模式。全面落实课堂革命和家庭教育改革,落实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统筹协调、优质均衡。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大学申报工作,争取办学政策突破并落地实施。二是继续擦亮罗湖医改品牌。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医学人才引进方案,出台中医发展五年规划,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和成本控制管理,全面提升医院集团综合实力。开工建设区妇保院改扩建工程,开放布吉医学中心,建立医学科研服务平台,加快谋划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医疗城。以社康中心为重点,创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建成65家标准化社康机构,实现居民建档覆盖率80%,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4.5名。完善医养融合体系,新增1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宝丰苑敬老院,推进“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建设,探索长期照护、居家养老防护为一体的新模式。三是推动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开工建设“两馆一中心”、粤海体育休闲公园,加快市工人文化宫整体升级改造和区综合艺术馆(文化馆)、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二期)、翠湖公园新建、罗湖体育中心改扩建等项目规划建设,改造2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传承“三纵八横”的街巷格局,推进湖贝旧村南坊活化利用,加快思月书院、元勋旧址修缮,打造岭南文旅胜地。策划举办一批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活动。精心举办系列国际赛事,合作办好大剧院艺术节。发挥罗湖区融媒体中心作用,传递正能量,唱响“罗湖好声音”。深化“诚信罗湖”建设,加强社区U站规范化建设,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四是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年举办50场就业招聘会,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多元化处理机制。加快推动“二线插花地”项目建设,新开工筹集人才房和保障性住房6391套。投入1.58亿元实施80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的公共服务。织牢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网,完善“大爱罗湖”慈善帮扶体系,设立一批社区基金(会),加大对困难家庭、贫困学生、重疾患者等群体救助力度,营造“弱有众扶”社会风尚。落实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打造更有温度的无障碍城区。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按照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加快推动陆丰海洋工程基地产业园建设,结合隆林、西林县的当地优势开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共绘脱贫攻坚新画卷。

  (四)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城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探索走出一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新路。一是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完善街道“大部制”改革,推动监管执法力量下沉,实施街道“平台统筹+协同监管”综合监督考核,优化区街道条块协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监管服务工作水平。创新民主协商处理小区事务机制,引入有资质物管企业承接公共服务事项,实施向西村等9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实现城中村专业物业管理全覆盖。完善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供给,在渔民村试点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村,10个街道各打造1个共建共治共享示范小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创新城区综合治理机制。建成城区管理和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感知项目,实现全区运行状态全面感知、应急指挥一体联动、事件处置高效有序、决策分析统揽全局。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九大行动”,紧盯180条测评标准,压实三级创建责任,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链条”,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文明创建工作。三是提高城区安全保障水平。构建5G智能城市安防体系,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强市区重大在建项目的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演练,实现重大安全风险点位全纳管。推进房中房、老旧电气线路安全隐患整治,实施29个小区、9个城中村管道燃气改造,继续推进住宅区、城中村消防管网整治。建成室外应急避难场所36个,完成20个小型消防站建设,创建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药品安全城区。继续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完成P2P网贷企业清退任务。扎实开展边海防工作。打好扫黑除恶和全民禁毒两场硬仗,更新改造社区警务室76个,推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健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共建平安和谐家园。

  (五)全面强化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使命担当,切实转变职能,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服务效能。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高效执行。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建责任制,从基本制度严起、从日常规范抓起,敢于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好、问题突出的亮黄牌、掏红牌。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以上率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政府法律服务体系改革,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法律审查工作标准化,增强重大行政决策法治保障。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依法规范、严格落实执法“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争创第一批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新标杆。推动用权公开,完善政务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推动政务数据规范有序共享开放,让阳光照亮权力运行的每个角落。三是坚持强化管理、正风肃纪。不断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合同履约监管、行政审批、执法检查、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制度规范,加强审计监督,强化财政资金审核支付,切实防范廉政风险。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稳步推进国资国企和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引导集体股份公司规范健康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持之以恒推进作风转变,使全区上下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深深镌刻在每个公职人员的心中。

  各位代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总会带来新的气象,激发我们新的梦想。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特殊年份,我们感恩过去、憧憬未来,但更要走好当下的路,干好当前的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罗湖贡献!

  有关名词解释

  1.过境土地:根据1997年7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令第221号,深圳河治理后,以新河中心线作为深港两地的区域界线。因治理深圳河裁弯拉直后的“过境”土地,原位于深圳市行政区域的四幅地块纳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原位于香港行政区域的五幅地块纳入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

  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指标,监测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依据,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监测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是一个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3.三名工程: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

  4.7个100%:所有建设工程工地100%落实、施工围挡及外架100%全封闭、出入口及车行道100%硬底化、出入口100%安装冲洗设施、易起尘作业面100%湿法施工、裸露土及易起尘物料100%覆盖、出入口100%安装 TSP 在线监测设备。

  5.物业分级管理+考核奖惩:根据物业创新督导系统的打分将物业小区划分为“放心小区”“帮扶小区”“关注小区”,分别采取挂“红黑”牌、表彰扶持、约谈训诫、建议撤换等措施进行奖惩和管理。

  6.一街一车一室:“一街道一快检车一快检室”的简称,为辖区10个街道分别配备一辆食品快速检测车和一间食品快速检测室,提供食品快速检测服务。

  7.一主两区三带:总部经济主廊道、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文化生态休闲区和深港口岸经济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

  8.五大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9.五个率先: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10.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11.碧道:以水为主线,统筹各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打造的生态廊道。

  12.无废城市: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13.高科技预制学校:采用轻钢结构装配及模块化生产的预制学校,建设周期仅半年,具有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优势,可短期内大幅提升学位供给能力。

  14.PPP: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15.两馆一中心: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16.文明城市创建“九大行动”: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针对创建短板和薄弱环节而开展的一项系统性攻坚工作,主要包括公共环境提升行动、公共秩序提升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窗口行业提升行动、公益广告宣传提升行动、志愿服务提升行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建筑工地管理提升行动和督查督办提升行动。

  17.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8.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9.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0.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