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
×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来源:罗湖区委(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9-02-14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政府工作报告

——在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2019年1月15日)

区长 罗育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罗湖全面推进振兴发展的实干之年、拼搏之年、加速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要求,围绕“六大攻坚战”“百项任务书”,统筹推进稳增长、转动能、优服务、拓空间、提品质、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初步核算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253.69亿元,增长7.3%(下同);社会消费品零售达1310.26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达281.48亿元,增长2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元,增长2.4%;每平方公里产出GDP28.62亿元,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6.5%、3.9%和4.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达5.6%,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0家,36家企业跻身全市500强企业行列。

  ——罗湖蝶变打开新局。湖贝、蔡屋围两大统筹片区规划审批获重大进展,城建梅园完成土地出让,标志着总建筑面积超500万平方米、投资上千亿元的三大更新项目即将进入建设阶段;顺利完成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国际设计竞赛,口岸经济带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更新项目年内释放空间60多万平方米,特力吉盟、IBC大厦等一批项目遗留问题实现破局,产业发展和企业纾困“双促双赢”。

  ——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九大类民生支出127亿元,增长7.2%(剔除棚改一次性因素);新增学位4400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校内午餐午休开通率89.6%,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中医院莲塘新院顺利开业,新增床位600张,新增社康中心6家,升级改造4家社康中心;完成新开工及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0878套,竣工3498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建成1个特色花卉主题公园、3条花景大道、5个社区公园、10个花漾街区和20个街心花园,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居全市前列;拆除消减各类违法建筑950栋(处)、建筑面积108.4万平方米,一级水源保护区285栋违法建筑及建设项目全部处置完毕;投入16亿元实施治水提质,深圳河(罗湖段)、布吉河(罗湖段)基本不黑不臭,公众满意度达99.1%、93.8%;PM2.5浓度均值26微克/立方米;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城区软实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第三届深圳国际摄影周、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等大型活动;辖区企业首次囊括第47届莫比乌斯国际广告奖4项大奖,为“设计之都”再添风采;连续三年蝉联政府网站(区县级)绩效评估第一名,荣获“2018年书香城市(区县级)”称号,医改、棚改、健康社区等五大案例入选“2018深圳改革榜”。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稳”“转”并举,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存量、引增量、扩容量、提质量,加快释放新经济增长潜力。一是全力以赴稳存量。充分发挥占GDP比重超三分之一的金融业压舱石作用,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开展存量P2P网贷企业专项排查,网贷机构和资金、人员规模均有效下降,金融业风险整体可控。全年金融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778.40亿元、增长5.8%,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劲支撑。二是主动出击引增量。赴国内外组织10余场招商推介活动,财政出资购置9万平方米产业用房,招商中环等9个更新项目建成启用,引进中银保险深分、民生证券投资等9家金融持牌机构和深城投、世纪缘等22个重点产业项目。三是精心布局扩容量。完成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空间规划并成功纳入全市金融“一城一街一带”战略版图,推动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挂牌市级新兴产业集聚区,清水河片区初步纳入国家高新区扩区范围,整备连片后可形成36万平方米空间,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一期启动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四是聚力转型提质量。建成现代服务业和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10个专业园区,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1%,新增创新型企业38家,年度专利申请量、授权数分别增长122.8%、105.3%,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受理申请增长近6倍。深圳珠宝博物馆、“一带一路”泛珠宝时尚产业联盟等多个公共平台启动建设,首家“珠宝文化”主题购物中心投入运营,黄金珠宝产业加速转型。

  (二)“扶”“服”联动,持续优化城区营商环境。坚决落实“放管服”改革及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出台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和民营企业纾困行动,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00亿元。一是企业扶持因需施策。积极协助民营企业对接“四个千亿”[1]计划,对标全市营商环境改革“20条”出台罗湖营商环境7大领域18项改革措施,全面修订产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办法并安排专项资金6.52亿元,规上企业增至2194家,增长14.2%,其中260家企业享受直通车服务、238家重点企业由区领导挂点服务,解决实际困难287个,企业满意率95%。二是智慧服务换挡提速。各级政务大厅全部配置自助服务终端,10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全预约和“最多跑一次”,68个事项区内通办,七成事项零次跑动,网上办结率100%,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4天,新增商事主体2.8万户。打造智慧型的“五公开全链条集约化服务”[2],顺利通过国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验收,公众满意度92%。三是聚才引智多措并举。成立“菁英人才协会”,设立29个人才服务站和112个人才服务点,发放91张“菁英人才”卡,提供1433套人才住房,落实1.1亿元人才补贴,引进应届毕业生12018人,增长20.5%。挂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罗湖人才产业园,第二届大梧桐双创大赛吸引海内外404个项目参赛并囊括市总决赛团队组冠亚军,累计打造各类创新载体60个,吸引创业人才集聚发展。

  (三)“破”“立”同步,持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并综合运用更新、棚改、整备和查违机制,加快消除安全隐患、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城区功能,“拓空间保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全面铺开。一是统筹规划精准破题。全面修订罗湖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及时出台棚户区改造实施办法,强化规划引导、产业监管、公配建设、计划清理和风险防范。完成城市承载力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启动地下空间开发、清水河科创智慧城及旧住宅区改造等重大课题研究,为城区开发规模、时序、路径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重大项目蓄势而立。面向全球开展布吉河(罗湖段)沿线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完成市工人文化宫整体改造概念设计和笔架山河上盖沿线更新策略,启动莲塘口岸配套交通改善和轨道交通T1线(银湖-莲塘)前期研究,地铁14号线开启清水河交通枢纽建设,“二线插花地”棚改17个地块全面开工。三是空间资源有效拓展。完成土地整备95万平方米,清理用地11.4万平方米。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4.5万平方米,新增4个更新计划,新开工深南一号、工纺大厦等9个项目,累计32个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启动边检二大院、景福花园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珠三角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暨违法建设治理现场会在罗湖召开,经验获全省推广。

  (四)“建”“管”兼顾,持续打造文明城区风貌。以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全面实施城市品质提升8大类25项工程,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案件100%办结,确保城区整洁靓丽、天蓝水净。一是生态建设基础先行。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平方公里,完成罗芳污水厂提标改造、大望片区分散式污水处理和108个小区、9个城中村“正本清源”工程,洪湖水质净化厂、东门污水泵站顺利开工,妥善解决布吉水质净化厂征地返还遗留问题。建成快速充电设施850个、慢速充电设施1300个,实施环卫柴油车DPF[3]尾气改造100台。二是市容整治立行立改。启动“三横四纵”[4]、爱国路等相关道路品质提升,刷新深南东、笋岗东等道路沿线408栋建筑立面和桥梁6.1万平方米,拆除非法户外广告4000余块。所有工地完成施工围挡改造和扬尘治理“7个100%”[5],升级改造36座市政公厕、21座垃圾转运站,基本完成8座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和12个城中村综合治理,辖区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取得明显进步。三是创文成果由表及里。在全市率先建立文明指数常态监测机制,新增5个街道综合文体中心、2个街道级图书馆、10个悠•图书馆,更换及新建社区健身路径228条,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区义工联在册义工达13.4万人,荣获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成立市民文明培训学院开展“1+N”[6]文明素养专题讲座,09剧场《军哥剧说》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双周发布”和“二线插花地”棚改被南方报业评为“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代表各区在全市第五届文明城市创建总结大会作典型发言。

  (五)“短”“弱”齐抓,持续推进惠民利民工程。推出“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梳理10个领域136个项目,年度投入72亿元,针对群众关心问题持续发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民生保障扬长补短。深化“基层为重点”“健康为中心”的医改成果,全年财政投入14.8亿元,增长27.7%,每万人全科医生3.8名,社康机构诊疗量增长9.8%。围绕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体制机制、育人模式、家庭教育等五个供给侧推动25项教育改革,挂牌6个中小学教育集团、3个幼教集团,完成7所学校新改扩建。落实住房保障货币补贴2.8亿元,首次面向户籍在册轮候无房家庭供应保障性住房236套。全年投入民生微实事资金1.8亿元,通过“大爱罗湖”“双拥优抚”“康复救助”等活动对各类弱势群体发放补贴7561万元,追讨农民工欠薪1759万元,安排对口扶贫资金6200万元。二是出行环境日益改善。实施6大类30条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措施,优化调整102条公交线路,新建12个公交站点,完成15对“列车化”站点扩容改造、3个微片区慢行交通综合整治,新开工及续建9条6.2公里次支路网和3座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累计打通14个交通拥堵节点,2号线三期、5号线西延等轨道项目进展顺利。三是城区运行安全有序。成功抗击超强台风“山竹”,实现“零死亡、少受伤”目标。开展8大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改造消防栓755个、老旧电气台区260个、老旧电梯101台,建立微型消防站541个,完成15条食街、47所学校管道燃气改造,全年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14%。街道食品安全快检车、快检室全覆盖,食品抽检合格率98.7%。“两抢”、盗窃警情分别下降52.5%、4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5个犯罪集团、刑拘835名嫌疑人,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六)“效”“廉”双优,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责任担当、筑牢廉洁底线。一是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39件,区政协提案122件。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及时清理规范性文件,依法完成10个重大行政事项决策和2个重大行政事项决策听证,率先出台政务公开“1+4”[7]文件,主动公示部门职能清单、安全生产监管清单、事中事后监管清单和14项32类执法信息。二是行政效能稳步提升。认真落实国务院大督查迎检,全面开展政务事项标准化梳理,所有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社会投资项目备案压缩到2个工作日,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结合“深圳90”[8]政策启动区政府投资项目运行机制改革,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55%。三是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扎实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行动,切实做好中央巡视发现问题整改,以“租赁+购置”方式落实10个街道5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用房标准化建设达标任务,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四风”,稳步推进审计全覆盖,全国率先建立政府合同智能管理平台,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大代购”[9]模式,持之以恒营造风清气正、勇于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

  此外,信访、统计、计生、民族、宗教、双拥、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罗湖振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建区近40年的罗湖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一是优质产业空间严重不足,企业外流趋势不减。高端产业的优质空间需求短期内无法充分满足,去年累计迁出深交所等纳税百万元以上大户33家、千万元以上大户10家,未来随着多家企业外地总部相继建成、统计核算改革不断深化,持续外流压力下的稳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二是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动能转换任重道远。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比重不到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近年新迁入企业多数处于培育期和成长期,缺乏高端创新平台和领军型创新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仍需时日。三是城区开发强度极高,风险防控压力巨大。现状建筑密度、商业网点密度、建成区人口密度均为全市最高,未来城市更新规模近2000万平方米,长期高负荷运转的交通出行、市政配套、资源供应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四是公共资源结构性短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社会人口负担系数[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公办学校大班额问题未有根本改善,户籍老人养老床位配比和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偏低,保障房户籍在册轮候家庭3.6万户,占全市13.9%,普惠式公共服务存在较大缺口。五是城市更新统筹不足,空间适配性不达预期。土地整备进度滞后于用地保障需求,项目碎片化严重,难以实现功能联动、产业协同、风貌统一,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高度市场化博弈不断抬高更新成本、拉长更新周期,空间释放滞后于发展需求。六是建管标准相对不高,城区管理治理短板明显。仍有近百条道路未移交市政管理,年度十大拥堵次干道60%在罗湖,市容管理不精细导致环卫测评排名靠后,20条河流中仍有9条黑臭水体,小散及零星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七是担当精神有所弱化,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同,改革创新动力不足,推诿扯皮、拖拉延误、敷衍应付现象时有发生,品质提升、治水提质、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与全面振兴发展要求仍有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正视不足,精准发力、久久为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和罗湖建区4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和区委七届三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以改革开放再出发推进罗湖全面振兴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在全市“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进,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新征程中勇当先锋。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站在建区40周年的新起点,回顾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进程,我们要更加深刻把握改革开放“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潮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紧紧握住改革开放的“接力棒”,蹄疾步稳、心无旁骛,瞄准“五个必须、五个全面”,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工作再落实,奋力跑好罗湖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必须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做好“一篇大文章”,全面构建深港合作新平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篇而众篇明。我们要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先发优势,以更大的战略格局、更高的目标追求,率先作为、率先担当,自觉用全球视野、国际水准做好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深度合作这篇大文章,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口岸经济带规划加快落地实施,早日将宏伟蓝图变为施工图,打造深港商贸旅游消费合作重要载体和枢纽城区。

  ——必须擦亮改革金字招牌,精耕“一块试验田”,全面培植可持续发展新优势。惟奋楫者先,惟改革者强。我们要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系统总结罗湖建区4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持续擦亮改革先锋城区金字招牌,在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块试验田上精耕细作,以全新视野谋划建设“产城融合、联动发展、集约高效、高端配套”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推动罗湖在改革开放新起点勇立潮头、再创新局。

  ——必须融入全市创新版图,发动“一台双引擎”,全面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我们要全方位融入全市科技创新版图,紧抓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和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上升为市级战略的契机,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3+1+N”[11]的现代产业体系中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启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高速双引擎,助推产业能级、经济增长再上新台阶。

  ——必须坚守生态发展理念,打响“一场攻坚战”,全面夯实文明创建新成果。政贵有恒,接力为要。我们要做好污染防治“减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法”,坚决守好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高起点、高标准抓好环境品质提升,打响黑臭水体、固废处理攻坚战,活化利用一批生态空间,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奏响新时代美丽罗湖最强音。

  ——必须打造作风过硬队伍,立下“一纸军令状”,全面实现幸福指数新跃升。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切实提高标准、追求卓越,激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冲上攻坚克难第一线,以硬作风、硬措施完成“城市质量提升年”“水污染治理决战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政务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十大民生实事”[12]等各项市考区硬任务,切实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用更多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本区生产总值增长6.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万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亿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2%左右;万元GDP水耗下降3%左右;万元GDP电耗下降1.5%左右。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我们将在2019年重点推进以下十项具体行动:

  (一)口岸经济带合作共建行动。联手国内外知名机构精心谋划、高位推动,沿深圳河串联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对标国际一流共同打造“双向开放、双向服务”的口岸经济带,争取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项目库。一是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名片。深化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成果,完成专项规划编制,推动设立统筹更新片区并启动法定图则修编,探索在小河套及周边地块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并布局建设深港服务合作特别政策区,联合三大口岸共同打造跨境免税消费新兴商圈。二是积极推动对外通道建设。加快罗沙路-延芳路立交改造、深南路东延等莲塘口岸交通疏解工程进度,完成轨道交通T1线(银湖-莲塘)详细规划研究,协调轨道11、17号线调整引入罗湖口岸,积极推动深圳火车站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深汕城际线在罗湖布站,争取更多口岸通关便利措施在罗湖试点。三是主动承接深港创新合作外溢需求。结合莲塘口岸建成开通、文锦渡口岸货运功能疏解,编制莲塘片区发展规划,主动对接香港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北部经济带等布局,建设跨境专业服务业园区、粤港澳产学研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研究出台深港两地共享的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具有香港执业资格的高端服务业人才依法执业,吸引港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百万空间加速释放行动。联动更新、棚改、查违、整备,结合大片区、大项目的统筹开发,全年释放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空间和产业空间,为罗湖可持续发展打开新局面。一是坚持城市更新大统筹。全力推动“三个转变”[13],年内完成5个城市更新计划审批和6个区级规划审批,供地18万平方米,新开工金钻豪园一期、水贝村二期等8个项目,全力推动湖贝、蔡屋围两大统筹片区开工并新增1个重点更新单元,积极破解深业物流、木头龙、金钻豪园、东门新世界、德弘天下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笔架山河上盖沿线更新改造一期更新计划、规划报批,全年城市更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二是推行土地整备新模式。开展闲置土地收回、土地收购、整村统筹和片区统筹等试点,切实解决用地闲置和股份公司历史用地遗留问题。针对到期用地和功能不适用地,探索留用地、异地置换或物业分成等补偿机制。年内完成国威路北-畔山路东地块、清水河二路新建、罗沙路-延芳路立交桥改建及布心中学等相关土地整备任务,加快推进小河套地区飞地整备工作。三是完成查违攻坚硬任务。建设集审批、查违、整备一体化的查违指挥平台,建立储备土地、临时建筑、存量违建数据库,形成违建发现、上传、处置、反馈的查违闭环,依法拆除一批、没收一批、改造一批、处置一批、纳管一批,年内完成查违235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遗留违建处理确认30万平方米,为产业发展、民生项目建设腾挪、释放、拓展空间。

  (三)新兴产业提质扩容行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罗湖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新技术、新市场、新资本、新人才等全要素协同,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一是加快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以“错落有致、风格各异、人文相映、山水风情”为目标,启动清水河科创智慧城建设,力争年内完成片区详规编制和图则调整,加快土地整备、征地拆迁等各项前期工作,收回红岗国际创新广场建设范围内5.6万平方米土地,启动一期地块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和用地出让,完善周边交通组织和市政配套,试点5G商用并部署一批智能网联应用场景及基础平台建设。二是不断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重点领域,集中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力争引进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家、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1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创新载体10个,在海外顶尖创新高地谋划布局一批离岸研发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引进3家以上大型供应链企业,集聚一批以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主的智慧零售企业。三是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大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扶持力度,完善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版权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社会研发支出同比翻番。动态优化区级高层次人才智库,组织“两院院士罗湖行”活动,推动企事业单位建设院士工作站,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少于80名。积极探索与深圳广播电视大学等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以培养新型人才为主的粤港澳城市大学。开展第三届大梧桐双创大赛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优质创新资源、人才汇聚罗湖。

  (四)实体经济强链补链行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引入新业态、新组织形式,有效提升产业链水平,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六稳”[14]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沿线重点项目建设,抓住资管新政、放宽外资准入等机遇加大招商力度,推动招行资管、国任保险、浦发银行深分、人保集团南方总部、中电信基金等重点金融机构落地。推动平安银行申报黄金专营机构,支持工行深分筹备黄金交易所实物交割仓库,助力打造黄金金融中心。二是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发挥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广京基100现代服务业专业园、中设大厦服务贸易专业园等组团式发展模式,鼓励专业服务、服务贸易向规模化、高端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定期在专业园区举办中小企业上市路演和银企对接会,培育50家拟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上市的行业领军企业。三是切实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完善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年内服务重点企业200家,日常服务企业1000家,全面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协助对接“四个千亿”计划和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发展规模以上民营企业50家。试点区属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接市属国企对外并购标的,争取以市区联动模式推动一批增量混合所有制企业落地。出台股份公司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细则,加大扶持力度和精准性,鼓励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转型发展。

  (五)特色商圈升级重塑行动。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定位,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建设多层次差异化的区域性商圈和彰显特区文化的商业名街。一是启动东门改造2.0版。以市工人文化宫改造为契机,研究设立东门改造专项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综合运用城市更新、业态创新、文化复兴、整治翻新等方式打造承载深圳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商业名街。结合口岸经济带规划北延人民南时尚消费脉至东门,沿线营造高品质街道空间,改善慢行体验并引流口岸百万消费力。二是加快水贝布心“一基地四中心”[15]建设。做强“一带一路”泛珠宝时尚产业联盟,建成珠宝博物馆和珠宝大道,完善特力吉盟产业园市政道路等配套建设,挂牌运作珠宝产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举办高水平珠宝首饰设计赛和作品展,打造深圳特色、国际一流的珠宝之都。启动粤海布心工业遗址项目国际招标,结合周边更新项目集中打造留住深圳记忆、弘扬特区精神的国际文化名片。三是高标准打造笋岗新商圈。完成片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法定图则调整,严格按照重点片区质量开发建设实施细则推动空间、产业、公配同步升级,联合城建梅园、招商中环、深业泰富、宝能中心、城脉中心等更新项目释放的大量高端空间,以最新理念、最优方案打造国际一流的时尚消费中心和创意总部基地。

  (六)生态资源修复利用行动。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施城市双修,主动谋划一批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项目,让市民最大限度共享山水资源。一是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工作。完成洪湖水质净化厂建设,集中整治餐饮油烟、露天烧烤和“散乱污危”[16]企业,强化固体废弃物动态监管,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落实“7个100%”目标,逐步加大路面清扫作业的纯电动作业车配比。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认真开展“五清”[17]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水体生态修复和暗渠复明工程,完成东门泵站、草埔泵站、清水河泵站和32条道路22公里排水管网建设,改造7公里老旧污水管网,建设海绵城市2.7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5%,年内彻底消除建成区全部黑臭水体,深圳河(罗湖段)水质稳定达标。三是积极探索生态用地保护利用。在清水河等片区试点编制生态线保护利用规划,争取调出一批生态用地,导入低冲击、低容积率的产学研机构、孵化培训基地等教育科研设施。启动13个慢行系统建设,结合梅布通道、“一河一景”、暗渠复明、铁路上盖等项目,以笔架山河、布吉河为纽带连接银湖山郊野公园与红岗公园、洪湖公园、围岭公园,打造“山、湖、河、城”特色慢行休闲廊道。

  (七)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确保品质提升8大类25项工程全面完成,以更加靓丽的市容市貌迎接罗湖建区40周年。一是深入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完成深南东路、和平路等道路沿线101栋建筑立面整治提升和人民南、北环大道等沿线楼宇、重要广场节点景观照明提升,完成布吉河景观提升一期工程。建设粤海体育休闲公园,建成开放省立绿道2号线。补种“山竹”台风期间受损道路行道树,改造低效林81.2公顷,协助做好首届大湾区深圳国际花卉展布展工作。二是大力整治城市管理黑点。推广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80%以上物业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升级改造垃圾转运站23座,建设新型地埋式垃圾转运站1座、垃圾收集点2处。继续实施市政公厕智慧化升级和社会公厕改造,更新提升20个农贸市场,启动第二批18个城中村综合整治,力争符合条件的公厕、农贸市场、城中村整治提升全覆盖。三是狠抓精细化的长效管理。以全市街道环卫指数每月测评为契机,聚焦市容环境整治重点、难点,加快搭建智慧环卫管理平台,不断压实清扫保洁单位主体责任和街道属地监管责任,构建权责清晰、管理顺畅、执法规范、统筹联动的长效治理机制。

  (八)公共服务供给优化行动。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抓好“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三年计划的落细落小落实,确保九大类民生支出继续稳定增长。一是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与保障体系,扎实推进“课堂革命”“家庭教育改革”[18],通过土地整备年内落实至少2块教育用地,完成红桂、梧桐小学拆建工程,开工建设星园学校、黄贝学校、未来学校,推进18所学校上天入地工程,9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务,新型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的在园儿童占比达80%以上。二是巩固罗湖医改成果。实施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医保“总额管理、结余留用”[19]全覆盖,鼓励医养结合发展,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区妇保院二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厦等项目建设和流花医院复业,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提高至45%以上,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办好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创新民生微实事项目管理机制,强化区级项目统筹,安排1.36亿元实施1300个项目。加快“两馆一中心”[20]、体育综合训练中心、综合艺术馆、棚改展示中心及东湖水资源博物馆(原东湖宾馆)等项目规划建设,新增4个悠•图书馆,举办一批高水平文体活动。“二线插花地”棚改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新开工筹集5900套人才房和保障性住房。积极推动春风隧道、东部过境、坂银通道等骨干路网建设,确保完成断头路打通、未移交市政管理道路改造和人行天桥改造任务,深入开展无障碍城市创建行动。完善复退军人服务帮扶体系。做深做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协助对口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

  (九)防风险促平安专项行动。以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坚持科技兴安、制度强安,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一是强化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涉众性经济犯罪、毒品犯罪,持续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分类实施重点监测、督促整改、引导清退,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建成城区运行指挥管理中心,打造集应急事件、常态化社会事件、值班值守管理的统一监管体系和城区运行“大脑”。二是推广基层治理新模式。对135个无物业小区实施综合整治并鼓励市场主体进驻,进一步发挥物管企业“覆盖面广、服务人口多、与居民零距离”的优势,通过“政府+市场”机制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物业管理新局面。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罗湖落地生根,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努力实现“排查全覆盖、纠纷全介入、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三是不断夯实城区安全基础。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完成222个老旧电气台区改造和25个老旧小区、12个城中村管道燃气改造,做好住宅区、城中村消防管网整治和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建成室外应急避难场所36个,更新改造老旧电梯100台,维修加固167栋老瓦房。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及“阳光智慧餐饮”工程,推动976家餐饮单位落实“互联网+明厨亮灶”[21]。加大药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加强疫苗、血液制品安全监管。

  (十)“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加快一流智慧城区和数字政府建设,切实解决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一是力推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统一需求管理、统一项目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全面推进“一大脑”“双中心”“三朵云”“1+4大数据平台”[22]建设。打造全区统一大数据中心和新一代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深化应用场景并在16个领域提供即时、全量、全域的数据可视化服务。二是力促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区融合发展。加快智能政务全覆盖,探索智慧警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环保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创新。强化网格数字化管理,建设全区社会事件统一监管平台,实现城区事件的统一入口、统一分拨、全流程处置、统一反馈评价、统一绩效考核等全链条监管。三是力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建立服务标准和管理模式统一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广网上审批和综合服务自助终端,打造线上线下无差别行政服务大厅,推出更多“秒批”、“不见面审批”和全区通办事项,试点信用审批、智能推送、精准公开等创新服务。开通全区统一政企服务平台和政企公众号,建立一站式、直达式的企业诉求收集、处理、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响应效率和惠企政策实效。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要按照中央、省、市部署,不折不扣高质量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和决策实施等要求。要持之以恒抓好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行政审批、执法检查、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完善合同履约检查与评价机制。要厉行勤俭节约,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积极用好专项债,坚持有保有压,腾出更多资金保障重点领域和重大民生支出。要认真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工作,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及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激活鼓励干事、支持担当、奖优罚劣、爱护干部的“一池春水”。

  各位代表,2019年是罗湖建区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错失良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拿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改革开放再出发推进罗湖全面振兴发展,为全市奋力打造先行示范区和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贡献更多罗湖力量!

  名词解释:

  [1]“四个千亿”:深圳市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

  [2]“五公开全链条集约化服务”:“五公开”指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全链条”指发布、解读、回应、监督;“集约化”指集中提供咨询、办事、评价、监督服务。

  [3]DPF:安装在柴油车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降低排气中颗粒物的装置。

  [4]“三横四纵”:“三横”(南北向分布)指宝安路、东门路、文锦路;“四纵”(东西向分布)指笋岗路、泥岗-布心路、深南东路、滨河-沿河路。

  [5]“7个100%”:所有建设工程工地100%落实;施工围挡及外架100%全封闭; ;出入口及车行道100%硬底化;出入口100%安装冲洗设施;易起尘作业面100%湿法施工;裸露土及易起尘物料100%覆盖;出入口100%安装总悬浮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

  [6]“1+N”:“1”即设立一个区级教学点,挂牌罗湖区市民文明培训学院,面向全区居民提供文明素养提升培训服务;“N”即由各街道依托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学习点,因地制宜开展专题培训,就近服务市民群众。

  [7]“1+4”:罗湖区政务公开工作暂行规定、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暂行办法、政务公开社会评议暂行办法、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政务公开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

  [8]“深圳90”:即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完成,总审批时间不超过90天。

  [9]“大代购”:以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为契机,组建区政府物料供应中心,履行政府专业代购职能,整合教育、卫生领域采购项目,按照部门报功能、物料中心作统筹、采购中心负责流程的运作模式,实现“采用”分离。

  [10]社会人口负担系数:亦称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般以15~65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11]“3+1+N”:3大支柱产业为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1大战略产业为包括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N个特色产业为包括黄金珠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等具有相对优势的特色产业。

  [12]“十大民生实事”: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持续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便市民出行、坚守安全底线、丰富市民文体生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13]“三个转变”:从自发向有序转变,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功能提升、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安全生产四个联动转变。

  [14]“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5]“一基地四中心”:总部集聚基地、设计研发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品牌营运中心、展示交易中心。

  [16]“散乱污危”:“散”是指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没有按要求进驻工业园区的规模以下企业;“乱”是指不符合产业政策,应办而未办理相关审批或登记手续,存在于居民区的工业企业、工业摊点、工业小作坊;“污”是指应装而未装污染治理设施或设施不完备,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危”是指不遵守安全法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

  [17]“五清”:在江河湖库全面开展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的专项行动。

  [18]“课堂革命”: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为目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改革;“家庭教育改革”:以家长教育为抓手,以家长学堂、社区学校为路径,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统改革。

  [19]“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将上一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加上约定年度全市医保基金人均记账金额增长率计算的医保基金增长支出,形成“总额管理指标”,年度清算时,若签约参保人约定年度内实际发生的医保基金记账总额小于“总额管理指标”,结余部分从医保基金中支付给罗湖医院集团。

  [20]“两馆一中心”:新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

  [21]“互联网+明厨亮灶”:食品安全战略及“阳光智慧餐饮”工程中的一个子项目,主要内容为建设集中管理平台,采取“网络摄像头+开放、橱窗式明厨亮灶”形式展示食品加工制作过程。

  [22]“一大脑”:城区大脑;“双中心”:区级运行指挥中心、区公安新一代指挥中心;“三朵云”:政务云、公安云、医疗云;“1+4大数据平台”:1个区级大数据中心,4个行业数据平台——公安数据平台、教育数据平台、医疗数据平台、交通数据平台。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