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罗湖区科技创新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区七届四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紧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辖区创新驱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科协科普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一、推进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
1.规划先行,打造战新产业集聚高地
一是编制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产研融合、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形成创新产业特色布局、国际创新要素、集约高效创新发展三个目标维度,在前期走访调研芯茂微电子、广田集团、柏星龙、华运国际、今天国际等重点科技企业的基础上,围绕产业、空间、科技创新、政策举措等进行分类归纳,搭建思维框架,形成规划初稿。
二是推动城市更新单元产业规划落实。结合产业带清水河、东晓、莲塘片区产业定位,提前介入城市更新单元项目申报,明确区域产业定位,对更新单元项目产业规划研究方案、产业专项规划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落实项目产业规划内容。已完成2个城市更新项目产业监管协议签订、1个更新项目创新型产业用房监管协议签订,对接跟进7个更新项目产业规划更新完善。
三是推进梧桐AI生态小镇建设。深入开展规划编制,已形成产业规划方案初稿,正在推进小镇智慧化建设方案前期调研工作。推动物业测绘和租赁工作,已采购重点片区测绘单位服务并开展测绘工作,完成统租物业7.5万平方米,租期15年,即将再签订2.7万平方米物业。积极对接企业资源,其中,阿里云依托“城市大脑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期待参与智能小镇建设,同步建设人工智能双创中心。
2.招商引资,打造优质产业资源聚集地
一是推动红岗国际创新广场一期土地竞得单位启动建设及履行承诺。积极推动项目启动,目前中金岭南已开工建设;宏翔新材料已于9月开工。奥拓电子已取得用地许可证,争取年底开工。
二是引进优质企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引进4家大体量企业,包括闻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安软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一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市舒服家清洁有限公司。引进25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包括12家产值千万级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创新型企业。
三是储备重点项目,奠定招商引资基础。深入洽谈意向用地企业12家,掌握企业详细情况。初步接洽中国建设、中国普天2家央企,探索落地板块及合作路径。梳理重点在谈项目68项,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工程中心,形成项目储备库,重点跟进,滚动更新。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对接优质企业资源。与深圳市青橙资本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专业机构合作,对接企业资源,已接洽中开院、鹏博士、中科遥感、方正科技等企业。与国信证券等4家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建设基金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已引荐深圳市穗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罗湖区赛暨第四届罗湖区大梧桐创新创业大赛及5G应用场景创新大赛的启动仪式,筹办深圳创业创新投资大会,扩大招商引资渠道,推动获奖项目落地。
五是挖潜港澳资源,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6月13日,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水利水资源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研究报告(2020)》,为推动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问题献策。
3.拓展空间,推动专业园区建设
一是立足城市更新建成项目,共建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将国威更新项目一期空间打造成为5G应用产业园区,于5月22日正式开园。已进驻力维信息、本地宝新媒体、探格科技等企业,持续推进中海慧智大厦、智丰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均已初步达成意向。
二是挖掘辖区产业空间,打造新兴产业主题园区。对接笋岗物资大厦,推动改造周边3个老旧工业厂房,已完成2个老旧厂房的改造项目,其中四期物业总建面约2.4万平方米,已进驻五八同城、华运国际、阿卡索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率达90%。已建议其申报新兴产业主题园。
二、稳步提升辖区科技创新能力
1.服务辖区企业,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一是加强企业走访。走访辖区科技企业150余家,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帮助解决经营困难。由罗湖区科技创新局负责的47家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已完成走访29家,收集企业反映需要解决问题及希望给予支持的事项65项,已协调解决48项,继续推进17项。
二是做优企业服务。举办老总沙龙2场、企业联络人活动1场、银企对接会活动2场,推动1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库入库审查,为软通动力、盈华讯方、今天国际等重点企业解决办公场地、子女就学等问题,确保企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33.76亿,同比增速转正。
三是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参与防疫补贴发放工作,积极落实减免租金政策,集中对接银行和担保机构,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扶持,助力企业抗击疫情。重点跟踪服务的60家稳增长重点企业、辖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工复产率均达100%。其中,第一线通信、润迅电话、芯茂微等企业在5月实现正增长,企业经营逐渐回暖。
2.坚持多措并举,快速提升核心创新指标。
一是积极推进国高认定申报培育。已开展3场国高申报专题线上辅导培训、1场“线下+线上”辅导培训、2场申报材料线上答疑活动。目前,三批申报国高企业共227家,已组织开展一对一纸质材料预审工作,提高通过率,争取认定通过93家,完成市考区绩效考核目标。
二是全力提升辖区专利水平。通过上门走访、编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与管理操作规程》、委托专业机构提供专利咨询和辅导等方式,推动辖区专利水平提升。截至5月,罗湖区发明专利拥有量1896件,有效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75.26%。1-5月发明专利授权量112件,三种专利授权量3251,预计可完成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00件的任务目标。
三是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扩库。积极推送符合“四上”标准未入库的战新企业,分析梳理“未入库规上”国高企业,建议符合战新七大领域的企业进行行业调整,不断拓展辖区战新企业库数量。目前,罗湖区战略性新兴企业数量达594家,较去年同期(391家)增加203家,预计可完成战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的任务目标。
四是完成R&D“一套表”统计系统填报。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录制R&D数据填报培训视频,为828家具有研发年报填报权限的企业提供线上指导。目前,2019年度R&D统计反馈企业填报数31.7亿元,预计可完成R&D占GDP比重达0.3%的任务目标。
五是稳步推进创新载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创新性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性增长,辖区现有创新载体81个,重点实验室17个,工程中心33个,公共服务平台13个,技术中心6个,工程实验室12个。积极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包括深圳市罗湖区中科脑健康与智慧医疗研究院、深圳市罗湖区瑾和中医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20余家。
3.凝聚多方合力,加快推动5G基站建设及5G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罗湖区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刘智勇区长、左金平副区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由16个区直部门、10个街道办组成成员单位。出台《罗湖区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布局与推动5G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周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基站建设问题,已召开15次周例会,协调近1000个困难站点,已全面完成5G基站建设全覆盖任务。
三是强化沟通协调。建立街道与运营商的良好互动机制,各运营商每周主动对接各街道,各街道每周召开协调会,共同解决基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强化与市级公司的沟通协调,争取资源支持,由刘智勇区长、左金平副区长牵头,分别会商移动、联通、铁塔、电信的市级公司。
四是深化研发应用。结合罗湖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产业布局,将梧桐AI生态小镇、清水河片区、东晓布心片区打造成5G+产业基地。同时,推动中国电信与深圳市人民医院、今天国际、榕亨实业、易普森等超过20家辖区单位形成深度合作,积极策划5G创新创业大赛,完成辖区重点园区5G网络全覆盖,为搭建企业5G研发环境、深化5G应用场景提供良好条件。
4.提炼工作亮点,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是梳理可持续发展亮点。梳理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亮点,以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梧桐AI生态小镇、东门步行街升级改造、湖贝片区统筹更新等为主,重点打造罗湖可持续发展实施路径亮点工作。
二是报送宣传可持续发展成果。结合梧桐 AI 生态小镇建设成果,在可持续发展市级宣传简报《深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简报》上发表信息一篇,为推动罗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罗湖老城区全面振兴,提供新思路。
5.抓好人才服务,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新动能
一是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菁英人才(C类)创业扶持项目申报程序,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减少人才跑腿的时间。上半年,共发放3批次菁英人才(C类)创业扶持项目补贴资金247.46万元。其中,新增6家企业153.96万元,续发6家企业物业补贴93.5万元。
二是支持科技人才软科学研究。6月,正式启动2020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工作,提升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质量和水平,为辖区科研人才课题研究服务。
三、切实提高科普科协工作水平
1.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科普宣传
抓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累计通过科普e站转载科普文章 6101篇、挂图资料 94组、制作科普微视频71部、宣传折页1万册、宣传挂图2期。强化5G建设宣传工作,设计制作5G宣传折页、海报、易拉宝、科普挂图,采访北大深圳研究院5G移动通信课题组组长胡国庆博士,制作1期5G辟谣视频,助力5G基站建设工作。支持对口扶贫科普工作,前往南湖小学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活动,向当地少年儿童宣传科技知识。
2.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以线上形式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完成12次线上直播。积极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三模科技冬令营1场,开展网络直播活动13场,举办了全国科技活动周科创社团科普节活动。筹备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总决赛工作,预计参加队伍156支,参赛人数超过600人,参与活动总人数近1000人。
3.提升辖区科普事业力量
抓好科普教育基地日常管理,支持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目前,已举办1期罗湖科普养生堂,20场“兰精灵”主题系列活动,初步完成《兰科植物科普读本》撰写工作,下一步将进行排版设计。同时,加大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的宣传工作,目前,罗湖区各街道科普员注册1121人,省级科普e站试点单位科普员注册1155人,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