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罗湖将倾力打造全国标杆性儿童友好型社区

来源:罗湖区妇联 发布时间:2019-06-04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5月31日,罗湖"双周发布"举行妇联专场,罗湖区妇女联合会主席黄毓琼作《罗湖倾力打造全国标杆性儿童友好型社区》主题发布。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将建设成全国标杆性儿童友好型社区,到2020年,罗湖将建成10个儿童友好型社区。此外,罗湖还创新开展了系列儿童友好型实践活动,多渠道引导儿童参与议事,将儿童友好型城区打造成为罗湖区的一张闪亮新名片。

  罗湖区妇女联合会主席黄毓琼解释,儿童友好型城区首先是空间友好,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环境;第二是服务友好,创新开展儿童友好型实践活动;三是决策友好,深层次推动儿童参与城市的建设,表达他们的意愿。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后将建设成全国标杆性儿童友好型社区。该项目是对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部门联动提出一整套建设标准的案例,对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具有规范指导作用,对推动高密度城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是一次创新实践,为全国、为深圳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了"罗湖标准"。

  具体说来,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罗湖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全年龄段的室外公共空间、普惠舒适的室内公共空间、安全便捷的步行路径、自然趣味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此外,罗湖将力争到2020年全区每个街道都建设至少一个儿童友好型社区。

  尊重儿童需求的友好空间将陆续建成,罗湖建设了诸多儿童友好空间,包括儿童友好型天桥、儿童友好型医院、儿童友好型图书馆、母婴室。

  ●儿童友好型天桥

  2018年,罗湖区在田贝、鹏兴、深中等学校密集区域建设儿童友好型天桥以改善儿童出行环境。

  2018年暑假正值天桥规划设计阶段,罗湖区妇儿工委办联合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以及区教育局开展天桥设计征稿活动,全区30所小学的学生参与活动并踊跃投稿,天桥规划设计单位充分吸纳儿童设计创意融入天桥整体设计方案,并形成了《罗湖区儿童友好型天桥设计导则》。此活动通过搭建儿童参与城市建设平台,让孩子对儿童权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保障了儿童源头参与城市及社区公共事务。

  目前,罗湖儿童友好型天桥都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田贝、鹏兴、深中三座儿童友好型天桥预计2019年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儿童友好型天桥,设计师从众多优秀儿童作品中归纳设计创意,并借鉴国外优秀案例,从功能植入、形体结构、细节设计、景观铺装、色彩、照明及标识贯彻儿童友好理念,规划造型简洁、细节友好、功能与趣味一体化的儿童友好型天桥。

  ●儿童友好型医院

  根据《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指引(试行)》,到2020年,全市的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都将建成为儿童友好型医院。从等级可分为3.0、2.0、1.0三个等级。

  例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已基本达到儿童型友好型医院2.0建设标准。该院正在结合医院改扩建工程,对标儿童友好型医院最高的3.0标准加快建设步伐,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友好的就诊环境。

  ●儿童友好型图书馆

  联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启动独立的区级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计划。

  整合悠·图书馆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满足儿童阅读、探索需求的街道级和社区级儿童友好型图书馆。

  ●母婴室

  为满足母婴群体需求,罗湖大力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标准化、高质量建设。

  到2020年,罗湖将在行政服务大厅、公园、公厕、交通枢纽、旅游区、商场等各类公共场所新建母婴室60间以上,并建成一批示范点,为母婴群体提供更加舒适愉悦的哺乳环境,为市民提供更为完善周到的服务。

  近年来,罗湖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着力营造儿童友好城区氛围,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亲子教育模式、自然生态教育、高雅艺术欣赏、幼儿安全教育等方面,实施了"非遗学童""童心筑梦""感童身受""非童凡响""童时行动"等一批品牌项目。自开展以来,已在37所学校服务儿童18000余人次。

  ●"童心筑梦"———故事妈妈团培养计划

  联合深圳实验故事妈妈阅读推广中心在全区幼儿园中开展"故事妈妈团"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幼儿园的家长组成"故事妈妈团",开启家校联动、亲子阅读教育的新模式。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在罗湖区清秀、春天、托幼、太阳岛、东乐、教工、华深、第一建筑有限公司等10所幼儿园服务家长、儿童7000余人次,培养幼儿园"故事妈妈团"10个。

  ●"非童凡响"———高雅艺术欣赏行动

  罗湖区妇联、区教育局联合深圳交响乐团共同开展高雅艺术欣赏行动。在罗湖区中小学校培训音乐老师,为区内困境儿童、热爱音乐的儿童及家庭连续举办"六一"儿童节交响乐品赏会。

  ●"童在蓝天下"———留守儿童夏令营

  罗湖连续三年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从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知城市、自我教育四个方面,为来深建设者子女提供深度服务。同时,该活动还深入对口帮扶贫困村———陆风欧华村两所小学开展活动,聚焦陆丰贫困村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益心童行"———困境儿童关爱行动

  长期关爱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听障儿童等各类特殊群体。为帮扶困境儿童,罗湖区于2018年推出"益心童行"服务项目,服务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开展身心关爱讲座、益智培训项目,亲子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困境儿童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

  ●"童时行动"———儿童安全防护计划

  为帮助儿童对家庭暴力、性侵害等行为建立正确认识,提升其应对各种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罗湖开展了"童时行动"———儿童安全防护计划。通过"大眼睛,小秘密"儿童性安全教育等课程,让儿童在体验式课堂中提高安全意识,努力防御、避免各类侵害。

  ●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

  该"中心"由香港专业社工服务跨境家庭,首创"港式社工模式融入深圳社会服务"全新形式。2018年3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1200万港币支持的新一期"跨境学童创和谐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为期三年,旨在帮助深港两地跨境学童及家长,推动两地稳定共融。

  ●"感童身受"———植物探索研学项目

  为让孩子们走进自然、热爱自然,帮助儿童在课堂之外提高探索自然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017年罗湖启动植物探索研学项目。在仙桐、梧桐山、景贝、洪湖等11所小学,由专业植物导师带领儿童开展植物认知课程和社团活动,深受师生和家庭欢迎。

  ●"非遗学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计划

  罗湖区妇联、区教育局于2017年共同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计划。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精选非遗项目,包括剪纸、内画、麦秆画、皮影戏、纸鸢、中国结、脸谱绘画、六步大驾、古琴汉服等,在北斗、螺岭、翠北、莲塘、大望、布心等18所小学授课320余场,服务学生7000余人次,带动相关学校成立非遗社团,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罗湖校园的传承保护。

  2019年3月,"薪火相传———非遗种子教师计划"启动,来自罗湖16所学校的老师、家长义工、社工等作为第一批"种子教师",接受非遗传承人的专业训练,推动罗湖区"非遗"项目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非遗"传承扎根校园,建立学习、传承"非遗"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

  此外,在涉及儿童发展的空间环境建设领域,罗湖区也充分尊重儿童的需求,搭建了儿童参与的平台,倾听儿童的声音,让儿童感受到城市对他们的尊重,并逐步培育儿童的议事能力。

  比如,之前提到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型天桥建设等孩子们在前期就参与其中。结合儿童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型天桥等工作,罗湖区开展了棚改区儿童议事会、儿童友好型天桥设计大赛及工作坊等活动,保障儿童在源头上参与城市建设。

  罗湖的各街道、社区纷纷结合实际,也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儿童议事活动,探索建立儿童诉求表达、权利保障的长效机制和反馈机制,培养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

  

  

  

知识图谱

相关信息和服务

当前展示专题专栏信息类别内容 返回

点击标签名称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