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卫生健康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
一、区委区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空前。
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卫生局新班子组建以来,我们更是深感区五套班子对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是空前的。
一是深入调研,点拨方向,加强指导。区五套班子成员先后多次到我们卫生系统调研,听取汇报,加强指导,解决难题。学强书记、鲁毅区长多次到卫生系统调研,明确指出:用更多的精力帮助卫生系统解决大事,举全区之力,向民计民生倾斜。分管卫生工作的吕维常委、副区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全力推进罗湖卫生事业发展。
二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大幅增加。08年,政府投入区卫生系统经费高达2.3244亿元,其中卫生事业经费15317万元、基建经费3181万元,社康建设经费1200万元,补贴药品价格政策性减收2896万元,补助医院困难650万元。卫生系统的硬件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区人民医院医技大楼、区妇保院新大楼相继投入使用,老百姓“看病难”问题逐步缓解。
三是对医务人员编制的重视前所未有。区卫生系统十年没有核编,不仅人才结构、医护比例、在编与临聘比例不合理,队伍不稳定,而且医院负担日益沉重。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学强书记、鲁毅区长多次听取区卫生局党委的汇报,并明确提出要让医务人员享受30年改革开放成果。局党委把核编作为08年重中之重的工作,集中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科学设计核编方案,积极与区委区政府领导如实反映情况,全力争取区编委的支持。区编委一次性核编514名,另将78名自筹编改为差额编。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支持与重视,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心与厚爱。2008年,区委区政府还给社康中心配置了36名职员编,36名雇员编,并作出决定,今后每回收一家社康,配置2名职员编,2名雇员编。
四是对公共卫生的认识到位,空前重视。学强书记、鲁毅区长明确提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对公共卫生极其重视,区疾控中心纳入财政全额拨款,95名疾控中心人员一次性全部由差额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区财政每年增加人员工资拨款750万元。在全区事业单位编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区编委已下文同意成立区卫生局应急办,配置编制5人。重新调整区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增加面积2400平方米,拨款120万元购置两台应急救护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五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真诚关心、十分厚爱。07、08年,连续两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学强书记、鲁毅区长带队,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行九人慰问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09年迎春晚会,学强书记、鲁毅区长、吕维常委、副区长亲自参加,这是对我们卫生系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是对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极大的信任、鼓舞和鞭策。
二、医疗卫生工作成效空前。
1、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医疗质量是医疗卫生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2008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力度,落实核心制度,严格按程序流程诊疗,组织医技人员对《基本医疗制度》考试。区人民医院进行合理用药的全员培训,并对全院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多次全面检查,对违规用药者进行了点评、公示和处罚。区中医院、妇保院、慢病院注重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责任追究,医疗质量有所提高。区人民医院被评为市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先进单位,医院在全市用血检查中获96.5的高分,在二甲医院中并列第一。区妇幼保健院坚持开展“医患沟通半月谈”活动和构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活动”,通过二年的实践收到明显成效,医患争议、医疗投诉明显减少,服务对象满意程度达95%。儿童保健科、综合门诊被深圳市评为“构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区中医院名中医馆于 4月顺利开诊,首批进入名中医工作馆的有15名省、市名中医,有效的缓解了辖区及港澳群众看名中医专家难的问题,社会效益显著。
区属各医疗机构总诊疗量182万人次,比去年上升27%,出院人次达18466, 比去年上升5%,辖区社康中心首诊131.8万人次,比去年上升22%。社康中心每门诊费用60.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科教研硕果累累。
2008年,通过各级各类科研立项共43 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1 项,区级29项。到目前为止,在各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82篇,学术会议交流论文9篇。
区人民医院承办妇科微创和消化内镜等两项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参加,并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我区的技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统筹安排5名学科带头人获得赴德国参加德中交流学习,与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广州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积极合作,有18名专家取得了硕士导师资格,并正式招收16名硕士研究生。
3、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成绩喜人。
2008年,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二甲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获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和卵细胞桨内单精注射技术正式运行资格。妇科微创治疗中心通过深圳市卫生局医学重点学科中期评估。
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评审终于迈出坚实的一步。首次组织市级医疗专家对各医院申报的16个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的管理水平、学科队伍建设、学科技术、科技优势、医疗质量管理等进行了评审。确定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保院儿保科等4个学科为我区第一批建设的医学重点专科;区人民医院肛肠科、呼吸内镜微创介入诊疗专科、中医院骨伤科等3个学科为第一批建设的医学特色专科。
中医特色与重点专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区中医院老年病、康复科、区人民医院中医哮喘专病科等三个专科顺利通过市中医特色专科评审。
区政府对每个、市区级重点专科给予30万元经费资助;区级特色专科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市级以上特色专科给予15万元配套经费。
4、妇幼保健、干部保健工作稳中有进。
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按照《罗湖区妇女、儿童发展(2001-2010年)纲要》要求,主要指标达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1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户籍+暂住):82.28%,同比增长5.04%;早孕建卡率:87.10%,同比增长6.46%。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户籍100%,暂住99.9%;0~2岁儿童保健覆盖率:户籍99.2%,暂住96.1%。
干部保健工作成效明显。干部个性化体检受到好评,主动为全区干部做好保健服务得到充分肯定。
5、慢性病管理防治亮点纷呈。
慢病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工作亮点突出。与香港防痨界联合分别在香港、深圳举办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传活动,促进我区结控健教工作走向新的平台。因地制宜地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卫生进社区活动深受百姓欢迎。协助区残联率先对社区重性精神病人实行网上远程监护取得成效。
6、疾病控制成效明显。
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与07年同比下降9%,成功防控了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疫情,其中麻疹疫情较去年同期下降63.64%,发病率降幅居全市前列。及时有效处置传染病疫情38宗,食物中毒17起。全年辖区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无甲类传染病发生,疫情稳中有降。
7、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突显。
加强艾滋病监测工作,预防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推广艾滋病社区综合干预试点经验,遏制了艾滋病上升的趋势。推广美沙酮门诊建设,开诊一年来,区美沙酮药物维持门诊累计收治360例,累计服用5万人次,服用美沙酮320万毫升,目前在治患者279例。2008年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门诊。
8、健康城区创建工作获殊荣。
2008年9所学校通过国家级健康促进学校评审,7家幼儿园通过罗湖区健康幼儿园评审,目前全区健康促进学校有53所,健康幼儿园21所。10月底,由区领导率队参加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上,我区“星级健康幼儿园实施项目”荣获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健康城市联盟颁发的“健康城市巨大潜力奖”,这是我区荣获的第一个健康城市国际奖项。
9、卫生监督执法走在全市前列。
卫生监督范围不断扩大,各类管理对象达11186间,比上年增长31.1%,圆满完成各级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44项。受理卫生许可申请6851宗,其中发放卫生许可证2987宗,变更卫生许可2050宗,注销卫生许可383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1431宗。对127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受理各类群众投诉举报案件81宗,处理及时率100%。
08年所有行政执法和行政许可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情况发生,行政许可无违规审批、超时审批情况。我区行政许可审批绩效考评连续11个月排名第一。注重内涵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区卫生监督所成为我市首家通过ISO 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卫生监督机构。在08年全市监督执法考核中获得优秀。
10、关爱行动惠及百姓。
区人民医院45名医务人员自发捐款225000元,在贵州省捐建了铜仁地榕村深圳小学,并结对帮扶100名儿童,每年给每位儿童支助200元,直到小学毕业。区中医院关爱俱乐部,有会员814人,这些会员能够享受每月一次免费健康讲座,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关爱俱乐部下设六个关爱小组,他们深入社区为百姓服务,每周为城东社区10个特困家庭送医送药上门。区慢病院职工自愿捐款,为困难结核病人排忧解难,深受患者赞扬。区疾控中心为劳务工食堂、福利院食堂和学校食堂提供免费卫生监测服务,共减免卫生监测费43万元,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免费体检、培训。为农贸市场“三鸟”售卖人员360人注射流感疫苗,减免金额3万元。社康中心发放爱心卡10393张,110480人次享受到“四免一减”优惠,共减免各种费用546149元。
三、局班子团结,系统队伍稳定空前。
1、局班子做好表率。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队伍精神面貌好不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快不快,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关键在班子。局班子组建以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从政,团结共事,扎实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区委组织部在2008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对我们卫生局班子给予了客观的评价,认为局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是一支党员群众信任,能够干事创业的班子。
2、局党委经受“双直选”挑战。2008年4月16日,我局党委换届选举,区委确定在我局首次采取“双直选”方式选举产生新一届局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以及党委正副书记和纪委正副书记。我们坚决服从区委的决定,充分相信系统党员的觉悟。这次党委换届“双直选”,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内民主,实现了党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的统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中央、省市多家媒体都作了广泛宣传报道。认为我局在党内选举的形式上变化虽然是一小步,但在扩大党内民主方面却迈出了一大步。这次“双直选”成为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的第一家,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给予了高度评价,被《南方都市报》评为08年度十大新闻事件之一。
3、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区人民医院职工之家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医院一病区青年文明号成功竞聘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区人民医院内二科3月份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区卫生监督所荣获“广东省卫生监督先进集体”称号。区人民医院王雄副院长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区疾病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工会小组荣获深圳市“工人先锋号”。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都被评为全区先进。
4、卫生系统队伍稳定,在危难中彰显“白衣天使”本色。
局党委真心实意为医务工作者服务,积极帮助解决符合条件的学科带头人的家属调入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在春运雨雪冰冻灾害面前,我们无所畏惧!我们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团聚,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整体部署,全力投入春运抗灾救助工作。共派出医疗卫生人员914人次,救助旅客人数1551人次,免费发放药品31种, 1500包(片),发放中药汤剂30余桶,开展预防性消毒30批次,累计消毒8万平方米,无一例传染病发生,确保了旅客的安全,受到人民群众高度赞扬,得到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日子里,我们冲锋在前!在得知汶川特大地震的第一时间里,全系统420名医务人员踊跃报名,要求前往灾区一线参与抗震救灾。全系统干部职工捐款938200.75元。我们先后派出11名医务人员前往一线参与灾区救助工作。先后三批接受11名灾区的伤员来罗湖治疗。抗震一线的救助队员表现英勇顽强,4名同志火线入党。后方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救治伤员中奉献爱心,展示才华,11名伤员全部痊愈出院。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区卫生系统在全市取得了“四个第一”:第一个向灾区捐款的医疗单位,第一个将课堂搬到病房,第一个组织医疗救治预备队,第一个医治伤员痊愈出院。区委学强书记、鲁毅区长接见从抗震救灾一线归来的医务人员时深情地说:罗湖医务工作者是一支完全值得依赖的队伍,在你们身上体现了罗湖的大爱精神。
在“三聚氰胺事件”面前,我们沉着应对!我们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一是全力做好婴幼儿免费筛查诊断和患儿救治工作。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局党委积极协调,紧急采购三台彩色B超机配置给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保院,儿科、B超医技人员倾情投入工作,实行全天筛查诊治,区医疗机构接诊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3574例,报告病例23例,区人民医院住院救治婴幼儿13名。二是主动与区教育局沟通,紧急要求各学校、幼儿园立即停止食用问题乳品。同时,进一步规范学校、幼儿园食堂豆浆制作的操作流程,预防可能因豆浆制作不规范引起的食物中毒。三是加强对辖区餐饮单位奶制品流通和使用的监管。由于沉着应对,医务人员倾情投入,筛查救治及时,应急控制措施到位,有效化解了一些偏激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与相关职能局、街道办事处和谐相处空前。
08年,我们在防控麻疹、流感、“清无”等工作中得到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在办事处建立的卫生联络员机制得到市局的高度肯定,市局张丹副局长在麻疹防控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区卫生局向我局学习。区各相关职能局与我局的密切关系是空前的。区发改局积极协调,从固本强基工程中调剂物业,解决社康中心用房问题;区人事局、编办与我们一道为核编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审计局、工务局对卫生系统的工程建设提效提速,主动配合;区财政局卫生事业的支持不遗余力,只要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从来都非常大气。区宣传部在全区所有部门中率先在家园网上为我们开设医患关系面对面专栏,为区中医院名中医馆开设专门的网页,既方便了群众就医,又延伸了我们的服务。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患者、百姓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局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罗湖卫生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挑战与机遇
(一)当前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卫生事业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医疗机构相对集中,插花地及莲塘片区医疗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仍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2008年,我们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一些单位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执行不好,诊疗程序还存在瑕疵,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三是医德医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医疗机构的社会信任度有待提高,构建和谐的医医关系、医患关系仍需努力。四是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五是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繁重,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六是社康中心体制的理顺任重道远。一些社会力量承办的社康中心“六位一体”功能发挥不明显,个别社康发生违规现象。七是政府投资项目完成不够理想。2008年,有的基建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完成;政府采购项目完成情况不够理想,区卫生局存在督办不够问题。八是制度落实不够,执行力有待提高。
(二)卫生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虽然我们卫生系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我们却充满信心去迎接挑战。信心来自全党对卫生事业发展达成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公立医院必须体现公益性质,政府必须强化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保障责任,医疗机构必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全党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罗湖区五套班子领导对卫生事业非常关心支持,尤其是学强书记、鲁毅区长更是厚爱有加。信心来自于我们拥有人、财、物的坚实基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卫生管理队伍和一支默默奉献,特别值得信赖的医务工作者队伍。信心来自于我们从事的事业的高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是使中华民族以更加雄健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事业。信心来自于这次全系统增编514名,为我们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人才保障基础。
我们相信:卫生工作出现事业发展上升的重要拐点,正在驶向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卫生事业发展的美好春天已经到来!我们应该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卫生事业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用我们聪明的才智,辛勤的汗水续写罗湖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粤ICP备19055111号 网站标识码:4403030003 |
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深圳市罗湖区智慧城市建设中心 建议IE8, 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492号
信访投诉电话:82201625信访投诉邮箱:lh_xfj@szlh.gov.cn执法投诉电话:82201635执法投诉邮箱:lh_zftsjb@szl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