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水务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
根据《关于印发2011年深圳市“开展质量强市活动落实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深质强联办【2011】12号)的要求,对照《关于印发<深圳市罗湖区开展质量强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罗府办【2011】41号)中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我区对2011年开展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活动进行了总结,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罗湖区结合自身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和产业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辖区科学发展。辖区单位GDP能耗、污染物排放强度、城区绿化覆盖率、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等主要环境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一)提升辖区环境容量,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大局
我区紧扣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这一大局,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提升环境容量、推进城市更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全区经济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城区。
实施污染减排。2011年,我区通过严格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限期治理制度、节约用水等系列环境、水务管理制度,先后关停罗湖区信洲汽车修理厂等企业3家,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21个,否定了13家年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及淘汰类目录中的相关项目以及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行业和项目,对157个需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以及需配套节水设施的项目加强了后续管理,顺利完成市下达污染减排任务。自2007年来,我区通过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有效推动了水贝、笋岗、清水河等片区300多家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的珠宝加工企业以及汽修等企业的关停或外迁,促进了珠宝聚集地由生产加工型向研发销售型转变,为辖区腾出近300吨/年的COD排放指标,也为笋岗、清水河等片区发展高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罗湖区大力扶持深圳国际低碳总部基地的建设。目前,国际低碳总部基地已建立并上线运行国内首个以建筑碳排放实时公示为核心的碳排放实时监测公示系统,成立了国内首个低碳物业管理体系,吸引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研究中心、Ascentis PTE LTD等数十家知名的低碳金融、低碳能源、低碳专业服务企业与机构入驻,并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创建和推广碳排放市场机制,合作打造国际低碳总部基地各项功能,联合构建低碳服务综合性平台等。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能耗仅为传统建筑能耗的40%—60%。如今,罗湖正开展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在罗湖新一轮城市更新中不断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是降低辖区能耗、提高辖区居住舒适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区着手制定开展《深圳市罗湖区绿色建筑建设专项规划》研究工作,拟通过对罗湖区实施绿色建筑及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提出罗湖绿色建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与此同时,先后组织区重建局、区住建局等10多个单位以及黄贝岭旧村改造项目、清水河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改造项目、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等11大旧改项目的建设单位前往深圳建科院、南海意库等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参观学习,并邀请国内在绿建领域享有盛誉的相关专家进行了绿色建筑专篇设计介绍,推动政府投资的医院、学校等新建项目及具有一定规模的既有项目的改造落实绿色建筑标准。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罗湖中医院等在建项目根据绿色建筑理念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再次修改,有望成为我区首个国家级星级绿建项目,清水河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改造项目等多个项目也不同程度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积极开展城市更新和推进重点项目。2011年,我区以打造“四城一镇”(金融城、万象城、珠宝城、工艺城和文化艺术小镇)为核心,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促进辖区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城区功能的总体提升。我区始终坚持城市更新与“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目标相结合,统筹谋划,坚持产业第一和功能提升原则,充分考虑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在产业定位和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环保、低碳的生态化城市更新。
今年除了大力推动湖贝片区和晶都片区两大重点产区的城市更新前期工作,已向市规土委申报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订计划,并相应开展了土地和建筑权属摸查、规划策划研究等工作外,10月13日,我区举行了罗湖区2011年10大城市更新项目统一动工仪式。10大城市更新项目包括:向西村局部改造项目、西岭下村南区整体拆迁改造项目、特力-吉盟工业区改造项目、清水河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改造项目、英隆村改造项目、黄贝岭旧村改造项目、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国威电子科技大厦改造项目)、水贝国际珠宝广场项目(中华自行车厂及三顺制药厂改造项目)、深业进智清水河片区现代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和深业物流中心项目。该10个城市更新项目总用地面积共约4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10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189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产业用房约147万平方米,居住及其它配套约63万平方米,使我区的产业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人居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推进市容环境提升工程,扎实做好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生态环境保障工作
2009年10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迎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召开,按照“迎大运、办赛事、办城市”的宗旨,我区强力推进市容环境提升工程,通过全区上下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努力,圆满完成了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各项任务,经过改造,辖区环境焕然一新,全面保障了大运会的顺利召开。
市容环境提升外立面刷新工程。自2009年10月至今,我区重点实施了包括屋顶隔热防漏、立面防渗刷新、小区绿化美化、燃气进社区等综合改造工程;全区纳入建筑外立面改造范围(已完成)共1495栋,涉及改造面积约700多万平方米。其中,老旧住宅楼1000余栋,旧厂房103栋、学校22所共44栋、酒店28栋、商业楼宇87栋、股份公司物业36栋、政府物业66栋,部队物业11栋等。
绿化提升工作。全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共75个,目前已全部完成。30个重点场所的花卉布置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区绿化面积共约37万平方米(其中地铁绿化恢复总面积约92701㎡),总投资约2.5亿元。一是抓好社区公园建设。今年全区共完成了22个社区公园的升级改造和建设工作,在社区公园建设中我区充分利用辖区内边角地、三不管地带、以及乱搭建拆除后的空地进行升级改造,在有限的土地上开创最大的公共活动及绿化空间。二是加强边坡围墙美化。坚持“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原则,将原有绿地乔木、灌木予以保留,增加观花观叶植物,打造丰富的颜色及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推广竹子等物美价廉、耐生易长的苗木品种,减少后期养护经费的投入。三是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坚持与产业转型相结合、与节约低碳相结合的做法,“见缝插绿”,对辖区深南东路等36条主干道两侧绿化带、渠化岛和工艺城、水贝珠宝园区等产业园区的绿化提升以及对人行天桥、立交桥的绿化景观进行升级改造。四是加强绿道建设。我区规划了16条共61.34公里的社区绿道,目前已完成了13条共35.34公里的建设任务,构成了罗湖区绿道网络体系,还余3条正在抓紧建设中。五是地铁工地绿化工作全面恢复。地铁二号线、三号线、五号线3条地铁线罗湖段共有11个站点,涉及绿化恢复总面积约92701㎡,已全部完工。
灯光营造工程。我区大力实施灯光景观营造工程,先后完成了东门步行街灯光和宝安南灯光夜景营造工程,以及提升了人民南灯光景观效果。今年又投资2700万元,重点实施了万象城区域灯光夜景营造工程,同时还完成了布吉路、大剧院、罗湖口岸、人民公园路、文锦路、罗沙路的绿化带灯光景观工程和深南东路、宝安路、嘉宾路、人民南路行道树景观灯光工程改造工程。
市容秩序整治。一是户外广告整治。去年7月以来,我区开展对“五横六纵”11条主干道、“四城一镇”周边以及罗湖口岸、人民南片区、东门步行街等区域开展广告招牌整治工作,共拆除户外广告、招牌16,156块,拆除条幅8,061条,拆除面积约27万平方米,街景市貌得到大幅改善。二是街道家具清洗刷新工作。今年以来,共清理整治无证报刊亭53个、报刊台98个,无证早餐车(亭)86个,清理乱搭建雨篷、遮阳篷153处,休闲桌椅780张,太阳伞103个,未经审批的报刊亭、早餐车(亭)已清理完毕。对全区的用户资产电力设备共33个台架、箱变进行整改,将所有的台架改为箱变、将原有的箱变进行刷新,并刷新清洗围栏等。三是完成辖区64条道路交通护栏的刷新清洗工作,同时还对40多条道路路面进行了维修。四是投资400多万完成了深南东路沿线19个人行过街隧道口的顶棚改造和标示系统改造工作,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三)推动污染综合治理,改善辖区人居环境
我区紧扣营造宜居环境这一核心,针对辖区的重点环境问题以及社区的薄弱环境进行不断改善,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开展水环境整治。2011年,我区完成了景贝南、华丽西等20个老旧住宅区,横排岭、禾塘光等3个城中村以及锦星花园、银丰花园、鹏莲五期等19个排水单位的管网改造,创建2个节水型小区和30个排水达标小区,污水收集率达到88.8%,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2%。截止2011年,辖区内完成管网改造的老住宅区、城中村以及排水单位分别达到95个、17个和591个,辖区河流水质的不断改善。与此同时,我区积极推进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深圳水库围网建设工程等系列整治工程,其中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预计年底前完成该项目的全部工作,完成投资5310多万元。深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围网工程总投资778万元,其中一标总长6200米,目前已完成6120米,预计11月底前完成;二标总长6000米,目前已完成累计完成2600米,预计12月底完成。深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梧桐山河支流正坑水13个排污口处置工作已完成立项,正在加紧组织实施。深圳水库流域一中队污水截排工程已全部完工,有关验收正在进行。
开展大气环境整治。一是开展工业锅炉、窑炉整改专项行动,对辖区内44家使用高污染燃料锅炉的企业责令整改。目前所有企业全部整改完毕(其中油改气22家,拆除2家,搬迁19家,停产1家),辖区锅炉的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污染进一步减少。二是启动油烟治理专项行动,探寻适合全区地域、餐饮业发展特点的油烟污染控制技术,对4家未安装油烟废气治理设施、2家未使用清洁能源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465家饮食单位要求限期完成油烟净化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清洗油烟管道工作。截止大运会开幕前,以上整改单位均全部完成整改任务,并通过验收。2011年,完成了50家重点餐饮企业油烟浓度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全年有关油烟污染的投诉数自2007年来持续下降,较好地解决了辖区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 三是治理珠宝废气污染,严格控制新增生产性黄金珠宝企业,加强存量管理,加大对珠宝企业非法从事提纯、吊金等环境污染行为的查处力度,先后对3家从事非法提纯的企业做出行政处罚并责令停止提纯工序,对3家擅自吊酸、倒模、熔金、电金等加工工序的企业做出限期治理决定,督促辖区23家加工企业安装了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实现片区所有珠宝加工企业废气经治理达标后排放的整治目标,有效解决珠宝废气污染扰民问题。
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为保证环保模范城考核和噪达区创建工作的各项指标,我区加大噪声污染了防治力度。首先是严格按照国家和深圳市的环境噪声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明确职责,积极落实措施。(1)对噪达区内的主要噪声源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督,一旦发现未经审批而开设的建设项目,超过排放标准,产生噪声扰民的企业,即责令其停止使用产生噪声的设施,并搬迁,同时依法予以处罚。今年我区对重点区域整治取得较大进展。对辖区内300多家珠宝加工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水贝工业区、东昌小学附近的石化工业区等敏感区域,有8家珠宝加工企业噪声扰民的现象,马上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整改,有效解决了周边住宅区和东昌小学受噪声干扰的问题,得到了周边居民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2)开展专项行动,有效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针对大运前各建筑工地赶工的特点,同时政府“穿衣戴帽”工程的开展,导致施工噪声的投诉量有较大的增加。为有效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我区对全区建筑施工工地进行了综合性整治,严厉打击违法施工行为,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查处,促使施工方文明施工,有效解决了一些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加强了建筑施工的管理。其次就目前我区的“怡景碧波”、“莲塘罗芳”、“翠竹笋岗”三个Ⅱ类噪声达标区的面积为全区的60%,国家环保模范城要求噪达区覆盖率达60%,生态市建设要求达90%以上,今年区下达的任务是“开展创建工作,覆盖率达65%以上”。根据市里《关于调整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的通知》的内容,我区大部分建成区全部调整为Ⅱ类区。由于噪达区建设包括现场监理、日常管制、定期监测等诸多任务,因此,将现已建成的三个Ⅱ类达标区合并成一个噪声达标区,将三个区的交叉地带(非达标区)也纳入合并后的区域中,这不但可将噪达区现有的22.41平方公里(三个已建达标区面积之和)扩大至27平方公里(覆盖率提至76%,罗湖建成区面积35.9平方公里),还有利于统一规范管理。
开展边坡治理。扎实制作好我区28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危险性大13个,危险性中等92个,危险性小178个)的防护工作,并按轻重缓急原则,开展边坡治理前期工作后移交工务部门组织实施。继2010年完成29个边坡治理工作后,2011年完成笋岗中学4栋北侧等11个边坡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后移交相关部门,拟于近期实施。2005年至今,由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整治的危险边坡治理工程项目资金投入达5.3亿元,完成的危险边坡治理工程项目50余个。这些危险边坡治理完毕并进行绿化后,不仅边坡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得以消除,还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某些地方还成为了市民的休闲场所。
加强辖区环境、水务执法。2011年,我区的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巡查等方式加强执法检查,先后开展大运环境保障专项行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旱季排水执法专项行动、整治违法侵占河道(库区)专项执法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30多次。切实做好信访工作,通过设立领导接访日、加强与市民沟通等方式,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实际的运作中,相关职能部门采用领导接访与领导下访相结合的形式,使领导更贴近群众,使工作更贴近民生,使问题更有利于解决。如在莲塘罗沙路长岭沟水浸案件中,环保水务局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多方协调,通过努力,长岭沟排洪渠的排洪泄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7月份的几场大雨中没有出现水淹罗沙路段或泥沙冲出路面等现象,获得了莲塘街道办及附近群众的好评。2011年至今,环保水务局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208宗,仅相当于2006年4305宗的三分之一不到 ,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二、主要成效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1年前三季度,罗湖区纳入全市统一考核的莲塘河、深圳水库排洪河河流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38和0.72,在全市14个纳入考核的河流断面中位居前列;主要饮用水源深圳水库水质达标率和城区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稳定维持在100%,水源水质及城区供水水质持续改善;大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0天,优良率为98.9%,连续五年稳定保持在97%以上,大气环境质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核心城区中位居前列。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罗湖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加入西太平洋健康城市联盟的城区。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精心打造一横一纵两条生态轴线,全力守护“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区格局。目前,梧桐山、仙湖、银湖、洪湖和深圳水库等“一山四湖”环绕城区,呈现出典型的“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区格局。45%的森林覆盖率、65.5%的城市绿化覆盖率、10个市政公园以及遍布全区的77个社区公园,使罗湖人“开窗见景、出门入园”,让市民充分尽享绿色家园。
污染减排效果明显。2011年前三季度,辖区关停信洲汽车修理厂等企业3家,年度减排任务已基本完成;辖区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为88.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实现连续3年持续上升;万元GDP电耗为353.3千瓦时,较2010年同比下降4.8%;万元GDP水耗为11.4立方米,较2010年同比下降8.7%,连续多年持续下降,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基本形成了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体系。
促进宜居城区建设,实现改善辖区面貌。编制完成《深圳市罗湖区宜居社区建设综合调研报告》,翠达等69个社区于2011年提出申报,迎接省市评审。宜居社区申报率为83%。罗湖作为老城区,很多住宅小区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城市发展和小区设施的日渐老化,房屋残旧、屋顶漏水、墙面剥落、环境恶化、安全和维稳隐患并存。为改变这一状况,区政府共投资6亿元对全区共1000余栋老旧建筑,实施了包括屋顶隔热防漏、立面防渗刷新、地面美化、燃气进社区等综合改造工程;实施环境提升后,小区环境美了,百姓更加安居乐业,并积极参与与支持大运会。同时物业升值了,房价大幅上涨,租金也随之上涨了25%,出租率由原来的65%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入住人员结构明显优化了,环境上档次了,物业公司也愿意进驻了。社区改善让人民群众直接受惠。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实现罗湖产业功能再造。罗湖秉持“以市容促繁荣,以环境带消费”的理念,先后实施了翠竹万山工业园、笋岗仓库区、布心工业区、莲塘工业区等老旧厂房的改造。通过环境改造和资源整合,促使低端业态逐渐转型,产业空间不断优化升级,品牌集聚效应日益凸现,推动了罗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区政府投入近1个亿对水贝珠宝城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和环境彻底提升,目前水贝片区已成为华南最大的珠宝产销基地,水贝珠宝项链街区则成为我市黄金珠宝集聚地。再如将书城绿地改造成金三角花园广场,将海燕广场打造成酒吧风情街,营造万象城周边的灯光景观工程,增加该片区的娱乐休闲功能,迎合了人民南高端消费商业圈的定位,营造了舒适、繁华、时尚的购物环境,直接拉动了消费的增长,延展了罗湖发展空间。2009年万象城的营业额约33亿元,2010年高达45亿元,同比上涨了36%,为罗湖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促进社会治安形势好转,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环境提升行动直接导致了辖区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如华润万象城及蔡屋围金融城周边实施市容环境提升和有效管理后,2010年桂园街道片区房屋治安案件同比2009年下降了78%;东门步行街、人民南、万象城金融区2010年全年接报刑事警情同比2009年分别下降了3.6%、18.1%、44.1%;环境提升与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促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现政府与社会共建的双赢局面。近年来,罗湖在环境提升和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等方面共投入近20亿,但通过财政杠杆效应,引导和带动社会对提升市容环境的直接和间接投入超过40亿元(含享受立面装修政府补贴带动的社会投入25亿元,以及水贝珠宝园区两个社会投资项目15亿元)。如深南路人民桥的鸿隆世纪广场,原为烂尾楼,通过政府补贴800万元,带动业主投资近1个亿盘活了资产,改造完成后,房产均价为25000元/平方米且供不应求。鼓励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灯光工程和屋顶绿化改造,如京广中心、湖北宾馆、长安酒店、奥康德大厦灯光改造工程,东门步行街罗湖商业城、艺展中心等屋顶绿化等。
三、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和市环保部门关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实施的契机,紧扣“宜居”和“低碳”两个核心,继续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和生态保障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区。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粤ICP备19055111号 网站标识码:4403030003 |
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深圳市罗湖区智慧城市建设中心 建议IE8, 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492号
信访投诉电话:82201625信访投诉邮箱:lh_xfj@szlh.gov.cn执法投诉电话:82201635执法投诉邮箱:lh_zftsjb@szl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