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返回区政府首页
搜索

PM2.5:40mg/m³空气质量指数:59 良27~21℃

信息公开

领导成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务信息 > 通知公告
  • 信息公开
  • 公共服务
  • 互动参与
  • 区长信箱

首页 > 区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务信息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3+2”经济圈发力产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经济促进局 信息发布时间:2015-12-21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打印

  两年前,汕尾海丰县公平镇笏雅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村,村民以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贫困户年均收入3000多元,村集体收入为0。在深圳对汕尾进行对口帮扶后,笏雅村不仅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上涨到10000元,村集体收入也出现了从0元到20万元的变化。

  自2013年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和河源。深圳因地制宜谋划帮扶举措,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民生保障得到明显改善,得到当地干部群众普遍好评。如今,深汕合作区大工地上热火朝天,比亚迪、腾讯、华润等企业开始入驻,河源也迎来了中兴通讯、巴伐利亚庄园等项目,一片欣欣向荣。

  笏雅村集体收入破零

  笏雅村位于海丰县北部12公里,地处公平水库(广东省第二大水库)南部1公里,地理纬度和台湾台南县相近。一直以来,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笏雅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

  2013年6月,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在扶贫紫金县大鲁村的基础上,对口帮扶海丰县笏雅村,该局民警盛才能被派往笏雅村挂职。据盛才能介绍,此前村里只是零星种植着一些农作物,并没有形成规模,他们到来后考察了几十个项目,考虑到菠萝种植受台风影响小,销路好,最后决定上马这个项目。“我们的菠萝品种好,加上科学种植,这两年都供不应求。”记者在笏雅村看到,该村合作社的菠萝基地已成一定规模。种植菠萝后,如今每亩地纯收入高达7000元,54户合作社社员平均每户收益26000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3000多元上涨到10000元,村集体收入从0元到20万元。

  结合农村的农产品优势和传统生产习惯,找到适合当地的项目,帮其走上致富道路。这正是深圳在对口扶贫中的重要策略。在海丰县,“公司+基地(产业园)+农户(劳动力就业)的一站式产业扶贫模式,农民及土地参与到产业链中,可实现土地升值,带动就业,农民可获得股权分红、土地租金、种植养殖收入、工资等多重收入。

  比如公平镇笏雅村菠萝木瓜基地,由龙岗公安分局自筹资金100万元建设菠萝木瓜种植基地150亩,基地以合作社为载体,以省农科院作为技术保障,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经营,按照5:3:2的比例分红,取得了较好成效。

  海丰县重点打造的“一园四基地”,即扶贫产业园和公平镇笏雅村菠萝木瓜基地、平东镇九龙村生姜基地、陶河镇蛋鸡养殖基地、大湖镇湖仔村养虾基地等四个产业基地,目前均已投产。

  陆丰将建百个农村淘宝服务站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年代里,即使贫困地区也积极跟上这股潮流。罗湖对口帮扶的汕尾陆丰市已经启动了陆丰市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成立了创新创业项目(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工作领导小组,侧重打造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和陆丰市电子商务项目。

  据介绍,在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中,帮扶指挥部结合陆丰的实际情况,形成“1项目+2区域+100站点”的发展构思。“1项目”即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2区域”即把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分别设立在东海片区和内湖片区。“100站点”是指到2016年底全市建设100个以上的农村淘宝服务站。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可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现在村一级还没有全面铺开,但我们就一些农产品的推广已经初显成效,比如陆河青梅的销售,利用网络平台,效果很好。”罗湖对口帮扶陆丰指挥部副总指挥吴江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好好利用这个平台,指挥组还结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包括孵化和培训),建设陆丰市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基地。深圳网商协会主要跟学校合作,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基地培养人才,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陆丰技工学校合作,通过政府引导,学校推荐适应电商需求的优质生源,深圳网商协会从会员企业里筛选优秀的电商企业联合入驻,运用成熟的电商经验进行各种电商模式的尝试,在基地开启电商创新创业的运营新模式。

  中兴生产部门将搬到河源

  11月5日上午,水底山温泉庄园举行试业典礼,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第7个投产、试营业项目。在此之前,华润电厂、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大百汇、火龙果科技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同时,伴随众多重磅项目的集中动工,深汕特别合作区3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城市骨架初见眉目。目前,签约深汕特别合作区项目147个,开工建设项目76个,世界500强企业华润、泉恩、国电、中国建筑总公司等已抢滩进驻,特建发、盐田港等众多知名企业也纷纷发力合作区,采取共建园区的方式,将深圳的优势产业与汕尾、河源的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相结合,实现“1+1>2”的成果,突出以点带面的帮扶模式。如今,深汕合作区、海丰产业园、陆河县新河工业园,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等,都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翻看深汕合作区的企业户籍表,深圳企业占了八成。“找好项目、大项目,培育支撑发展的支柱产业,深汕特别合作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要在3年之内形成规模效益,成为广东新的产业高地”。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何学文直言,打造新的产业高地,深圳元素至关重要。

  如果说深汕合作区还是个“特区”,那么在河源高新区划出8平方公里专门地块作为“深圳(河源)产业城,则更具代表性。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培训基地项目于2014年底正式动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将打造一个集生产研发培训为一体的生产基地。

  据中兴通讯河源项目负责人介绍,预计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投产,届时深圳的生产部门将会逐渐搬至河源,预计制造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以上,创税10亿元以上,并可带动100多家上下游企业进驻河源,可提供4万多个就业岗位。

  坪山快捷线有望延至鲘门

  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陆丰市、陆河县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口帮扶工作力度,完善合作机制,调动各方合作积极性,做好深莞惠与汕尾河源“3+2”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努力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3年的帮扶工作中,深圳不断积极创新,涌现出不少工作亮点,有些更是在全省率先推动,在“3+2”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中成效明显。

  目前,深圳和河源已经签署了两市教育、卫生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全面推动两市58对学校、14对医院“一对一”结对帮扶。扎实推进“深圳名师送培训”活动,同时举办各类培训及讲座110多场次,培训河源校长和骨干教师7000多人次;深入开展“深圳教师支教”“河源骨干教师到深圳名校挂职研修”“深圳技师学院招收河源智力扶贫生”等活动。

  此外,一个暂定名为“深河中学”的深圳河源共建直属优质公办初中有望在明年八九月份完工,据悉,这个项目将投入5000万元,打造两市教育部门相互交流沟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将成为河源的一张新名片。

  除了使用深圳区号,深汕合作区在同城发展的进程中,城际捷运也走近普通市民。汕尾市长杨绪松10月10日在广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年底前将开通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到汕尾鲘门的城际捷运,届时深汕两市的交流将更为便利。

  对于深汕合作区,何学文表示,未来合作区不是一个工业区,也不是一个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业先进的现代化城市。在具体运作上,在规划上充分利用汕尾的优势资源,结合深圳优势产业,打造出一个高端的产业的城市和形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服务事项: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 ©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粤ICP备19055111号 网站标识码:4403030003 | 电子邮箱 | 网站地图 | | | 网络报障:0755-25666320

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深圳市罗湖区智慧城市建设中心 建议IE8, 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492号

信访投诉电话:82201625信访投诉邮箱:lh_xfj@szlh.gov.cn执法投诉电话:82201635执法投诉邮箱:lh_zftsjb@szlh.gov.cn

版权所有 ©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粤ICP备19055111号

网站标识码:44030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