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我区严格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0)的通知》的工作部署,逐项对照《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考核实施方案(2016年度)的通知》的考核要求,积极推进我区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一、我区2016年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6年是全市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创新与实干体现最为明显的一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贺书记、聂区长和文忠副区长亲自部署,明确要求全区各级要全力做好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工作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区提出 “全面统筹、积极创新、突出亮点、严格标准、补齐短板”的垃圾分类工作理念,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全面统筹,全力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1.出台方案,明确任务目标。2016年1月,我区出台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罗湖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0)的通知》,并召开了工作部署会,明确了工作目标及任务要求。
2.明确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区城管局于3月下发《罗湖区城管局关于落实2016年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责任的通知》(罗城管通〔2016〕46号),《通知》就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完成达标小区创建、配备生活垃圾分类容器、积极做好大件垃圾等分类垃圾的收运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等进一步将具体工作细分,并明确了职责和时限。
3.统筹安排,强化人员保障。为使工作落实有专人负责,我区在2014年安排10人脱产负责全区垃圾分类工作;为加大垃圾分类的推进力度,今年9月份,我区决定让区城管下属单位罗湖区环卫机运队先行先试,转型为区城管局负责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全职单位”,该单位近100名工作人员全部转为从事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其中负责垃圾分类业务和监管的43名,专职负责分类垃圾收运的50名。
4.注重长效,强化日常监管。
(1)建立台账定期报送制度。为全面加强分类垃圾的收运监管和便于汇总开展此项工作的成效,我区要求各街道对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的小区(含达标小区)的生活垃圾建立分类台账,并每月报送一次。同时,区城管局对区里委托分类收运的企业及区城管局下属单位罗湖区环卫机运队负责收运的,要求其建立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台账。截止11月底,我区分类回收的数据分别为:回收废玻璃187.192吨;废荧光灯管994.2公斤;废电池3387.5公斤;餐厨垃圾26608.87吨;大件垃圾5427.38吨;废旧织物594.32吨。
(2)实行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监管。我区委托罗湖区罗溪社会服务社、深圳市全城环保有限公司,分别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和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的小区进行常态化监管。其中,罗溪服务社共计对全区83个达标小区每个小区现场检查督导6次,创建台账332份。全城环保对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的小区现场督导2次,并创建了巡查台账,做好现场巡查记录。
(二)积极创新,建立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罗湖模式。
近年来,新媒体宣传模式及手段日新月异,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我们既看到了一条宣传的新路、好路,又看到了市民对防不胜防的骚扰信息抵触和厌恶的情绪。为此,我区决定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宣传工作。
1. 发挥优势,推进线上宣传。线上宣传既可以解决场地人员及受众时间等问题的约束,又以活动引领,引导市民主动注册或关注的形式,避免了轰炸式宣传带来的抵触情绪。我区在罗湖社区家园网(以下简称“家园网”)和 “罗湖城事”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罗湖城事”)开设垃圾分类专栏,将垃圾分类各项文件资料、我区垃圾分类的实时情况传至网上供市民了解。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力,我区将每场活动的相关资讯,按小区逐一整理后放在家园网的垃圾分类专栏,供居民随时查阅,以吸引更多市民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
截止11月底,我区上传至垃圾分类专网的各类文件约50份,公布我区垃圾分类实时情况的报道120篇,收集整理罗湖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方面的各项资讯达到3000多条。今年,我区组织垃圾分类和减量线上有奖知识问答活动4次,发放奖品2万份。其中,居民通过家园网论坛等多种渠道进入有奖问答活动主页23563人次,参与答题的17452人次。“罗湖城事”微信活动的页面浏览量达174526人次, 游戏挑战共48657次,参与者在朋友圈或朋友群分享活动链接21050次,宣传覆盖了超过5万人,微信粉丝增长18655人,垃圾分类减量得到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
我区还通过网络平台积极收集市民关于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工作建议。2014年至今,在家园网论坛上开辟的“垃圾分类大家谈”栏目已经收到近100多个帖文建议,这些都为后期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
2. 推陈出新,推动线下宣传。今年来,我区通过与深圳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罗湖区罗溪社会服务社等NGO组织合作及委托深圳市盛唐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力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同时,通过组建垃圾分类义工队开展常态化的线下宣导活动,我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现了向广度和深度的逐步覆盖与推进。
2014年,我区安排场地用于在东门文化广场开设“东门环保站”,慈济基金会安排专人驻点,对过往市民宣传垃圾分类减量,实现了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常态化。2016年,除在东门环保站开展宣传外,我区还委托慈济在翠竹公园、万象城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开展了20场垃圾分类宣导活动。
除每周六的资源回收日活动外,我区委托专业公司在社区共开展35场 “资源回收日”活动和75场校园资源回收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活动。10月,我区下发了《罗湖区城管局 罗湖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资源回收日活动的通知》(罗城管通〔2016〕175号),要求辖区所有公办和民办学校、幼儿园,于12月底前,自行开展“资源回收”、垃圾分类等多形式的主题班会。截至12月初,我区所有学校、幼儿园已基本完成1场以上的垃圾分类和减量主题班会。
为加大宣传和教学力度,今年,我区制作了包括《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相关宣传资料共计约66万份,另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为我区增加《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读本》2万册和《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44万份也及时发放至小区和中小学校。
2016年我区共计完成104场垃圾分类减量知识培训。其中21场主要针对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各社区工作站组织辖区内的小区开展培训1场,共计83场。
(三)突出亮点,打造分类收运的罗湖特色。
我区始终按照“应收尽收”的要求,推进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年花年桔等分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打造了罗湖亮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1.提前筹划,率先开展年花年桔的单独收运处理。春节购花是深圳市民欢度春节的传统,但春节过后,大量的年花、年桔常被人们丢弃在楼道和街边,不仅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也造成资源浪费。为提倡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我区从2010 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春节后年花年桔回收的试点工作。经过6 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和经验总结,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并不断创新的工作模式。2016 年,由各街道办事处推荐园林绿化企业,区城管局通过竞价方式确定,选定深圳市华南北园艺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景艺花卉贸易有限公司两家负责全区年花年桔的回收处理工作。今年我区共回收年花年桔和花盆逾 71 万盆,其中回收可重复使用花盆约 20 万盆,重新栽培花木约 5000 棵(株)。我区开展年花年桔单独收运处理模式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2.凝心聚力,率先打通大件垃圾收运处理各环节。由于大件垃圾的收运处理各环节需要综合协调,其乱堆放一直是各区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为全面提升辖区环境卫生质量水平,解决大件垃圾乱堆放、无出路的问题,结合我区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要求,区城管局自2015年9月开始调研了几个处理场地,并多次召开协调会。经充分准备,从2015年11月份开始在全区实行大件垃圾收运和处理试点工作,率先在辖区市政道路及公共区域开展大件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同时,我区对大件垃圾产生源头、收运、处理三个环节进行监管,杜绝乱推放现象。该项目及配套措施全面解决了我区市政道路、小区及城中村的大件垃圾处理问题。目前我区大件垃圾处理量约25吨/天,全年共计清运处理大件垃圾5427.38吨。
3.持之以恒,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实现规模化。我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项目于2012年通过区政府招募确定了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为特许经营企业。2012年至2016年,在市领导及市城管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区经过多次协调,末端处理设施的场地选定、项目环评立项及通过环评等重难点问题得以逐项解决。我区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300吨,投资额为9100万,设施位于下坪填埋场内。目前,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已经建成投产。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粤ICP备19055111号 网站标识码:4403030003 |
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深圳市罗湖区智慧城市建设中心 建议IE8, 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492号
信访投诉电话:82201625信访投诉邮箱:lh_xfj@szlh.gov.cn执法投诉电话:82201635执法投诉邮箱:lh_zftsjb@szl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