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2022年2月底,彭某某报警称,其在网络上被人以“艺术品投资”为名诈骗2900余元。接到报警后,警方根据报案线索侦查发现,这是一起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网络诈骗,随后民警将嫌疑人王某某捉拿归案,并将涉案资金20余万元全部追回。
经查,无正当职业的王某某自2021年11月以来,通过在互联网上浏览筛选有投资艺术品需求的老年群体,与其加微信聊天,利用伪造身份证件、公司营业执照、艺术品鉴定资质等证件信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王某某以缴纳实名认证费、产品鉴定费、艺术品投资等理由,让受害人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其转账。短短4个月时间,王某某通过“艺术品投资”这一幌子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受害人被诈骗金额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最多的一起达3万余元。
因受害人都是老年人,且遍布多地,很多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是骗局,一名80岁的老人被同一人诈骗多达10余次。民警费尽周折找到受害人,并耐心讲解骗子的骗术,受害人才恍然大悟。
目前,案件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涉案资金20余万元已悉数返还给受害人。
二、典型意义
犯罪分子常常利用伪造的身份证和营业执照等证件,将自己包装成正规的“艺术品投资”第三方平台,并声称自己是某艺术品收藏网站经理人,通过老年人在互联网留下的联系方式添加老年人微信或电话,向老年人推销“艺术品投资”相关信息,忽悠老年人进行艺术品投资;老年人对互联网缺乏了解,容易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因此遇到互联网等不熟悉的事项时应多与家人子女多交流沟通,不要盲目听从他人,不要贪图小利进而持续投入投资款、登记费等各类名目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