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高标准推进旧城改造,罗湖区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订《共同推进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规划传导实施、存量土地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文化塑造等措施,着力将罗湖区打造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城区。(一)创新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强化规划“指挥棒”作用,围绕辖区高密度存量发展实际,做好调研、分析、评价等各项基础性工作,优化调整城区空间结构布局,精准配置各类资源要素。以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为契机,加快推进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莲塘口岸、清水河高铁站等片区改造升级,探索“站城人”一体化开发模式,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合理安排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项目实施时序,优先保障片区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落地。(二)探索存量土地开发模式。选取市人民医院片区、布吉河、笔架山河沿线等区域,综合采用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军产用地处置等多种政策工具,盘活低效用地,尽快引进优质产业项目,提升片区整体建设品质。(三)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打造银湖山-红岗-围岭-梧桐山生态廊道、沙湾河-深圳水库生态廊道等,营造“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生态布局和体验网络。以清水河周边生态用地、梧桐AI生态小镇为试点,探索生态空间分级分类管理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社区转型升级等工作,打造“生态+”保护利用新模式。(四)塑造高品质特色文化风貌。以东门步行街综合整治、湖贝旧村南坊修缮整治、人民南改革开放之路建设等项目为试点,构建特色街区、特色村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拓展文化活动空间,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罗湖区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发布日期:2020-07-22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