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府函〔2016〕124号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160266号办理情况的函
尊敬的刘连福等委员:
《关于解决深港跨境学童问题的提案》收悉。经区政府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深港跨境学童问题的提案,不仅反映了两地社会互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随着在深港籍学生数量增多,我区对港籍学生教育的不断重视,这一问题在罗湖区也得到较好解决。
一、全区在深港籍学童现状
目前,在深圳居住了近10万港人,罗湖居住着近3万港人,每天有将近2万名跨境学童从深圳到香港上学,其中6000多人从罗湖的口岸过境。他们是深港未来重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力量。
二、对提案“办法”中建议的回应
对于您建议中第四条提出的“鼓励跨境学童就近入学”的建议。为了服务好跨境学童群体,促进两地社会稳定。2007年,深圳市罗湖区妇女联合会(下称“罗湖妇联”)和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下称“国际社”)经友好协商,以建设和谐家庭、促进两地社会稳定为目标,成立“罗湖区港人家庭社工服务站”。在合作中,社工站服务得到各方高度赞赏和期待,进而在2009年12月,双方再拟定协议,深度合作,并于2010年3月开始试运行“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历经2年的服务探索,“中心”于2012年3月22日正式对外揭牌。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女士亲临现场揭牌。
为给跨境学童打造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罗湖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经费对“中心”所在的大楼进行功能改造,同时,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670万港币经费,并于2011年12月1日-2014年11月30日启动为期3年的“蜕变新力量—跨境家庭共建香江计划”项目。香港社工、香港老师、活动干事等共有15人常驻“中心”,每日往返两地工作。根据跨境家庭的现实需求,服务内容由初始的家庭暴力防护,拓展到跨境学童及家长的英语/粤语培训、家长职业技能培训、电脑操作培训、构建跨境家庭互助网、职效能教育、亲子家庭活动、社工辅导、跨境家庭成员压力评估和情绪管理、个案辅导服务、资讯服务、香港学校资源中心、“抵港一线通”热线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
2011-2014年期间,“蜕变新力量——跨境家庭共建香江计划”为跨境家庭提供不同种类的活动,直至2014年11月,本计划共为18,681人举办了422个班、小组、小型及大型活动,所有活动平均满意度达95%以上,服务人群为35,902人(次)。
2014年12月,“中心”再次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1183万港币,开展为期三年的“跨境新力量计划”,计划时期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
对于您建议中第五条提出的“在深圳设立港人子弟学校”的建议。为解决在深港人子女就学问题,罗湖区政府于2001年9月批准举办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830名学生,其中80%为港籍或准港籍学生(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港人)。学校坚持以“两文三语”为教学特色,顺应香港教学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实施“双轨制”,既选用香港教材,如朗文英语、全英文的健康科学、繁体字的常识和中文阅读等课程教材,也选用内地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教材。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有效缓解了在深港籍儿童入学问题,给跨境学童入学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衷心感谢委员们对我区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此函。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2016年5月17日
(联系人:尹量,联系电话:25666323 )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160266号办理情况的函
发布日期:2016-08-30 浏览次数:-
(《关于解决深港跨境学童问题的提案》收悉。经区政府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