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罗湖区“青创未来 引领前行”社会工作领军人物圆桌论坛暨第十六届社工周主题交流活动在区社会创新空间举行。罗湖区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物集体亮相,围绕“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创新社会治理”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各街道办事处等26家单位,以及17家社工服务机构代表共同参与本次论坛活动。
(与会代表共同为罗湖社工点赞代言)
(“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 创新社会治理”主题交流讨论)
近年来,罗湖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以社区为平台,健全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培育发展社区组织,增强社区组织动员能力,撬动社区基金、爱心企业资源开展困弱帮扶、邻里交往等活动,提升社区共建共治水平,致力打造创新社会基层治理的“罗湖样本”。
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 健全完善服务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从2007年借鉴香港社工经验起步,2012年开展党政社群共治“风景林工程 ”项目,到2015年建设83个社区服务中心,2020年开展“双百社工”建设,罗湖区一直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努力形成“综合+专项”的兜底民生服务全领域覆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2021年罗湖区率先推动《若干措施》政策落地,实现区一级的岗位社工按新标落实待遇;2022年出台《罗湖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奖励项目申请指引》,评审奖励社工领军人才,营造社工良好发展环境;印发《罗湖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工作指引》,加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管理,完成25个社工项目入库管理和全面评估。
在队伍建设方面,自2008年罗湖区第一次通过购买社工服务以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07名社工,覆盖民政、教育、司法、禁毒、精神卫生、反邪教等16个行业领域,同时依托“双百”工程,组建了“20+81+N”的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充实社会工作服务力量。罗湖区坚持专业赋能,围绕“双百工程”服务模式、社工服务能力、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等主题,每年组织开展80学时的赋能培训课程,提升社工服务水平。2022年,罗湖区民政局组织开展首届社工人才评选,大力推介罗湖社工领军人才典型,培育一批致力于为困难群众提供政策链接、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的社工人才队伍。
(罗湖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首次集体亮相)
在阵地建设方面,2020年以来,罗湖区民政局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覆盖”原则,通过整合街道和社区资源,大力推进“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点)建设,实现街道社工站(点)100%覆盖,致力于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形成全区“10+N”服务平台布局,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坚持服务评估促发展 构建良好专业氛围
近年来,罗湖区民政局始终以社工服务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加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管理,明确“购买单位管履约,民政部分管成效”导向;优化“评估+监管”机制,以评促建,鼓励和引导社工深耕服务领域;大力打造翠竹街道“双百”省级标杆社工站,针对“一小一老”、困弱人群开展多元社会救助、老人关怀服务、困境儿童关爱等精准化、专业化服务。良好的社会工作服务环境和专业氛围,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社工人才扎根罗湖。
綦峥峥是深圳市2007年首批社工、2011年首批初级督导和2016年首批中级督导。在16年的社工服务中,她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管理和督导经验。綦峥峥主动来到罗湖承担精神卫生社工领域的发展工作,带领团队规范了精神卫生社工工作指引和服务流程;针对幼儿情绪管理服务,将所学的叙事绘画治疗、意向对话等方法运用到个案辅导中,开发家长工作坊和相关微课等内容,推动精神卫生健康工作进一步融入社区治理。
(綦峥峥为幼儿园孩子家长开展情绪管理工作坊)
领军人才连妙丽,扎根在东乐社区服务一线10年。她以社工站为阵地,整合社区民生微实事的资金、东乐社区公益基金专项经费等资源,创新开展社区青少年和独居老人结对帮扶项目,运用专业服务手法,引导一老一少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老幼互助”“老幼共融”社区氛围。
(连妙丽在开展暑期青少年社会实践小组服务)
梁娜是一名在笋岗街道社戒社康服务站工作的禁毒社工,也是民警口中的“女汉子”,康复人员眼中“知心人”。她与辖区派出所、街道综治办联动,帮助引导社戒社康人员戒毒、康复,修复其与家庭关系,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组织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教育群众和青少年远离毒品。
(梁娜为戒毒人员采集毛发,准备进行毛发检测。)
构建三级治理体系 充实壮大“五社”资源
近年来,罗湖区积极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机制,充实壮大“五社”资源。
罗湖区积极整合社工专业优势和志愿者资源优势,推动建立健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引导社工机构对接志愿服务团队,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吸纳社工人才,将社工理念与志愿服务精神融合,综合运用专业理念和技巧,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依托区志愿者联合会,团区委在全区10 个街道均成立枢纽型志愿队伍;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小区常态化志愿者队伍679支;依托社工站点,开展“港人志愿服务”“红星志愿服务”等创新“双工联动”服务内容。
自2019年在桂园街道设立第一个社区基金,罗湖区开启了社区基金的积极探索。罗湖区慈善会积极传播“大爱罗湖”理念,汇聚区、街道、社区三级慈善合力,实现10个街道社区基金全覆盖,注资总额近600万元,创新搭建社区互助互惠机制,成为整合公益资源、动员多元参与、改善社区民生、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2022年,罗湖区慈善会拨付街道社区基金资金近36万元,用于开展关爱慰问、困难帮扶、助学扶志等慈善项目,惠及辖区困难居民70余人。
2022年,罗湖区修订社会组织激励扶持办法,变扶持组织为激励项目,通过举办公益创投大赛,推动社会组织的好项目落地社区,特别是培育一批立足于“一小一老”服务、矛盾预防化解、睦邻友好社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好项目,将项目投入到社区中,充实“五社联动”资源。
社工强强所在的社工团队深扎南湖街道和平社区已有5年时间。作为罗湖区首批评定的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强强在2022 年接受了一个挑战——在和平社区参与孵化深圳市第一个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和平社区基层治理的多元参与的试点工作建设。强强表示:“建设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是一个比较新的社区基层治理议题,而作为孵化项目的实施团队,我们努力让其成为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志愿队伍、公益资源之间闭环联动的一个路径,这是我们实践‘五社联动’的底层逻辑。”
(强强在为罗湖区的社会组织分享公益项目策划经验)
在接下来的社区治理发展规划中,罗湖区将以社会工作行业人才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坚持推进“社工队伍高水平打造”与“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双轨并行,持续推动“五社联动”的深化工作,建设形式多样的社区、社工服务团队、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慈善资源等多方联动机制建设,深度整合区域中人、财、物资源,织密织牢民政兜底服务保障网,探索出多元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罗湖样本”。